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輝 王帥銘 段夢琪 商鵬
[摘 要]疫情防控工作是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宿舍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疫情防控的效果,宿舍管理疫情防控體系的良好運轉是學校疫情防控成功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有關特殊時期高校宿舍管理的相關研究較為匱乏。對于疫情防控,雖然各高校都已建立了一定的管理機制,但相關制度措施的運行效果實際如何目前鮮有研究。課題組結合在疫情防控期間進行宿舍管理的一線實踐經驗,重新審視相關制度措施的制定、運行,同時通過采取實證研究,嘗試提出具有一定科學性、系統性的,打破時間及空間限制的常態化舉措。
[關鍵詞]疫情防控;高校宿舍;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5-0264-03
宿舍是高校學生日常生活、社交、學習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高校學生宿舍管理都是學生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其的理論研究和一線實踐都是熱點話題。如何對高校學生宿舍進行兼顧安全與舒適的管理服務,進而構建富有安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宿舍管理機制,具有鮮明的實踐需求。由于各高校自身的發展脈絡不同,各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其管理制度彈性也不盡相同。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如何在高校宿舍管理中全面加強疫情防控,成為各個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營造舒心的宿舍生活學習環境和嚴密的防控體系成為各高校宿舍管理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特點與弊端:傳統型宿舍管理模式的基本狀況
不同于高中宿舍管理,絕大多數高校的宿舍管理都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較多的自由,宿舍在滿足學生基本生活要求的基礎之上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故而高校宿舍管理難度往往相對較大。總的來看,傳統型宿舍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重視打牢安全基礎。宿舍作為滿足高校學生集體生活的基本條件,其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絕大多數高校通過制定教師深入學生走訪制度、“門禁”制度、宿舍評比檢查制度、宿舍安全防范制度等對學生宿舍進行一定的規范,進而保障宿舍最基本的安全。
第二,制度禁止之外即自由。宿舍管理制度所禁止的行為往往是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行為,主要聚焦在保護學生人身、財產安全方面。宿舍管理制度禁止行為之外,學生擁有較多的自由,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可以在宿舍進行一系列活動,其中也可能包括制度沒有包含在內的某些具有危險性的活動。
第三,不斷強化服務功能。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宿舍基礎設施的不斷優化完善以及高校后勤服務行業理念的不斷更新,高校宿舍管理愈加突出服務功能,從傳統型的管理為主的理念逐步向現代型的服務為主的理念演變,學生可以在宿舍區域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更加多樣化、更加優質周到的后勤服務。
此外,傳統型宿舍管理模式由于其制度慣性,在發現解決新問題時,往往反應較慢,靈活度不夠,存在一些弊端。傳統型宿舍管理模式打牢安全基礎的措施,主要側重于硬件上的安全,例如建筑質量、水電安全、消防設施及通道安全等。雖然不少高校重視通過制定教師深入學生走訪宿舍等制度預防突發性安全問題,但是制度彈性不同導致其實施效果相差甚遠,尤其體現在處理學生宿舍矛盾、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1]。宿舍管理一方面要保障學生個人一定的生活學習空間和自由,另一方面又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管理人員在協調處理學生安全與自由問題時,十分容易出現狀況,導致一些日常安全數據統計缺失。傳統型宿舍管理制度往往聚焦于群體性管理,遇到問題時常常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難以實現精準管理,造成既不能滿足學生合理的個性化需求,又不能滿足日常管理需要,難以理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2]。
二、壓力與挑戰:疫情防控對傳統宿舍管理模式的沖擊
目前高校學生主要由“00后”“95后”組成,學生眼界寬闊、思想較為活躍,追求個性自由的同時又排斥過多的管理和限制,正常時期學生宿舍管理難度已呈日趨增大之勢,疫情防控給宿舍管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與挑戰。經過梳理總結,筆者認為疫情防控時期主要聚焦在宿舍健康管理、宿舍網課學習管理、宿舍衛生管理、學生心理疏導和特殊情況處理等五個方面。
第一,宿舍健康管理。在疫情防控時期,為了準確掌握師生的健康狀況,各個高校根據實際情況均制定了相關的健康報告制度。絕大多數高校通過非接觸式方式了解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并進行報送,對一些疫情相對復雜地區的學生身體狀況實行實時跟蹤,并建立相應的健康臺賬。在疫情防控前期,復學較早的高校由于智能設備安裝的滯后,在人流量較大的宿舍出入口等地仍需安排值班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此外,由于安裝自動測溫識別裝置需一定的經費支出,不少高校在疫情發生之前所制作的下一年度財政預算中并無此項預算,導致設備購買出現經費困難等問題。不少學校建立了健康上報平臺系統,制定了體溫晨晚檢等制度,但在長期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倦怠并存在學生相互轉宿舍的現象。而學校嚴密的防控監測導致個別學生存在身體和心理應激狀況,一些學生長期待在宿舍之中,容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為前期的疫情防控帶來了一定的隱患。這些都為疫情防控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3]。總之,諸多師生對疫情防控期間宿舍管理新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情況。
第二,宿舍網課學習管理。正常情況下,高校進行日常教學一般在教室中進行,學生主要選擇在教室、圖書館、自習室等地方學習,宿舍僅僅作為補充性學習地點。根據前期疫情防控要求,不少高校要求學生返校后利用網絡平臺在宿舍內繼續進行一段時間的網課學習。調研發現,在教師層面,不少教師認為網絡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質量有所下降;一些教師認為利用網絡共享平臺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一些教師認為采用網絡教學對其教學質量并無特別大的影響。在學生層面,在宿舍進行網絡學習時,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按時簽到、認真聽課并做筆記,一小部分學生認為在宿舍學習的自制力相對較差。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宿舍學習環境影響自身的網絡學習質量,主要表現為上網課時有些學生大音量外放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效果,一部分學生認為宿舍學習環境對其沒有影響,較少學生對宿舍學習環境沒有要求。總的來看,線上教學和線下學習對教學質量著實有一定的影響,其原因既來自教師對線上教學模式的不熟悉、不適應,同時也受宿舍學習環境以及學生自制力等因素的影響。
