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慧
(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在過去十年里,我國市場經濟穩步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與眾多信息技術支持下真正進入了市場經濟競爭白熱化階段,這同時也導致企業發展壓力持續增大,出現了某些企業內部資本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管理模式不成熟、整體經濟發展出現較大波動的現實情況。上述問題都說明一點,企業會計在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工作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無法構建并應用高效率的財務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的經濟資源整合不到位、資源利用率也相對不高。為此,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狀況,特別重視、深化企業財務改革是重點,它能夠為企業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及內部控制機制。
企業會計在構建自身內部財務管理組織構架方面需要形成良好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明確企業內部不同崗位的職責權力,明確財務關系。在本文看來,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就包括了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3種。一般來說采用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的企業就會計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執行過程而言也會融入大量內部控制理論,爭取做到不同部門之間權力的有效平衡,即有針對性地選擇提出與企業財務活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在企業會計看來,構建財務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原則就首先要求企業戰略目標相互一致,另外就是相關權利不交疊、與企業組織結構相適應以及超前服務原則。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單單要適應當前階段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也要超前企業發展進程節奏,確保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真正起到先鋒作用,這對促進企業更好發展幫助很大。
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工作是在財務管理基礎之上形成的,其財務內部控制存在分類標準,可根據控制時段、控制環節、控制實施主體展開。在企業財務部門中,會計會針對財務內部控制活動確立主體,這其中就包括了企業財務數據、資金流動、稅務、預算、投資等,通過內部控制來滿足企業經營發展需要。通常情況下,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主要涵蓋三大方面關鍵環節,分別是計劃計算、決策控制、分析考核。會計財務內部控制必須做到對財務內容的組織規劃控制,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在授權審批控制方面設定一定流程制度,嚴格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另外就是內部設計控制,建立內部審計工作獨立不干擾,如此保證審計結果客觀性,更多從社會、企業管理者、股東層面了解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為企業規范、科學內部控制形成有效依據。再一點就是全面預算控制機制,結合規范流程與任務分解來建立保障機制,對某些考核不達標的環節進行單獨分析,進而實現對預算風險的有效調整與規避,滿足財務控制目標科學規范[1]。
D企業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運用產品設計過程中真正將研發、生產、銷售等諸多環節融為一體。目前企業內部擁有員工300人,作為中小企業,有必要針對企業的發展運營具體情況綜合性進行有效探究,發現D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存在問題。比如在資金使用的規范性、財務流程等方面就相當混亂,存在一定漏洞,應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有效改進完善。
(1)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不健全
D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不健全主要體現在財務組織架構建設上,具體講就是D企業的財務組織構架相對單一,由于企業規模較小、財務管理活動涉獵范圍相對狹窄,企業整體的資金流量與存量不大,在企業財務管理職權實施一手包辦過程中難以起到相互監督制約作用,久而久之就導致企業出現了崗位設置職責分工不明、崗位設置存在交叉重疊現象等問題。實際上,這也說明了企業會計人員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涉及面廣且業務量大,實際操作上基本無法滿足財務活動需求,這也使得企業財務預測、分析、決策等活動相對滯后,經營活動也深受影響,這對企業的整體發展進程是十分不利的。
(2)財務管理全面預算編制不科學
