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嶧
(西交利物浦大學,江蘇 蘇州 215123)
隨著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我國正在步入新發展時代,高速的經濟發展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制造業仍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尤其是在醫藥制造業方面。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改造,形成中高端制造業的環境,培育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根據《“十三五”國家科技人才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研究與發展(R & D)人員年人均研發經費由2014年的37萬元/年提升到2020年的50萬元/年,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正在邁向中高端市場。因此,要在市場上保持持久的競爭地位,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前提是增強研發強度,提升制造業產業技術的含金量,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升級產業鏈。
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醫藥制造業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政府加大研發投入強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提高醫藥制造業的競爭地位。但研發強度加大能否增強企業經營績效,研發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是如何影響的,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差異如何,未來怎么調整研發強度和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將以2011年~2020年醫藥制造業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展開實證研究,研究醫藥制造業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同時進一步探索跨期以及地區間的不同影響效應。
以下是本文的研究結構:首先,對前人學者的研究問題和關注點進行總結,給出文獻綜述和假設;其次,對研究變量和相關數據進行選擇和清理;再次,對研發強度和企業經營績效波動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最后,給出本文結論、發展建議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競爭越發激烈,創新對一個企業起到提升競爭力、企業價值和經營能力的作用。要實現技術創新就必須加大研發投入,人力資本理論表明研發人員投入作為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本,對企業研發能力和經營績效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企業面臨綠色和循環轉型過程中,在國家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加大科研費用和科研人員的投入,使得企業不斷進行探索式和啟發式創新,匹配上下游需求,更好地制定企業策略,提升經營績效。
大部分學者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研發投入和經營績效具有顯著正向影響。Morbey(1989)通過梳理當年研發費用投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得出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和企業經營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關系;王玉春等(2008)通過研究上市公司的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驗證兩者之間的正向關系。
但也有研究表明企業研發支出與企業經營績效并非正相關,因為研發投入資金力度大,有時可能會面臨較高的風險,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對此學者們做了相應研究。郭研等(2011)研究中關村92家高科技企業三年的數據,發現企業規模和研發投入顯著負相關,這是由政策和市場形勢所致。
也有學者認為研發投入和企業經營績效并不顯著相關。邱冬陽(2002)認為研發投入所產生的效益經過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初創期易造成虧損,對企業經營業績幾乎沒有顯著性影響;王君彩等(2008)運用回歸分析法,把電子信息業作為研究方向,通過研究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研發強度、研發技術人員的占比,提出企業業績和研發強度不顯著相關。由此本文提出假設1a。
假設1a:對于生物醫藥制造業而言,研發費用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
同時,地區異質性也會影響醫藥行業發展,因此提出假設1b。
假設1b:對于生物醫藥制造業而言,研發費用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在不同區域影響效應不同。
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是波動的,在某些情況研發投入會滯后影響企業經營績效,大量文獻表明R&D投入以及產出效果有一定的滯后。因為企業R&D投入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試驗才會有產品產出,所以研發投入有時并不會在本期對經營績效產生影響。
國外學者們較早地對企業研發投入和經營績效進行研究,Sougiannis(1994)把研發支出和市場價值分別作為自變量和因變量,認為每增加1%的研發支出,市場價值會增加5%,研發支出滯后影響市場價值;梁萊歆等(2005)對2001年72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和企業經營績效進行實證研究,認為研發投入促進企業發展,但對經營績效有明顯滯后性影響;賁友紅(2017)用因子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2012年~2015年的79家醫藥制造業的上市公司,提出研發投入對于企業綜合績效具有滯后性影響。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滯后一期的研發費用投入,對當期的企業經營績效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
根據中國證監會2020年的行業分類,將制造業分類為紡織、家具、醫藥、造紙等行業。本文以2011年~2020年醫藥制造業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分析。鑒于ST公司有退市的風險,因此剔除此類公司。據此,本文選取274家醫藥制造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相關數據源于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庫(CCER),國泰安數據庫及各個上市公司年報。
(1)解釋變量
研發投入包括兩個方面的投入,即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投入。本文從研發強度入手,將研發費用強度和研發人員強度這兩個指標來衡量上市公司醫藥制造業的研發水平。研發費用強度(RDM)指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研發人員強度(RDP)指研發人員數量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
(2)被解釋變量
本文從盈利能力指標來衡量企業經營績效水平,基于已有文獻,選取托賓Q值作為代理變量,并采取兩種方法計算托賓Q值,最后取平均值得出。
兩種托賓Q值的算法分別是:
托賓Q(NOP)=凈利潤/營業收入
托賓Q(RG)=(當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
(3)控制變量
根據相關文獻,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為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各個變量的名稱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符號定義
(1)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
為了檢驗假設1a和假設1b,探究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存在著何種關系,本文構建以下模型:

