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敏 寧利川 朱文瓊 李公法 白東旭
[摘 要]文章根據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際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構建了一個研究生雙導師制改革探索體系:構建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完善制度保障并優化培養方案,建立健全導師遴選與考核機制,建立雙導師學習培訓機制等,并在培養過程中進行實時動態反饋。該改革體系在加入實時動態反饋后,能夠有效促進培養方式的不斷改進,促使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更加注重專業性、實用性、實踐性。
[關鍵詞]雙導師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機械工程;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5-0237-03
一、研究背景
雙導師制是指一位學生擁有兩位導師:一位是由高校指定的學術導師,即校內導師;另一位是由企業或長期從事相關專業的實務工作的教師負責學生的校外指導,即校外導師。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早產生于美國,而雙導師制最早也是產生于美國的職業學位教育[1]。1999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合作育人模式,雙導師制正式進入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領域。2009年,教育部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2],自此,雙導師制進入試驗、探索階段。
2010年,國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13年,教育部等部門提出要大力推廣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重視發揮校外導師作用[3]。2015年,教育部要求進一步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雙導師制成為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4]。
隨著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報考專業學位研究生。考生規模的擴大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截至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數已經基本與學術學位研究生人數持平,并且有明顯超越學術學位研究生人數的發展趨勢。
在今后一個階段,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雙導師制發展將進一步按照“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要求進行[5]。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雙導師制也將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完善。
機械工程本身是一個老牌專業,與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都息息相關。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中國與世界越來越需要機械工程專業的應用型、專業型高學歷人才。研究生教育培養應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因此,進行雙導師制改革,尤其是進行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改革與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現狀
(一)研究現狀
2009年以前,國內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的研究很薄弱。自2009年起,隨著各類有關文件的出臺以及在職研究生納入全國統考后,雙導師制才漸漸開始得到各個高校、培養單位的關注。
雙導師制自實施以來,雖然有些高校已經開始進行有效探索,但仍然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其主要表現在:高校對雙導師制的研究大都還停留在理論研究方面,缺乏有效的實踐探索,有關對策建議的提出還不具說服力,雙導師制的相關文件還有待出臺完善,而且大多數對雙導師制的研究分析不夠全面、不夠深入,缺乏數據的引用與分析,缺乏實踐反饋,缺乏代表性。
有的雙導師制改革只以具體的某個學校作為研究對象,就具體的某個專業進行研究的還較少,現在仍然缺乏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改革研究,故而針對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教育進行改革探索是很有意義的。
(二)應用現狀
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其教育結構得到了逐漸優化,其教育水平與教育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高。近年來,我國在校研究生的數量迅猛增加,但是在學生數量增長的同時,導師數量卻增長緩慢。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導師既培養學術學位研究生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對二者進行“無差別式”培養,部分學校的“差別式”培養趨于形式化[6]。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注重實用性、實踐性,注重引導其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機械工程專業人才應主動服務于經濟建設,能夠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快速有效地運用到實際中去。
筆者結合武漢科技大學的相關實際情況,并與其他高校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雙導師制的實施存在以下幾個不足情況:其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往往與校外導師交流少、見面少;部分校外導師因忙于自己的工作存在掛名現象,部分高校的雙導師制流于形式。其二,校外導師的遴選與考核機制亟須完善。學校在制定校外導師的遴選與考核條件時過于注重學歷與職稱[1],缺少對其專業能力、素質進行考察等。其三,企業方面的導師缺乏教學方面的經驗,參與研究生培養的積極性不高,且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企業實習的內容大都是其在學校所研究的課題,與企業導師的專業實踐特長不對口,指導作用不明顯。其四,雙導師的職責不明確,培養方案里的相關規定不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時間有限,缺少時間去進行實踐研究,部分專業學位研究生甚至沒有去企業實習的時間。缺少學校、學院及學科三個方面的制度保障,缺乏規劃管理。
根據上述應用現狀及落實情況,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雙導師制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體系。
三、培養體系重構
本研究針對雙導師制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具體實際積極制訂改革方案,對原先的培養體系進行重構、完善。重構完善后的培養體系更加注重校企協同培養,更加注重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該體系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全程貫通式培養模式,并增加了反饋機制,學生畢業后學生與教師共同對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反饋,不斷優化這個培養體系。基于雙導師制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如下圖所示。
四、改革措施
我們要從管理機制及政策上對雙導師制改革給予支持,因此我們要加強體系建設,完善培養方式,做到有監督、有保障,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開展互動交流和協同指導。為了讓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夠接受更好的實踐教學,校外導師還應該加入到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寫作指導與考核中。校內導師要深入實踐,考察校外實習基地,根據相應的實踐教學方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
