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旭
(七臺河市煤炭生產安全管理局 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采礦工程受到礦山地質條件的直接影響,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地質條件及各種各樣的安全風險,對于采礦工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所以需要在采礦工程中合理、準確、有效地運用超前支護技術,提前預防與治理采礦工程中的常見問題,如巷道掘進的坍塌問題、石門揭煤的掉頂問題及礦石回采的安全問題等,保障采礦工程的安全進行,全面提高煤礦生產的效益。
超前支護技術為輔助性措施,其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為井下煤礦各項施工作業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支撐結構,為施工作業創造最佳的空間環境與條件,并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該技術目前在采礦工程中應用十分普遍,促使超前支護技術日益發展成熟,技術應用表現出了高的可靠性。井下煤礦開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于開采空間環境的安全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在煤礦生產過程中使用超前支護技術構建安全的作業面,在保證煤礦生產安全的同時,提高煤礦開采的效率?,F階段,超前支護技術在采礦工程中應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使用鋼管直接加固,像在石門揭煤作業中在工作面四周設置鋼管棚,穩定煤層結構;二是機載支護裝置,將鋼網或鋼帶頂到工作面頂部,完成工作面的支護加固;三是灌注泥漿,在采礦工程中遇到松散泥土和碎石地質條件時,直接灌注泥漿,借助泥漿黏性將碎石和土凝固在一起,產生加固的效果[1-3]。
在井下煤礦巷道掘進過程中,遇到煤層后需進行揭露,也就是指石門揭煤。在此作業環節中,如果出現煤層掉頂問題,會形成煤層連片塌落,嚴重影響到采礦的進度,該問題最為棘手。掉頂問題在采礦工程中時有發生,傳統的解決方法是采用架棚探梁支撐,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一些輔助性加固措施,但是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和解決該問題,還存在著掉頂隱患,迫切需要采用超前支護技術解決該問題。
基于目前采礦工程在石門揭煤中的掉頂問題,行業內還未有理想的解決方案,而經過實踐應用發現,超前支護技術可大幅度提高煤層的支護效果,減少掉頂問題發生的頻次,保證了石門揭煤作業的安全有序開展。實際應用流程如下:一是在巷道掘進未達到煤層之前,提前做好支護準備,在距離煤前2m位置,沿著巷道輪廓間距300m 進行打眼,打眼深度1.8m,均勻布設在巷道輪廓四周;二是在打好的孔中插入鋼管,起到護頂的作用;三是在每次炮擊之前,重復上述打眼、插鋼管操作,采用此種方式循環進行石門揭煤,可有效減少煤層掉頂事件。此外,在實際的支護中,注意炮眼深度的嚴格控制,盡量不要超出鋼管插入的深度,防止炮擊后鋼管掉落而無法形成對煤層的支護作用。所以,在石門揭煤使用超前支護技術時,需結合開采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鋼管長度與直徑的選擇,以及打眼間距、炮眼深度等的靈活控制,以確保石門揭煤作業的安全順利進行[4-6]。
井下煤礦開采過程中,根據煤層的位置進行巷道掘進作業以到達開采位置,巷道掘進的難度較大,其支護結構需承載上部土層的重量。由于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未能做好預防性措施,巷道頂部土層隨著巷道深度的增加,重量逐漸加大,原有的支撐結構承載力不夠,最終引起巷道掘進比較常見的坍塌問題,一旦巷道坍塌,將無法繼續進行掘進作業,需重新設計與規劃巷道路線,直接增加了施工周期,提高了采礦工程成本。
巷道掘進發生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提前預防不到位,支撐結構承載力不足。使用超前支護技術進行巷道坍塌的提前預防,并聯合采用機械化設備,加快巷道掘進的速度,以促進巷道有序、安全掘進。巷道掘進機械設備采用懸臂式縱軸掘進機,并在掘進機上安裝臨時支護裝置,在掘進的巷道頂部構建支護結構,為掘進機安全作業創造條件。機載支護裝置借助掘進機原站供油,支護裝置與掘進機油路相通。在使用支護裝置之前,需關閉掘進機油路,使用裝置的液壓系統促使主架和頂梁架向著巷道掘進方向移動,并提前在頂梁架上安裝支護鋼帶與鋼網。其次,推動液壓手柄,使液壓油經過溢流閥、操作閥、分流集流閥、雙向鎖、油缸,最終驅動主架和頂梁架打開,到達支護位置后,上升主架將鋼帶和鋼網頂在巷道上,然后進行打眼與錨桿作業,完成巷道頂部的超前支護作業。以上作業結束后,收回主架與頂梁架,關閉支護裝置的油路,掘進機開始進行掘進作業,如此循環作業,在保證巷道結構安全的情況下,加快巷道掘進的速度。
3.3.1 自動式超前支架
自動式超前支架已經應用于采礦工程之中,加快了支護的速度。該支架接觸面積大,支護強度好,在巷道圍巖支護中的應用,提高巷道的安全穩定性,降低頂板問題的發生概率。使用操作簡單,移動速度快,完全滿足采礦工程工作面快速推進的需要。該支架整體結構緊湊,為采礦作業搭建了足夠的通道空間,方便材料的運輸與作業人員的來回走動。該支架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減少傳統支護中材料與人力的投入量,節約工程成本,并為采礦工程支撐出安全的作業空間。
3.3.2 液壓支架
