吳 飛,張 嵐,廖 力,莫文娟,何平平,曾谷清
(1.南華大學護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護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護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臨床工作能力。傳統的護理院校教育加臨床實習被認為是提高護理臨床工作能力的金標準[1],但是隨著對倫理道德、病人安全問題的重視,護生能夠直接在病人身上實踐的機會越來越少[2]。護理模擬實驗采取以護理專業核心課程為載體的綜合模擬實驗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標準化病人、高仿真模擬人模擬某一疾病的臨床情景,從而在實境中訓練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并設計各種突發狀況來培養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其主要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和研究性[3]。研究表明,護理模擬實驗在培養護生溝通交流能力、改善自我效能感、提高滿意度方面具有積極意義[4],但是模擬教學效果良好的證據仍然不足[5],護生對各項能力提升的滿意度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應用Meta 分析的方法,合并分析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與傳統單項護理技能培訓提升個人能力的滿意度,為模擬實驗教學效果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數據庫(VIP database,VIP)、PubMed、Web of Science 數據庫中針對中國護生進行護理模擬實驗教學研究的文獻及學位論文等。
檢索從建庫初至2019 年12 月31 日上述數據庫的文獻,中文檢索詞包括“模擬”“實驗”或“實踐”“護理”“教學”或“教育”;英文檢索詞為"simulation""experiment"or"practice""nursing""teaching"or"education"。
根據P(Participants)、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4 個要素確定納入標準,納入文獻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研究對象為護理專業學生;實驗組干預措施為護理模擬實驗教學,對照組采用單人單項護理技能訓練;結局指標為能力提升滿意度調查。排除重復發表、未體現具體隨機抽樣方式、數據不完整、無法獲取全文、非集中授課或授課方式不明的文獻。
2 名研究人員按照檢索詞對各數據庫進行獨立檢索,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進行初篩,將可能符合條件的文獻也納入;進一步閱讀全文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明確文獻的研究方法、抽樣方法、樣本量等,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文獻都被納入;在符合條件的文獻中查找并刪除重復發表的文獻;2 名研究人員對比各自的納入文獻,相同文獻保留,通過討論、第三方裁決來處理有爭議的文獻。制定統一的數據提取表,由2 名研究人員獨立提取數據后互相核對。
按照Cochrane 協作網系統評價手冊對篩選出的10 篇文獻進行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隨機序列產生、是否隨機化隱藏、是否采用盲法、結局指標完整性、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和其他偏倚來源6 個方面。若納入的文獻完全滿足上述標準,提示發生偏倚的風險低,文獻質量等級為A 級;部分滿足上述標準,提示發生偏倚的風險為中度,文獻質量等級為B 級;若完全不滿足上述標準,則提示發生偏倚的風險高,文獻質量等級為C 級。
運用R4.0.0 統計軟件中Meta 程序包對入選文獻中的率進行Meta 分析,用Shapiro-Wilk 法檢驗數據的正態性,采用PRAW 沒有轉換原始率法為效應指標進行合并計算。先進行異質性檢驗,結果若為P>0.1,說明納入文獻之間是同質的,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說明文獻之間是異質的,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生成森林圖。
初步檢索出相關文獻144 篇,剔除5 篇重復發表文獻,閱讀文獻題目及摘要后排除89 篇,再對剩余50 篇文獻進行全文閱讀,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最終納入10 篇文獻,共2 087位研究對象,其中試驗組(采用護理模擬實驗)1 069 位,對照組(采用單人單項護理技能訓練)1 018 位。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納入文獻基本研究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研究特征
納入的10 篇文獻[6-15]均為RCT 研究,3 篇文獻[6-8]明確了隨機分組的方法,7 篇文獻[9-15]未明確;主要結局指標和次要結局指標均完整;10 篇文獻的質量評價等級均為B 級。所有研究均進行了基線比較,且都具有可比性。文獻質量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文獻質量評價
2.3.1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知識綜合能力的滿意度 8 篇文獻[6-10,13-15]的914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819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知識綜合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81%,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知識綜合能力的滿意度為90.44%(95%CI:86.15%~94.74%),見圖2。

