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紅
在“雙減”政策提出的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課業負擔的問題,希望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減負不減質的目的。“活動單”導學的提出及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導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明確的目標,以避免學生盲目性學習、重復性作業的現象發生。按照教學的不同環節劃分,“活動單”導學可以分為預習單、活動單、檢測單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從這幾個環節入手,落實“活動單”導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預習單導學,需要教師在設計中包含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自學指導以及預習學習成果檢測等內容。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的預習單設計要做到簡單,具有引導性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在簡單的預習單任務的完成中,有目的地實現預習學習,提升預習學習效率,為語文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以《社戲》一課為例。結合《社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文本內容,教師認識到想要學生做到高效的預習學習,就需要學生充分了解作品的信息、寫作背景以及文章的體裁特征,并通過預習單的設計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領悟文本的內涵,初步掌握文本中的基礎知識。對此,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的預習單。
1.相關資料查閱。
(1)《社戲》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_,_____省_____人,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____、____、____,在我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 《 》、中篇小說《 》、散文集《 》、小說集《 》。
(2)《社戲》的體裁是_____,這種體裁的組成要素有_____、_____、_____,人物描寫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節包括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聲。
2.基礎讀寫,初步感悟。
(1)初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生詞,將這些生字與生詞記錄下來,并抄寫三遍。
(2)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是_____社戲—_____社戲—______社戲。
(3)請閱讀第10—13段、14—21段、22—30段,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三個段落的主要內容。
(4)嘗試說一說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什么情感。
(5)在課前預習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記錄下來,帶入課堂與同學、老師一起解決吧!
通過預習單的設計,可以讓初中生在預習學習中做到有目的、有方向,讓學生掌握課前預習學習的方法,在相關的資料搜集中了解作者的信息,掌握小說體裁的組成與寫作特點。學生在預習單的引領下,掌握基礎的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帶著疑惑進入到課堂學習中,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力。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戰場,也是“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活動單”為導學的中心,設計可以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互動環節,適當地調整課堂活動學習單的難度,通過課堂學習活動單的運用,帶領學生在質疑辯論、實踐操作等形式的學習活動完成中,促使學生提升思維品質和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發揮了“活動單”的記錄功能,幫助教師記錄了整節課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為教師的后續教學優化提供了參考的依據,是“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良性發展的主要方式。
以《行路難(其一)》教學為例,教師布置了如下三個“活動單”。
1.初讀詩歌,讀準字音。大聲地朗讀詩歌,讀正確,讀通順。
2.細讀詩歌,體會情感。說一說你在讀完這首詩歌之后,有什么感受,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是開放性的問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每一個學生讀完詩歌之后,一定都會獲得個人獨特的見解與體會,這一活動單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理解、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如其中一組派出一名學生,說在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句詩的時候,感受到了茫然、苦悶的李白,即使有“金樽清酒”“玉盤珍羞”擺在面前,他竟然食不知味,表達了李白對人生失意的苦悶。由此激活了學生互動交流的積極性。有的學習小組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句詩中讀出了失望的李白,有的學習小組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中讀出了仍對未來充滿憧憬與希望的李白。
3.小組合作,質疑辯論。圍繞“我從這首詩中看到的李白”為主題,開展小組辯論賽。小組人數為4—6人,確定自己的觀點,并從多種途徑搜集“證據”。
小組辯論賽活動的組織,符合初中生求勝心強的心理特征,在辯論賽的競賽活動中,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會更加積極地思考問題,搜集資料,踴躍地表達觀點,形成你追我趕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的檢測單設計要求做到“量”少而“質”優,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可以設計由易到難的三個層次檢測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完成其中的一項或多項學習任務。這樣可以讓初中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促使初中生在檢測單的導學下通過自我評估、自我檢測、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完善,增強語文學習的效果。
以《濟南的冬天》一課為例。在學生課文學習之后,教師結合學情給學生布置如下幾個課后學習任務。
1.基礎知識題,給畫線的字注音。
緩和( ) 鑲上( ) 澄清( )
睡著( ) 著急( )
2.文學常識題,填寫空格。
《濟南的冬天》作者_____,字______,現代著名作家,有多部著作,如小說《 》、話劇《 》等。
3.閱讀理解題,讀句子回答問題。
文章中用“響晴”“響亮”“安適”“慈善”“秀氣”“空靈”等詞匯來描述濟南的冬天,凸顯了濟南的冬天是別具一格的,請學生分別解釋這幾個詞在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作者在文章中寫了濟南的山和水,這些與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是否有關?又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4.結合自己家鄉的冬天特點,寫一段話,介紹一下你家鄉冬天的特點,字數不少于200字。
這幾個習題的設計,可以讓學生的課后學習有選擇性,學生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習題進行解答可以獲得成就感,消除對語文學習的畏懼心理,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選擇解答的習題難易程度和答題情況,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程度,也避免了學生的機械性習題訓練,可以提升課后習題檢測的質量與效率,促進“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總之,“活動單”導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掌握“活動單”設計的方法以及導學運用的原則,將“活動單”導學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優化課前導學、課中導學、課后導學,有助于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變革,對于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與發展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