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電影突破了以往平面影像的藝術形態,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加強烈的感官體驗。特別是觀眾在互動電影中,可在電影主角面臨選擇時,通過點擊選項操縱角色的行為,以此改變故事的走向。為了使觀眾支持與喜愛互動電影,互動電影制作者不能局限于當前的發展模式,必須在充分認識互動電影發展困境和了解互動電影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加強電影技術、交互性及劇本的創新,才能切實提高互動電影藝術水平。
一、互動電影的誕生與發展
在20世紀初,新媒體交互藝術出現了萌芽。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理論的完善,新媒體交互藝術理念深入人心,在各類藝術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隨著網絡、信息及數據技術的普及應用,制作、生產、觀看電影的方式日漸多元化,電影內容的不斷增加,使以交互性為特色表現手法的互動電影藝術日漸成熟,并豐富了電影內涵,可以借由多種技術的支持,為觀眾呈現情感逼真、夢幻華麗的視覺盛宴,使觀眾從以往單程、被動的電影信息接收者變為主動的電影內容參與者。比如2000年上映的電影《幸福時光》,就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具有交互性特點的電影作品,雖然這種互動方式較為粗糙,但在當時可謂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后來,許多導演采用線上投票海選的方式決定劇本和演員,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互動電影的發展。當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視聽藝術進入發展瓶頸,加之觀眾對視聽語言創新性要求的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互動電影必須提高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使廣大受眾積極參與互動電影生產制作的全過程,從而為互動電影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互動電影發展的價值意義
互動電影的內涵在于改革電影拍攝模式,提高電影藝術創作水平。通過改變觀眾以往被動、機械的觀影方式,使觀眾融入電影情節之中,深刻體會電影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與電影進行及時、高效的互動。在新媒體環境下,互動電影的價值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觀眾對電影的審美不再局限于以往電影場面的刻畫與表現,也集中在劇本情節發展的邏輯性,以及電影體驗的時間感和空間感上。互動電影不僅能打造美感十足的場景,也能通過細節迎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還可以使觀眾結合自己的想法、動作及情感,在虛擬的電影場景中體驗更多的美感效果。二是有利于增強觀眾的情感體驗。互動電影的造型藝術更加多元化,造型形象生動、逼真,有利于觀眾收獲真實的感受。比如互動電影中可設計冬天寒風凜冽,動物蜷縮成團休息的情境。在電影放映現場,讓觀眾感受寒冷的溫度,冰面反射的光,動物的呼吸聲等。三是對電影演員的演技要求較高。演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表演素養,還要不斷錘煉自身表演技巧,將真情實感和內心想法在劇情中表演出來,借由自己的表情、聲音、動作等,與觀眾產生廣泛的情感共鳴,從而給觀眾帶來更高質量的電影藝術享受。
三、互動電影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技術性困難
當前,我國互動電影發展存在技術性困難。雖然隨著電影拍攝手段的優化和電影院放映設施的不斷改進,可帶給觀眾別致的觀影體驗,讓觀眾沉浸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進入電影創造的虛擬媒介時空。但是觀眾在觀看互動電影時,將電影時空與現實時空清晰分辨,時刻讓自己處于現實處境,似真性幻象的虛擬感不強。觀眾通過自身的理性與想象,將自己假裝成電影的角色,替主角做出選擇,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同時,觀眾與屏幕之間的距離較為穩定,缺乏與電影內容的親近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觀眾的體驗感。加之相對于電影,互動電影的認同模式更傾向于戲劇,隨著畫面的停滯,會使觀眾迅速從情節中脫離出來。