(1)支護單元設置。該技術繼承了單體配鉸梁超前支護的技術優點,適用于變形采礦范圍大的工程,支撐能力大,提高了超前支護技術應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針對不夠穩定的采礦巷道,需選用支撐能力好的支護單元。將液壓支架支護單元沿著開采影響范圍進行布置,液壓支架有2~4個立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使用支護單元作為巷道的承載結構,緩解了巷道的變形壓力。支護單元布置時,液壓支架通常是沿著巷道中心線兩側布置,盡可能不影響巷道的寬度,保證巷道的通暢。
(2)支護單元運移。為了實現巷道的無反復支撐,減少超前支護的工作量,可采取尾部前移至首位的支護路線,將安全空間的尾部支護單元前移至采礦工程工作面推進方向的首位。運移主要有3 種方式:一是采用單軌吊運,在巷道頂部使用支護單元架設單軌作為運移單元的工具,優點是不占用巷道底部空間,不受巷道地面起伏影響,缺點是操作復雜;二是地面運輸,使用車輛運輸較為簡單、直接,但是占用巷道空間,運輸受到地面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運輸選擇時,需要結合巷道的實際情況慎重選擇;三是在超前支護單元的首尾各放置一臺自移式吊裝機,用于起吊支護單元,尾部吊裝機將支護單元前移至中間位置,首部的吊裝機將其移動到首位,以此循環移動。吊裝機體量小、吊裝操作簡單方便靈活,在運移支護單元中具有應用的技術優勢。
礦產回采是指對已經開采過的礦山進行再次采礦,是采礦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礦產回采是將之前開采遺留下的煤礦進行回收,避免礦產資源的浪費,增加煤礦的生產效益。礦產回采必須在保證煤礦工人的安全下進行,需使用安全的支護結構,使煤礦工人安全、順利回收礦石。
由于礦產回采是在開采過的礦山進行,礦山經過長時間的煤礦開采,整體受力結構受到機械設備、爆破、人力等的影響,安全性較差,存在較高的坍塌風險,而且巖石較為破碎,增加了礦產回采的難度。前期采用的采礦施工方案已經明顯不適用,需結合當下情形制定出安全有效的超前支護措施,才可保證回采工作的安全,那么應構建安全的回采作業空間,將礦山中遺留下的煤礦資源進行全面的回收,盡可能減少煤礦企業資源的浪費,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
4.2.1 原路徑回采
原路徑回采是按照之前的采礦路徑持續推進,回收原先采礦位置遺留下的煤礦。原路徑回采回收煤礦的效果好,但是安全性較差,原先采礦的巷道經過長時間生產活動的干擾,礦井內部的承重結構性能有所下降,再次回采進一步增加了擾動程度,引發坍塌的概率較大。所以,需采用超前支護技術保障礦產回采作業的安全。具體措施如下:進路間距控制在大約5m,以間距1.5m開展放頂回采作業,進而保證原路徑礦產回采作業的安全。
4.2.2 沿著連接柱回采
該回采方式與原路徑回采相比,安全性較好且回采成本低,是礦產回采中較為安全的一種回采方法。但是,沿著廢棄礦場連接柱回采效率不是十分理想,不能實現采礦區的全面覆蓋,存在較多的回采盲點。因此,在回采方式中使用超前支護技術,以增加礦產回采的效果。針對回采工作面進行超前支護處理,工作面底部兩側使用兩個支架作為支撐,兩個支架之間的頂梁位置通過千斤頂鏈接底座,形成一個安全的支護結構,以此種方式進行支架前后設置,前后支架相互鏈接,使整體支架更為的牢固。該支架節約回采工作面的空間,支撐寬度可達3m,高度3.5m,底座較小,方便煤礦工人來回走動,保證回采安全的同時,節約回采的成本支出。
電耙道屬于煤礦的運輸通道,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電耙道會受到損壞,影響到煤礦運輸的效率。例如,煤礦開采中的各種爆破影響到電耙道結構的受力狀態,導致坍塌引發運輸阻斷問題,甚至是電耙道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需要煤礦企業停止正常的采礦生產,進行電耙道的修復工作,進而增加煤礦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影響到煤礦企業的生產效益?;诖耍槍﹄姲业啦捎贸爸ёo技術,對電耙道周圍的巖層進行超前加固,保證電耙道高質量的運行狀態。
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時常會用到底柱分段崩落法開展生產,而電耙道是為了運出礦井中的煤礦而建設,爆破直接影響到電耙道的運行狀態。為了減少采礦爆破對電耙道的損壞,可在電耙道修復過程中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超前支護方案。針對電耙道坍塌的位置,建議使用10cm×10cm 的鋼支架,可根據坍塌的實際情況,選擇“口”或“工”字形鋼板。鋼支架在設置時不可影響到電耙道正常運行,盡量設置在邊緣位置。如果是整體電耙道超前支護,在電耙道周圍巖石每隔5m打入一個鋼錨桿固定巖石,使電耙道周圍巖石層形成一個整體、牢固的鋼錨棚,防止周圍巖土的掉落。完成電耙道加固后,清理電耙道中的碎石、土壤等。在電耙道周圍巖石加固穩定的基礎上,為了提高電耙道煤礦運輸效率,可進行電耙道的擴展,為煤礦運輸開辟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
煤礦企業的采礦工程為井下作業,作業環境較差,危險系數較高。因此,在采礦工程的巷道掘進、礦石回采、石門揭煤、電耙道修復等項目中,需采用超前支護技術對作業空間環境進行加固處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采礦工程常見問題的出現,確保采礦工程安全、穩步、有序的推進,以此保證作業區安全、煤礦工人安全、生產安全,實現采礦工程生產效益、經濟效益、安全效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