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藝洋
(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
通常來說,“紅色經典”即誕生或對我國革命時期記錄的優秀文藝作品,主要涉及影視、文學、音樂、舞臺劇等。紅色經典資源是我國精神文化領域的重要構成內容,也是思政教育教學的寶貴財富,其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和重要的現實價值。為此,對這些資源我們要有清晰認識,要使其發揮更大作用。
我國的紅色音樂文化發源于20世紀上半葉,作品題材以國內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為主,同時也包括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創作的反應人民群眾精神面貌與現實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歷經百年的革命奮斗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了一大批與革命、建設相關的音樂藝術佳作,均統稱為紅色經典音樂作品,對廣大中華兒女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我黨領導下,不斷斬獲了民族解放與振興、國家獨立與富強、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各項勝利成果。比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祖國頌》《十送紅軍》《黃河頌》《紅梅贊》等經典紅色音樂作品,已經融入中國人民的血液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是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和傳統。
紅色經典音樂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征,其在主題上主要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堅實的民族性和獨特的思想性,在形式上的特征是歌詞簡單明了,曲調積極向上,表現形式多樣。
1.呈現鮮明的時代性,迎合時代的主旋律
每個時代均有體現該時代的精神,我黨歷史的任何一次重大事件,均會相伴產生相契合的紅色經典音樂。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克時艱,進而形成了傳頌不衰的《黃河大合唱》;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音樂工作者繼續發揚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在創作與演出實踐方面的光榮傳統,創作出了歌頌黨、歌頌新生活的一大批優秀紅色經典作品,如:《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的祖國》。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大慶石油工人頂住壓力,不畏嚴寒,打出石油支援國家建設而產生了《我為祖國獻石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農村呈現一派生機勃勃,《在希望的田野下》因此而經久不衰。上述作品體現了鮮明的藝術與審美價值,常聽常新而有新感受,使人們獲得愉悅的心情,精神的共鳴。
2.體現堅實的民族與群眾基礎
文藝創作只有扎根群眾、深入生活,才會取得最令人驚艷的效果,也是其雋永經典的秘訣所在。但大部分紅色經典音樂均以民歌作為創作素材,體現了人民音樂的樸實。早期紅軍革命時,歌曲多以江西當地民歌為藍本,延安時期的革命則源于陜西的信天游。再如少數民族音樂,很多都基于黨的領導,各民族從分散走向團結,從貧困走向富裕。草原音樂體現了遼闊豪邁,藏族音樂展現了自由豁達,新疆音樂則表達了生活之美,彰顯了各自獨特的民族風格,《祝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北京的金山上》等作品都耳熟能詳。
3.凸顯獨特的思想性,強化了愛國精神和民族力量
大量紅色經典音樂積極向上,成為艱苦年代中廣大民眾內心的精神信仰,使他們生活更有奔頭,也普遍獲得了他們的認可與熱愛。當代社會盡管告別了戰爭與苦難,生與死的錘煉,也會面臨其他新情況新困難。紅色經典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力量卻長盛不衰,讓我們重塑精神信仰,點燃愛國激情。音樂飽含革命先輩的回憶,期望我們熱愛和平;歌頌英雄,使我們感受榜樣的偉大。上述精神既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也成為當代生活必需的寶貴道德品質。
1.歌詞簡單明了,質樸無華
歌詞的質樸無華、簡單明了,與現實生活關系緊密,如同生活中人們彼此間的交流一般。這種歌曲不管合唱抑或獨唱,均有著極高的傳唱度。新中國成立前,廣大群眾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借助紅色歌曲抒發情感偏直接、語言簡單通俗,顯得更有現實意義,更易被他們所接受。