(二)選擇權受限
在互動電影中,現實時空與電影時空對接,現實時空覆蓋電影時空,現實世界的選擇會通過媒介傳達到電影世界內,電影觀眾的沉浸感被打破。在影視作品的制作中,運用蒙太奇和剪輯等手法塑造時空關系,電影時空的虛擬性更強,可帶動觀眾引發聯想,解讀空間更加廣泛。而互動電影的劇情發展主線相對固化,看似重要的選項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劇情的走向,無法對主角產生同情和遺憾等同理心。互動電影的偽自由性特點突出,直接限制了觀眾的想象力,虛擬時空關系不再是無限的,而是限定在狹小的框架內,促使電影時空的虛擬性特質不復存在。觀眾可操控主角的未來發展方向,對未來進行選擇,虛擬性的空間感弱化,看似自由的選擇,實則是一種禁錮。[1]
(三)真實感弱化
電影在變革的進程中,不斷在強化媒介時空的真實感,借助巨幕電影等技術手段,通過提升影像的細節表現與畫面的清晰度來帶給受眾多感官的刺激。在視覺刺激方面,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能夠清晰地看見演員的面部細微表情等細節,獲得更多的信息量,滿足觀眾的心理愉悅感。在聽覺感官刺激方面,電影的音效和音樂及對白等方面更加立體,電影時空感更強,更利于引起觀眾的情感觸動。互動電影打破了傳統影視敘事的流暢性與連貫性,觀眾不斷跳脫出來進行選擇和人工操作。在選擇的過程中,屏幕作品出現停滯和影像斷裂,尤其是無關緊要的選項,反而會造成敘事節奏的拖沓,破壞電影敘事的連貫性及有機性,促使電影媒介時空的真實感隨之弱化。
四、互動電影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在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電影儼然成了人們消磨碎片時間的工具,同時配合著就餐等行為進行,促使大眾的注意力分散特點越發突出。因此,贏得受眾的注意力,更利于把握住藝術走向,促使激發受眾“關注度”層面的應運而生。在觀看電影時,觀眾被動接收信息,注意力和思緒不會完全集中在電影內容上。而互動電影加入了選擇的人工操作程序,需要集中視覺、聽覺和觸覺去判斷并選擇角色的未來走向,思維與注意力投入到劇情的走向中。分支型的互動電影劇本與傳統直線型的電影劇本不同,任何選擇都會轉變劇情的發展走向,這就需要在劇本中設置多個劇情與結局,進一步集中觀眾的注意力,并吸引觀眾反復操作,以了解不同選擇下的劇情走向和結局。比如在互動視頻的開頭引入后設置選項的互動點,引入兩個劇情,參與者選擇一個劇情后,延伸出兩個子劇情,未選擇的另一個劇情,也會隨著劇本的進展延伸出一個子劇情,三個子劇情最終整合為一個劇情,由該劇情延伸出兩個結局。此外,互動電影的劇情內容豐富,不同的劇情和結局分支,促使總視頻較長和版本制作的工作量較大。而為了提高電影制作水平和劇情的吸引力,除了需要加強電影制作技術的創新應用,還要做好相應的劇本設計,如采用反轉和鋪墊及串聯等手段設置劇情等。同時重視使用互聯網發展技術,提高受眾對互動電影的認識水平,進一步激發受眾的交互需求,使互動電影得到受眾的廣泛支持與認可,確保互動電影有理想的發展前景。
五、新媒體環境下互動電影的發展策略
(一)創新技術
對技術的過分依賴是當前互動電影發展的弊病所在,要提高互動電影的創作水平,提高互動電影的生命力,就必須在吸收傳統電影創作精華的基礎上加強技術創新應用,進一步豐富互動電影的藝術內涵,而不是讓互動電影缺失內涵,流于表面形式。就當前受眾觀影體驗感較差的現實來說,應當著重解決受眾與畫面距離固定的問題,創設一個可依據觀感需求自由伸縮的觀影空間,消除受眾與屏幕之間的距離感,使受眾切實感受自己是劇情中的一員,而不是旁觀者,進而收獲真實的感知效果。同時重視減少對鼠標和鍵盤的依賴,可以考慮在攝像頭上傳遞電影信息,或是采用其他觸感模式來增強電影與受眾的交互性,讓受眾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深刻體驗角色的所知、所思、所想及所感。就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說,互動電影的高品質發展,除了體現在劇情內容的設計上,也體現在場景的真實感和感受的真實性上。也就是說,只有讓受眾全程性地融入真實的場景之中,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增強受眾的情感體驗。開發新型的傳感器技術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依托先進的傳感器傳遞人體的感官信號,再借由計算機及時準確地分析與處理,使之精準無誤地將受眾的感受傳輸至電影情節之中,進而達到控制電影畫面的呈現和電影播放速度的效果。比如播放恐怖片的時候,借由傳感器掌握受眾的心跳速度和血液流動速度,對受眾此時的情緒做出判斷。若受眾身體反應過于激烈,則借由智能設備來降低電影的相關指數。以此讓受眾收獲更加舒適的觀影體驗。總的來說,自動化交互技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其本質不是為了讓人變得懶惰,而是讓人有更加真實、美好的體驗,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二)加強互動
