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
因為工作調動,我從一名深受孩子喜愛的女老師手上接過了現在教學的這個班。剛開始,我有些擔心:孩子們能信任我嗎?他們能接受心直口快、要求嚴格的我嗎?
我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由于我與前任老師個性差異太大,孩子們一開始對我少了一份親熱,多了一份疏遠。可我并沒有模仿前任老師的做事風格,依然按照自己的個性行事,只不過對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多了一份特別關注:每天我都會早早地到教室,把電閘合上,讓進來的孩子可以自己開燈,然后我會將自習內容寫在黑板上,讓他們一進教室就可以開始自習。自習時,如果當天天氣不錯,我便不會進教室打擾他們,因為這段老師“留白”的時間正是鍛煉孩子們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好機會,也是為小干部管理能力的鍛煉創造機會。但若碰上天氣惡劣,我便會在教室里等著他們,因為早來的孩子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走進昏暗的教室是有一些害怕的,他們才上二年級,年齡小,膽量的鍛煉要慢慢來。
此外,我盡自己所能,想讓他們知道這個年長而嚴肅的新老師其實也擁有一顆“童心”,是與他們站在一起的,是值得信賴的。課堂上,我常常結合課文情境又唱又跳,運用夸張的語言及形體動作帶動學生進入情境;課堂后,我與他們一起玩游戲,帶他們做韻律操,獎勵他們小玩具。
我也不忘與家長進行“親密接觸”——班里孩子的父母絕大多數是80后或者90后,與我有代溝,但我像大姐姐一樣經常給他們提一些自己的建議,在需要時非常誠懇地請他們出手相助,還時常跟他們聊家長里短,縮短他們與我的距離。
通過這些方法,孩子們在一個月后便完全接納了我,他們沒事就要抱抱我,爭著為我做這做那,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只是還有一個孩子例外。這個孩子平時話非常少,一個多月以來,難得聽他說一句話,課堂發言也沒有,作業書寫速度極慢,且字跡馬虎。每當我想接近他時,他的目光總是躲閃,將我拒之心門外。我在萬般困惑之時,撥通了前任老師的電話。前任老師告訴我,這個孩子是一個黏人的小家伙,有些慢熱。原來他不是針對我,這讓我松了一口氣,但他的狀態對學習影響太大了,我想通過我“特別的愛”,盡快幫他轉變。
于是,我“黏上了”他。
上課時,我的眼神常常真誠地望向他,給他發送鼓勵的信號,當他鼓起勇氣回答問題,我會給他大大的夸獎;下課時,我帶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贏了游戲我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平時我有需要幫忙時,我會主動請求他的幫助,之后會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Thank you”;在批閱他的作業時,我會給他留下一兩句鼓勵的話或一個可愛的笑臉;偶爾我還會送他一個小本、一支鉛筆或一個小玩具。
功夫不負有心人,又過了一個多月,他終于向我敞開了心扉——在一次作業中,他這樣寫:“過生日的時候,我要邀請我最好的朋友,還有媽媽一起參加聚會?!碑敃r我挺納悶,“媽媽”還需要特別邀請嗎?當他向我解釋“媽媽”就是彭老師時,我感動得眼里噙滿了淚花。從那以后,他果然變成了一個黏人的小家伙,就算我偶爾不留情面地指出他的錯誤,他也不會生氣,相反,他會很快改正,以期望得到我更多的肯定。這個可愛的小家伙,現在成績越來越好,字跡也越來越工整、規矩,作業本上的笑臉更多了,課堂上發言也積極了,沒事還喜歡跟我嘮嗑呢!現在換成他“黏”我了!
我想,只有始終把孩子放在主體地位,躬下身來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