對于D企業,其會計財務管理工作中全面預算編制不夠科學,未能建立企業經營活動的良好起點,這也說明了企業領導對于編制工作的重視度嚴重不夠,預算編制工作相對籠統不到位,這就導致諸多問題的出現,比如說D企業的編制方法不科學,在采用增量預算法、定期預算法過程中建立固定編制方法機制。總體來講,D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是未能做到全面預算編制有效優化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預算方面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全面浪費,不容小覷。從另一角度講,D企業的全面預算編制工作流于形式,企業會在每年年末集中編制下一年預算,未能做到動態編制,這導致D企業難以有效應對市場預算計劃,在對原有的預算計劃調整方面缺乏可參考性與實用價值。上述會計操作直接導致企業預算編制工作與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相互脫節,對于D企業整體的財務工作有效開展影響較大[2]。
(3)會計核算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D企業存在會計核算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問題,目前企業內部依然采用手工記賬方式,配合代理機構為企業建賬,如此賬目建立以后,企業還必須增加兼職會計人員按照會計賬簿進行會計科目核算,而手工記賬方式效率低下的現實問題也導致D企業在會計核算管理方面處處碰壁。大體來講就存在3點問題:第一,D企業容易出現會計數據重記、漏記、丟失等問題;第二,日常經營過程中由于受到會計科目記錄不同記賬憑證影響,所以會計人員在針對記賬憑證實施整合過程中必須對相關會計數據進行多次核對,這導致工作量極大增加;第三就是會計賬簿整理也需要大量時間,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手動翻賬,這直接導致會計工作效率走低。
(4)績效評價機制建設不合理
D企業會計在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明顯的績效評價不合理問題,例如在財務崗位績效考評過程中就存在形式大于內容、形式重于實質的情況。D企業雖然設置了財務崗位績效與考評制度,考核指標也有所明確,但執行效果并不理想,這說明了D企業將評價業績、評價員工混為一談,這導致企業經理人對于考核理解工作嚴重不到位,未能將考核重點放在員工素質培養上。就以D企業會計針對企業內部各個評價指標的內部把控而言,企業未能將激勵機制與績效獎金劃分開來,其中績效獎金為單一導向性行為,而激勵機制則需要強大的薪酬體系作為支撐,這就說明企業未能建立一套良好的薪酬體系,企業會計的績效考核工作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價值作用。再者就是企業會計對于考核指標、量化指標的理解不甚,任何考核指標都以量化形式展開分析,這嚴重忽略了考核指標設置本質,在考核指標量化方面會計為未能做到財務管理模式有效應用到位,有必要進行有效改進與優化[3]。
(5)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不到位
D企業會計的財務內控機制建設不夠健全,這說明了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與流程建設不到位、重視度不足,某些風險控制內容未能得到有效執行。例如在資金管理方面,D企業會計就沒有建立良好的資金集中管理制度,在賬戶管理統一管理、處理收支業務方面表現不突出,這就說明了D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不到位,存在資金風險防控不到位的現實問題。具體來說,D企業會計在選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周轉率過程中形成主要評價指標,在針對D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水平進行評估后了解相關數據內容,這其中的關鍵指標就包括了企業的營業收入、期初期末應收賬款、平均應收賬款余額以及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方面,D企業在衡量自身運營管理應收賬款周轉率方面表現不夠到位,出現了數據信息綜合性分析不到位、周轉率呈現逐年下降發展趨勢,這也說明了D企業會計在存貨周轉率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間接影響了企業的財務周轉率[4]。另一方面,D企業的全面預算控制流程不完善,這說明D企業在預算管理效果方面是不甚理想的,企業內部缺少科學有效的預算數據信息作為支撐。考慮到預算編制系統相對復雜,對企業各個部門的要求較高,對于企業會計亦是如此,它需要會計能夠為預算控制工作流程提供充分的資料,以完成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有效配合。D企業的預算編制過程相對漫長,會計數據也存在錯誤遺漏問題,會計牽頭所開展的財務預算編制工作相對緩慢,未能實現對預算指標體系的有效優化。比如說D企業會計在預算執行約束與激勵工作開展方面存在缺陷,尤其是呆滯預算執行力度明顯不足,缺少科學健全的預算考核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資金利用率,容易引發極大財務瀆職問題。細化來講,企業會計的成本費用管理不夠精細、財務內部監督缺乏獨立性等,這些都為企業經營管理造成極大負面影響,不容小覷[5]。
(6)財務內控監督機制不獨立
在綜合性分析D企業財務內控監督機制過程中,也發現了D企業在財務內部監督控制方面是不夠的獨立的,因為D企業未能建立科學健全的審計部門,未能按照一定制度要求保障為管理層提交科學可行的財務數據信息報告,這就容易導致D企業會計缺乏對財務工作與財務知識的有效認識。為此,目前的D企業也沒有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這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無法順利實施,也未能發揮其實質性功能作用。
(1)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建設
