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教多年,作為蕭縣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副校長,朱莉萍始終以飽滿的激情,在促進學生閱讀、提升學生素養中毅力前行。
蕭師附小有多重視師生的閱讀?朱莉萍介紹,學校成立了專門的讀書活動科研小組,從每個年級挑選兩名教師,加上學校校長和朱莉萍本人共計14人的隊伍,針對閱讀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專門的研究、培訓,然后再到各年級進行指導。“以點帶面,實現全員科學閱讀,高質量閱讀。”朱莉萍表示。
與此同時,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蕭師附小制定了“小蜜蜂閱讀存折”,在閱讀存折上,密密麻麻記錄著閱讀的書目、數量、具體的頁碼、內容概述等等,讀完一本,再換一本,當存折上“存”滿了三本書,便可拿著存折到老師處兌換獎勵。
說起閱讀的好處,朱莉萍深有感觸。講解詩歌《長征》時,雖然朱莉萍講得繪聲繪色,但臺下的學生理解卻不夠深刻。朱莉萍介紹,成長在和平時期的學生,難以理解百年前抗戰的艱辛,詩歌中提到的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等場景,在學生眼里只是一串文字。正好在學校開展的“美麗閱讀”活動中,配套文章里有“飛奪瀘定橋”的詳細介紹,相較于詩歌,文章的介紹更加詳細生動,學生閱讀之后,感受到了戰役的激烈。再讀詩歌,情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曾經在教學一線時,朱莉萍碰到過不少令人頭疼的學生,但憑借多年教學經驗,她總是能順利化解,引領一批批學生邁向更高的平臺,成就更好的自己。
多年前,朱莉萍帶了一個農村寄宿班,班里的孩子都是從農村到城里寄宿的,由于年紀小且又遠離父母,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在眾多學生中,有一個小男孩讓朱莉萍印象尤為深刻,他不愛學習,自己調皮搗蛋不說,還經常打擾周邊的同學,任課教師和同學們都紛紛避而遠之,朱莉萍自己也頭疼不已。
通過幾次家訪,朱莉萍了解了這個孩子的情況:他的家庭較為貧困,母親在他四歲時離家出走,一直杳無音信,他在家里完全處于放養狀態。但是從孩子的種種行為來看,朱莉萍很清楚,他只是因為長期無人管教,性格較為偏激,但人是聰明的,只要有正確的引導,他一定能有所改變。
事實證明朱莉萍的想法是對的。
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后,朱莉萍大膽地把班長的職務交給了他。可想而知當時全班同學,包括這個孩子的驚訝程度,一直被大家視為“眼中釘”的人居然成了班長,全班同學不適應,這個孩子自己也不適應。朱莉萍單獨找到他談話,告訴他身為班長應該以身作則,當好表率……兩個星期之后,當他再次找朱莉萍報告班上同學情況的時候,他自己也發現了問題——原來他也是不學習、上課講話、不打掃衛生的其中一人。他當著朱莉萍的面承認了錯誤并決心改正?!八_實做到了,不僅行為端正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敝炖蚱急硎?。
現如今,當年調皮搗蛋的孩子已然長大,逢年過節還會來看望朱莉萍,聊起師生間當年往事的時候,朱莉萍再次感受到教育潤物無聲的力量。
朱莉萍
安徽省蕭縣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