上述模型中,RDM和RDP為解釋變量,分別表明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和研發人員投入強度。其中:
(2)研發投入的滯后期
為了檢驗假設2,探究滯后一期的研發費用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本文構建以下模型:

表2為全樣本描述性統計,根據表中的數據得出,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Q)的平均值為0.4903,標準差為0.3251,樣本波動度不是很大,說明這些醫藥制造業企業差異不是很大。解釋變量中研發人員投入強度的平均值為0.4848,標準差為0.3262,研發人員投入強度在醫藥制造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今后要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刂谱兞恐校鲃颖嚷实钠骄禐?.3904,標準差為0.3363,相比于其他控制變量較弱,可能是目前資金周轉慢所致。

表2 全樣本描述性統計
對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企業績效(Q)與資產負債率(DEL)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說明資產負債率對企業績效起到一個負向作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RG)與企業績效(Q)顯著正相關,表明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越大,企業經營績效越好。相對而言研發人員投入強度與研發資金投入強度較弱,未來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各變量之間不存在雙重共線性,可以進行回歸分析。

表3 相關性檢驗
對變量進行滯后一期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科研強度對當期經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一方面,科研人員強度對經營績效波動產生正向影響效應,由于科研人員在企業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企業的戰略層面和頂層設計得到沖擊;另一方面,研發費用投入對經營績效的波動是負向影響,有可能因為科研費用投入過多。

表4 回歸結果
滯后一期研發費用投入強度(RDM)和研發人員投入強度(RDP)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較大,但科研人員占比對經營績效波動影響不顯著,可能是由于企業創新周轉較快,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產品和產業鏈得到升級和更新。營業凈利率(NOP)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RG)沒有滯后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由此可以得出研發費用投入強度(RDM)和研發人員投入強度(RDP)作為企業的很大一部分支出,其經濟效益具有滯后性。
對東部地區數據進行擬合度分析,結果表明經調整后R2為0.876,擬合度較好,各個變量均有較好的顯著性。根據表5中結果顯示,科研人員占比對東部地區經營績效波動具有一定的解釋性,解釋了約81%的經營績效波動,科研費用的投入對經營績效的波動有顯著的解釋作用。

表5 地區異質性回歸結果
對中西部地區進行擬合度分析發現,經調整后R2為0.879,擬合度較好,各個變量的相關性顯著,比東部地區擬合度大,對于RDP和RDM來說,解釋力度增強,表明中西部地區研發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的作用大于東部地區,可能由于東部地區沿海,交通網絡發達,基礎設計、科技人才以及金融支持力度較大所致。
通過分析2011年~2020年醫藥制造業A股上市公司數據發現,研發人員投入強度和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存在著顯著正相關關系。但是研發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存在著滯后期。本文還通過分析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數據得出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而言研發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更大,說明就目前來說,中西部地區醫藥制造業還不夠成熟,要加大研發強度。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一是企業要充分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加大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投入強度。根據表4的結果,科研人員占比和研發費用占比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方向不同,因此需匹配科研投入和科技人員的黃金比例,做到產出最大化。二是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為醫藥生物行業企業創造一個優良的研發費用融資環境,同時給予一定的補貼政策。三是國家要積極發展中西部地區醫藥制造業企業。由表5可以看出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科研強度對企業經營績效波動影響不同,通過系數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系數較大,由于中西部基礎設施薄弱和資源貧乏,發展基數較小,因此,要合理匹配中西部、東部資源。四是對中西部地區的技術研發費用予以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資源互補,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績效作出貢獻。
本文以醫藥行業為背景,研究了企業科研投入強度對經營績效波動的影響問題,同時研究了時間滯后及地區間異質性,但本文沒有針對研發投入和產出效應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深挖,這是本文未來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