要健全D企業的會計財務管理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少D企業會計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影響因素,解決其中可能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問題。大體來講,它需要針對發展需求完善改進相應具體措施。首先,對存量現金銀行賬戶管理的有效規范,為D企業設置規范性的現金存量標準,主要針對管理制度加以控制,切實將資金逐漸向基本賬戶集中,如此對D企業健康長遠發展、獲得更多收益更為有利。其次,提高D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防控機制,結合應收款項信息統計內容調整催繳、結果反饋內容,保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流程,在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健全過程中明確應收賬款限額,專門針對信用較差、回收風險較大的客戶實施強化監督管理,避免出現壞賬損失。大體來說,就是要極大后期合作可能性,確保應收賬款風險有所降低[6]。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了解預算工作中的基本形式以后再提出有價值的全面預算管理資源,制定經營計劃展開工作。例如要及時更新全面預算指標體系,建立財務工作與資金管理之間的關聯關系,要基于需求設置層面形成專門的輪崗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從全面預算管理層面上提升企業的財務內部管控能力。當然,D企業還希望進一步設置具有規范性的預算執行年度績效考核方案,這也是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環節,要結合內部員工日常績效考核綜合性關聯對D企業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自主性進行分析規劃,強化D企業的預算工作執行效率。即要結合預算執行績效考核標準設置、切實做到放寬績效考核結果,避免對企業造成任何負面影響。再者,D企業也希望健全內部監督審計控制機制,基于科學健全的內部監督審計流程分析企業自身需求,設置專門的年度財務工作重點項目,形成專項審計模式。這一過程中需要完善組織管理架構,從根本層面上分析全面的內部審計獨立性保障機制,全方位加強日常審計監督工作,它主要涉及監控企業日常資金使用狀況與財務報表相關數據,分析數據信息資源使用的可行性[7]。
(3)升級信息化財務管理手段
D企業會計專門更新升級了信息化財務管理手段,主要對信息化財務管理工作內容進行轉化,采用大數據技術配合強大計算能力來調整設備硬件支持機制,確保定期針對專業性硬件設施進行定期檢修與及時更新。另外,D企業會計合理運用第三方專業軟件對內部機密數據實施有效備份與保護,基于不同權限接觸機密層分析D企業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有效建設。簡言之,D企業就是在充分結合大數據技術應用優勢背景下,在會計財務管理體系中全面構建系統操作模塊,保證結合統一運作基本流程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進而實現對企業財務流程的信息化集成控制有效改善。比如說,D企業希望基于會計信息化建立網絡遠程控制機制,優化財務狀況來實現動態控制發展,通過在線會計結算管理某企業的重要資金項目,這也為D企業初步構建遠程會計處理模塊與內部控制模塊創造有利空間條件[8]。
(4)建立分析體系與績效評價結合機制
D企業會計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中注重建立分析體系,希望將其與績效評價機制相互結合,進一步明確企業的財務活動框架。客觀講,這一框架由財務負責人、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組織架構、內控機制等諸多內容組成,在分析與評價D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狀況時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此D企業采用了杜邦分析體系配合EVA績效評價考核方式,專門對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實施綜合分析與評定。在這里,運用杜邦分析法可結合D企業會計多項財務管理指標進行全面運算分析,深入了解D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D企業在財務管理與內控發展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作為D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有效參考依據[9]。
(5)建立內控機制運行風險保障機制
D企業希望建立內控機制運行風險保障機制,有效發揮內部控制職能,對企業內控不足問題進行分析,以此達到有上行下效效果。為此,D企業就建立了內部審計小組,專門行使內部監督管理職能,確保職業謹慎性與獨立性優化到位,保證審計部門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在內部審計機構減少企業運行成本風險方面,D企業的內控制度制定有章可依,它希望基于企業內部控制建立管理層討論決議機制,保證內控制度合理性,同時強化內控制度權威性。
(6)建立獨立的財務內控監督管理體系
D企業會計希望建立獨立的財務內控監督管理體系,結合杜邦分析方法將財務分析中的各項指標與企業償債就能力、發展能力、運營能力有機融為一體,確保企業財務指標管理邊界不再模糊,而是形成完整的內部監督管理體系,最終結合權益凈利率綜合體現D企業財務內控監督管理體系優勢[10]。
綜上所述,目前針對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機制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全面改善提升企業整體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減輕由于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疏漏所造成的企業會計財務管理紕漏。即要從根本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確保企業未來健康穩定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