2.曲調彰顯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雖然紅色經典音樂很多也有傾訴思念的類型。然而整體而言,大部分的紅色音樂均表達出積極樂觀、正面向上的革命精神,對廣大戰士、百姓起到鼓勵作用,激發他們不畏困難,打敗敵人,大步向前。
3.表現形式多樣,手法多變
紅色經典音樂有著尤為豐富的內容,既表現在題材選擇上,更展現在歌曲旋律、題材的多樣化上。對比過去的歌曲,紅色歌曲在藝術上取得了較大的創新,表現為,對民間歌曲手法加以綜合利用,曲調以高昂代替低沉,充分表達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理想主義情懷。較早的紅色經典歌曲均從各地民間歌曲、原生態歌曲中采風而來,以其為藍本加工升級,以“起、承、轉、合”等方式創作而成,旋律前后彼此銜接、比較,使歌詞、內容、曲調、結構等形成完整的統一體。
傳承紅色經典音樂作品,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其能夠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養,增強民眾精神力量,頌揚紅色文化時代能量,喚醒青少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加深文化交流。
紅色經典音樂體現出思想性、嚴肅性、哲學性等特征,代表作較多,以《江姐》《黃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為典型,其代表了一種革命精神的頌揚,青少年更能感受其中的紅色精神。但是,如今網絡文化、外來文化、變異地域文化彼此交融,部分音樂作品創作時暴露出篡改歷史、丑化民族形象、背離愛國主旋律、主打負能量等問題。這類作品經過網絡傳播必然會妨礙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此,當代社會創作與宣傳紅色經典音樂,一定要建立在愛國主義主旋律的基礎上,發掘更多經典的紅色音樂資源,紅色音樂的創作仍不斷追求贊美祖國、紀念先輩、緬懷歷史、砥礪奮進、邁向未來等主題的創新發展,讓人們欣賞紅色經典音樂時,從精神上感受偉大的革命力量,激發愛國情懷,產生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也不斷接觸更多音樂作品,但部分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嚴重不足,甚至出現部分不健康的苗頭,很可能給青少年的道德觀帶來負面影響。紅色經典作品飽含質樸的曲風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青少年能體味到積極的時代精神與民族品質,受到光榮、理想的感染,進而有助于提高思政素養,走上光明之路。
紅色經典音樂體現出獨特的激勵性、凝聚力,對革命戰爭時期凝聚工農群眾起到了積極有效的進步作用,是優秀的音樂文化形式。在紅色激昂的年代,這種“浪花”不斷翻涌向前幾十年,充分展現其深厚的精神底蘊,有著重要傳承價值。
紅色經典音樂在革命戰爭時期扮演了廣大民眾精神信仰的角色,蘊含的藝術價值不僅匯聚人心,更使紅色精神得以傳承。紅色經典音樂飽含的時代能量、民眾精神對當代音樂創作紅色經典音樂有重要啟示。由此,我們創作紅色音樂時,要注重深挖其文化背景資源,對其社會功能有更明確的認知,建構學科話語權下的紅色音樂文化體系,這樣創作出來的紅色音樂作品才富有生命力,能彰顯鮮明的時代主題和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青少年思政教育內容的旗幟。青年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目標在于樹立其明確的時代責任心與使命感,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他們能夠以奉獻祖國,堅持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指路明燈。
舉例來說,《強國一代有我在》是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學聯秘書處指導,由中國青年報社、青微工作室出品,中青在線承制的青春正能量歌曲,學唱這首紅色歌曲,能夠使青少年感受到歌曲中的精神和力量,能夠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強化其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喚醒青少年的責任意識,使其更好地弘揚革命傳統,繼承先烈遺志。
紅色經典音樂作用良多,一方面使全球各國人民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有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感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中華文明,也能了解東方音樂藝術潛在的藝術魅力與瑰寶;另一方面,還能加深并拓展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深厚交往,“以樂會友,以美交友”,讓我們的文明與文化從對外交往中綻放新的光彩。
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承與傳播,需要我們提高認識,傳承傳統,不斷創新,增強活力,開拓傳播渠道,增強傳承效果。下面,筆者將對紅色經典音樂傳承與傳播的未來展望進行闡述。