首先,加強受眾與作品和創作者之間的互動。在電影作品上映之前,制片方可借由媒體向大眾傳遞影片部分拍攝信息,包括影片故事內容、故事背景、主要演員等,通過了解觀眾觀影的熱情與心聲,認真聆聽觀眾的意見,及時更改拍攝內容。同時,也要加強受眾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創作者在創作電影時,通過考慮受眾提出的建議,針對劇情走向、演員選擇及故事發展做出改變,更利于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和情感需求。這樣一來,既能發揮觀眾參與電影制作的主體作用,又能調動觀眾觀影的積極性。其次,加強受眾與其他受眾之間的互動。通常情況下,在觀看一部電影后,受眾在進行交流中“分幫結派”,對整部影片內容持不同的觀點。而在播放互動電影時,則可以讓受眾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影片進行改編,如果參與劇情改編的人數眾多,需要按照一定規則來賦予改編權利,比如按照參與的先后順序,或是隨機選擇改編人員,或是依據不同的主流觀點構建不同的改編小組等,盡可能地滿足受眾對影片情節波動的控制需求。同時,要在劇情內容的設計方面下功夫,相對于擴大作品的互動性,還需要放大分支化和沉浸式體驗的劇情等優勢,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其中。[2]
(三)豐富敘事
講好故事是普通影視的敘事重心,旨在向觀眾生動地呈現某件事。厘清邏輯和做到環環相扣是游戲的敘事核心,互動電影實現了普通影視與游戲敘事特點的整合。在互動中,故事發展具備一定的現實邏輯性,但又與劇情游戲明確區分。影視藝術是生活素材集中化與夸張化匯總后的呈現,對互動電影的故事質量要求更高,更需要積極轉變敘事重心。互動電影的敘事唐突和人物設定不一及情節不連貫等問題,直接受互動性與敘事性的悖論影響。雖然用戶實現了人機操作,但并未實現心理層面的交互,單純選擇人物發展方向,并未對角色產生身份認同。要突出互動電影的敘事性,還要靈活運用各種影視敘事體系,取代互動形式化等問題,減少互動性和敘事性間的矛盾沖突,進一步強化互動電影的沉浸感。突出敘事性的互動電影制作,要避免出現形式大于內容或為了互動而互動的問題,避免偽交互對媒介時空沉降感及真實感的破壞,確保敘事的連續性,真正做到集中觀眾的注意力。過多的交互環節,會突出視頻敘事的倉促性和情節反轉的突兀性,情節鋪墊的缺位,會弱化觀眾的體驗感。這就需要在沖突劇烈的節點設置互動情節,提供多種敘事線索及結局。采取多個人物視角,引導觀眾代入不同角色,強化身份認同。鼓勵參與者自己創設人物,進一步突出其參與感。由此可見,豐富互動形式與讓心理介入敘事是未來互動電影在敘事創意上的主要探索方向。國內互動電影的交互方式相對局限和傳統,以重復QTE和觸控選擇及滑動等方式為主,體感等先進的方式不常見。互動方式猶如選擇題,與現實中無意識和身體性的決定性互動相錯位。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帶動下,視頻內容對接外部渠道更加便利,尤其是現實虛擬等技術的應用,利于打破視頻互動方面的困境,真正實現讓參與者的身體介入影像,使其身心成為敘事的主體,在立體媒介空間中,將自身的刺激感和互動感對接角色的人物命運與境遇等,更利于加強用戶對角色的身份認同。現實虛擬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促使互動方式更加豐富,參與者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加強烈,擺脫了傳統觸屏或鼠標點擊等固化的人機操作模式。
六、結語
國內的互動電影行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發展方向不清的問題,但互動電影的發展勢頭正猛,在用戶反饋的推動中,更利于推動互動電影與時俱進。互動電影須借鑒優秀的經驗,在國外優秀的互動電影作品中獲得啟示,逐步拓展互動電影發展的圈子,創新互動電影發展的媒介結合方式,合理解決交互功能差和沉浸感弱化等問題,積極推動互動電影行業的穩中求進。
參考文獻:
[1]尹鴻,孫可佳.后疫情時代下互動電影的機遇與展望[J].甘肅社會科學,2021(02):65-72.
[2]孫可佳.新美學與新業態:后疫情時代的互動電影發展[J].東南傳播,2021(02):49-53.
(作者簡介:趙倩瑤,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2020級,研究方向:影像藝術)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