(一)構建產學研合作機制
與相關企業搭建平臺,建設實訓基地,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師生之間的溝通壁壘。學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企業,都要積極與校內導師、校外導師進行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學生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建立完善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實踐教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優化整合校企資源,引導、鼓勵專業學位研究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企業生產實踐中,拓展實踐教學環節的廣度和深度。
(二)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培養機制
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制度保障。落實聘任制,打破終身制,實行優勝劣汰,確保導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要明確責任劃分,規范完善制度保障,形成多元主體認同的制度體系[7]。
校外導師參與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寫作中,校內導師參與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習實踐中,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一起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學校和企業全力配合,優化各類獎助學金政策,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
(三)建立健全導師遴選和考核機制
建立健全導師遴選與考核機制,優化導師評價與激勵機制。挑選優秀的企業行家與高校專家對雙導師定期進行考核遴選、滾動聘任,不斷調整完善其薪酬補貼和獎勵辦法,提高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與管理的積極性、實效性。
(四)加強校外導師的培訓和雙導師的合作交流
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8]。確定校外導師后,要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提高必要的教學指導能力和與校內導師合作育人的能力,充分發揮雙導師各自的優勢,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指導,提高其培養質量。
(五)實行實時動態反饋機制
一種培養方式、培養體系的優化與改進,需要教師與學生實時動態反饋實施效果。通過定期對教師、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增加反饋途徑,增強教師與學生對教育改革的參與感、獲得感,同時增加畢業生向母校建言獻策的途徑。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中的實際經歷與體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有著很好的參考意義。增加實時動態反饋環節,使得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的改革體系成為閉環系統,能夠針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快速、準確地進行反饋并及時進行調整改進。
五、改革效果
武漢科技大學積極響應國家產學研合作號召,深化高校產學研一體化改革,構建產學研合作體系。筆者所在學院每周組織一次高水平的學術講座,邀請教學名師與學術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拉近學生與專家名師的距離,使學生加深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增強學術氛圍。
改革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將更加科學有效,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將得到更好發展。目前,武漢科技大學每年都有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赴企業進行實習鍛煉,這樣可以提前讓其適應社會,使其實踐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加強。同時,與企業、實踐基地等建立培養激勵機制,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
基于雙導師制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只有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才能使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加注重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操作能力,從而使其培養工作更加富有專業性、實用性、實踐性。
六、結語
機械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強的專業,機械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具有深厚全面的理論素養、卓越的工程軟件應用能力以及很強的工程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更加注重社會發展要求,更加注重專業實踐教育[9-10]。因此,必須建立新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并使其不斷完善。
本次改革探索基于筆者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探索了一種具有機械工程特色的雙導師制改革體系,即構建產學研合作機制,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雙導師遴選和考核機制,加強雙導師的培訓,并增加動態實時反饋機制,不斷實時優化培養體系,以不斷提高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楊超,徐天偉.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建設的協同機制探索: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77-82.
[2]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09-03-19)[2020-08-03].http:
//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
_82629.html.
[3] 王焱,董增川,劉平雷,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以河海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75-79.
[4] 張芳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的“雙導師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14):10-13.
[5] 李紅.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和機制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9):4-6.
[6] 曹二磊,張立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雙導師制”問題研究[J].教育探索,2015(8):75-78.
[7] 石衛林,程錦,文永紅,等.雙導師制實施困境成因與改進的質性研究:以S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75-80.
[8] 鄧光平.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歷史變遷與現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9(5):64-69.
[9] 楊超,徐天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雙導師制”的制度設計及構建路徑[J].黑龍江高教教育,2019(1):66-70.
[10] 謝元敏,寧利川,朱文瓊,等.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實施優化研究[J].高教學刊,2020(21):50-52,55.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