不斷強化紅色經典音樂在思政教育與審美教育發揮進步作用的認知,高屋建瓴,使我黨、我軍、各族人民高度關注精神文明建設,將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等精神傳統傳遞下去,強化宣傳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紅色經典音樂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構成。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是社會與文明的原動力。一切文化與文明唯有持續創新,才會保持其內在生命力、活力、魅力。紅色經典音樂的創新要重視內容、形式的改變,更關注傳播、傳承渠道方面。從內容看,大量的紅色經典音樂作品涉及了聲樂作品、器樂作品、歌劇作品以及舞劇作品方面的內容,因此不僅要保留、傳承紅色經典音樂的核心價值、內涵精神,還要契合時代與社會進步的需求,輔助以時代要素去補充完善。創新要重視發揮想象力,創作和時代、社會文化相契合的紅色經典音樂。從形式看,重視革故鼎新,不斷探索、積極實踐紅色經典音樂全新審美意境。有學者認為,當下與未來傳播紅色經典音樂,假設從演唱方式、表現手法等方面仍沿襲過去的陳舊思路,不做任何改變,藝術風格教條化,即便以專業歌手來呈現出專業表演,也會使表演趨于教條化、形式化,進而讓觀眾失去欣賞欲望,這樣的紅色經典音樂背離人們的審美訴求,只在一味地將陳舊落伍的事物傳承下去,最終只能落得最拋棄的命運。基于此,紅色經典音樂應保持創新精神,才能充滿活力。
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播要不斷開拓新渠道,吸取過去的成熟經驗,利用傳統媒介對紅色經典音樂傳播的成熟經驗與優勢,同時關注先進電子媒介、電影、廣播等主流媒體的強大影響力。還要不斷新的傳播渠道,尤其關注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傳播力,對傳播傳承紅色經典音樂能起到更多助力。積極對多種傳播形式加以研究、考察,并盡快利用起來,使其和傳統形式諸如戲劇、主題晚會、慶典活動、旅游、娛樂場所背景音樂等有機融合,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彼此互動起來,成為普通百姓們的精神食糧。紅色經典音樂還要走進大學課堂,甚至是中小學課堂,將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紅色經典音樂內涵結合,進而形成黨建歷史教育教學,完善課程思政的內容。時間來看,既要關注紅色經典音樂當代的普及,更要重視其未來的銘記傳承。為此,從國家文化戰略、教育方針著眼,把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播、傳承上升到國家民族高度,不斷增加學校課本中紅色經典音樂題材的占比。經過專家學者的共同考察,確定可納入的數量與范疇,專業出版社對入選的紅色經典音樂負責編纂結集,形成文庫便于保存欣賞。全社會范圍內,做好紅色經典音樂歷史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突破作品本身,關注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創作人物事跡、創作和發展過程、傳承和傳播、影響和意義等內容。提升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承的社會地位,使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護傳承等一視同仁。
紅色經典音樂既是音樂也是史詩,是閃耀在藝術圣殿中的銀河。這條光芒四射的銀河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與近現代中國人民的偉大民族精神彼此呼應,如同盛放在黑夜的光明之花。五四精神、左聯精神、北伐精神、魯迅精神、井岡山精神、八一南昌起義精神、長江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精神、張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愛國精神、抗聯精神等等均在紅色經典音樂中得到盛放。新中國創立后,我黨帶領全國人民著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持續性誕生出一批新的珍貴精神財富。諸如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女排精神、奧運精神、航天精神……他們也代表著紅色經典音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精神力量的實體化。紅色經典音樂將珍貴精神財富不斷傳承,讓人們耳熟能詳,銘記在心,使我們迸發出崇高信仰與信念,對奮斗目標的堅定追求,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先進文化的高度崇拜,助力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富民強國路線的推行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