圖2 護理模擬實驗對知識綜合能力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2.3.2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滿意度 6 篇文獻[6-8,11-13]的365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338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45%,P>0.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滿意度為94.75%(95%CI:92.49%~97.01%),見圖3。

圖3 護理模擬實驗對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2.3.3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滿意度 6篇文獻[6-7,10,12-14]的766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724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評判性思維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79%,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滿意度為93.00%(95%CI:87.00%~96.00%),見圖4。

圖4 護理模擬實驗對評判性思維能力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2.3.4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的滿意度 7 篇文獻[6-7,10-11,13-15]的795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712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87%,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的滿意度為87.40%(95%CI:81.67%~93.14%),見圖5。

圖5 護理模擬實驗對溝通交流能力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2.3.5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滿意度 5 篇文獻[6-7,9,11-12]的382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330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0%,P=0.4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滿意度為87.11%(95%CI:83.77%~90.46%),見圖6。
2.3.6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的滿意度 7 篇文獻[6-8,10,12,14-15]的833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788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68%,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的滿意度為94.96%(95%CI:92.16%~97.75%),見圖7。
2.3.7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滿意度 6 篇文獻[7-8,10-11,13-14]的729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646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64%,P=0.0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滿意度為90.10%(95%CI:86.00%~94.20%),見圖8。

圖8 護理模擬實驗對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2.3.8 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滿意度 8 篇文獻[6,8-10,12-15]的967 位試驗組護生中,有857 人贊同護理模擬實驗有助于提升學習積極性。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90%,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滿意度為90.21%(95%CI:84.93%~95.50%),見圖9。

圖9 護理模擬實驗對學習積極性提升滿意度的Meta 分析
各研究均進行隨機化分組且數據完整,其中3 篇文獻明確了隨機分組的方法。10 篇文獻均比較了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結果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
護理模擬實驗打破基礎護理與臨床護理課程之間的界限,突出綜合性,要求護生融會貫通;再輔以逼真的臨床情景模擬,培養護生的綜合能力和自信心,有效提高臨床工作能力[16]。納入的10 篇文獻主要從知識綜合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學習積極性8 個方面進行能力提升滿意度調查,調查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Meta 分析合并結果顯示,護理模擬實驗能力提升滿意度最高的是團隊合作能力[94.96%(95%CI:92.16%~97.75%)],原因在于護理模擬實驗是以病例為主線,需要通過團隊配合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對于提高護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有很大幫助;滿意度最低的是解決問題能力[87.11%(95%CI:83.77%~90.46%)],護理模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貼近臨床,培養護生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護生對模擬實驗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滿意度卻是最低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其余6 個方面的能力提升滿意度也均在85%以上,說明護理模擬實驗的整體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
護理模擬實驗的教學效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Yang H等[17]在研究中指出,教師和護生的基本素質是保證模擬教學質量的關鍵;Roh Y S 等[18]關注到模擬教學設計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要對護理綜合模擬實驗進行綜合評價,能力提升滿意度調查反映的僅僅是護生對護理模擬實驗教學效果的主觀感受,帶有一定的主觀性。Huang F 等[19]將模擬學習效能量表(Simulati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ventory,SLEI)用于評價中國三年級護理專業本科生的高仿真模擬教學效果,通過課程安排、設備資源、任務匯報、臨床能力、問題解決和自信心6 個方面(32 個條目)來綜合評價模擬實驗的教學效果,評價結果更為客觀;Yang J 等[20]通過AHP-Fuzzy 數學模型對模擬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Shen L 等[21]還通過Delphi 法和層次分析理論構建了護理模擬實驗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都有別于單純的滿意度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