第三,宿舍衛生管理。宿舍衛生狀況與學生身體狀況密切相關,保持良好的宿舍衛生是基本要求,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良好的學生宿舍衛生更顯重要。疫情防控期間不少高校改進完善宿舍衛生檢查考核制度,但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宿舍衛生要求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一些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宿舍干凈衛生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依然存在諸如不疊被子、地面臟亂、亂扔垃圾等現象[4]。調研發現,部分宿舍內還存在作息不規律、室內抽煙、線路亂接、宿舍成員間鬧矛盾等問題,這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宿舍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一些高校在宿舍衛生管理方面只注重公共區域的管理,對于學生宿舍內部的區域并不干預,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第四,學生心理疏導。一方面,在采取封閉管理實行線上教學期間,絕大部分學生長期待在宿舍,不少學生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波動。此外,隔離區的個別學生出現了身體和心理狀況。而不少高校專業心理教師數量有限,對學生的疏導工作捉襟見肘。另一方面,現代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有些學生不懂得與人溝通相處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由于原生家庭環境的原因,有些學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進而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調研發現,當下大學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在平常解決時主要依靠教師與學生面對面談心談話。疫情防控期間,如若通過網絡平臺線上對話,其效果無形中會被削弱;而如果依然堅持線下面對面談心談話,則會增大疫情防控風險。另外,教師在面對高強度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線上教學模式時心理上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而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以及能否健康成長,這一點要尤其引起注意。
第五,特殊情況處理。宿舍的穩定和諧是開展正常的教學育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5]。實際工作中發現,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宿舍成員之間存在摩擦和矛盾的情況有上升的趨勢,并且主要集中在女生宿舍。對于如何化解矛盾,解決宿舍問題,目前初步的經驗仍存在潛在的風險;對于宿舍數量有限、住宿資源緊張的狀況,該如何進行宿舍調整以滿足疫情防控需要,也是各高校面臨的實際問題。針對特殊情況,各高校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并給予完善解決。
三、應對與轉型:推出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的常態化舉措
第一,提高思想重視程度。宿舍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是學校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宿舍疫情防控體系的良好運轉非常重要,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宿舍管理工作中,需要師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調研中,絕大多數教師認為在平時深入宿舍時應做好個人防控,應按照學校制定的防控流程進行報備登記;一部分教師認為沒有特殊情況應該減少深入學生宿舍次數,以免給疫情防控帶來不確定因素。經過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思想上認識到體溫晨晚檢等制度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小部分學生認為體溫檢測14天即可,少數學生則認為體溫檢測工作比較煩瑣,進校時已經檢測的后續應無須再進行檢測。總的來看,仍需持續加強師生思想教育,提高認識,使其充分到宿舍疫情防控工作的長期性、重要性。
第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調研中,較多教師認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宿舍管理精準對接班級管理可以使宿舍管理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給宿舍管理帶來便利;少部分教師則認為宿舍管理制度仍有改進的空間。較多學生認為宿舍疫情防控制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學生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間盡職盡責,針對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處理,能夠按照學院的要求上傳下達開展工作;部分學生認為宿舍疫情防控制度仍需完善,部分學生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間工作存在問題。可以看出,目前宿舍管理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存在改善的空間,因此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斷推進宿舍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發展。1.在制定相應制度時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廣泛收集意見,制定的制度應清晰明了、執行性強,能夠將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減少人力管理成本。2.建立學校、學院、年級、班級、宿舍五級聯動機制,使上傳下達渠道暢通。應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宿舍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團隊協同優勢。3.要積極發揮學生組織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6],充分調動學生干部參與疫情防控期間的基礎工作,比如激勵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到宿舍的定期消毒工作中,激勵學生干部參與到宿舍的衛生檢查監督工作中,激勵宿舍長每天監督執行體溫晨晚檢、健康打卡等制度,并將體溫異常及生病學生按照流程及時上報。4.對于學生組織和干部的管理要遵循制度約束、教育服務相結合的理念,減少中間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5.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樹立團結同學、服務同學的理念,避免學生干部在工作時出現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不顧及學生感受的現象,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宿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完善信息反饋及保障機制。疫情防控期間宿舍信息管理需要進一步優化,暢通各種信息的反饋機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宿舍管理模式推向智能化,充分利用最新技術完善宿舍基礎設施[7],并利用智能管理系統建立學生健康登記庫,實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以達到疫情防控的目的。另外,可利用智能管理系統及時疏導學生不滿情緒,減少網絡輿情事件的發生、發酵。尤其是要完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信息反饋機制,發揮班主任、宿舍長的積極作用,采用科學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重點推動宿舍疫情防控常態化。除此之外,宿舍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還需要學校多部門共同合作,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增加宿舍管理人員及學生培訓學習、能力提升的機會,并在活動經費、職稱晉升、獎勵等方面給予師生相應的支持和保障。
四、結語
研究認為,疫情防控給宿舍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相關部門和教師應該迎難而上、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推動高校宿舍管理向智能化、一體化發展。但是建立新的宿舍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充分尊重疫情防控要求和各高校實情,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經驗,最終形成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常態化高校宿舍管理舉措。
[ 參 考 文 獻 ]
[1] 鄧榮萍.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5):22-24.
[2] 李敬雯.高校宿舍管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8(1):35-37.
[3] 馬旭明,汪峰.淺析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86-89.
[4] 張建光.高校大學生宿舍內務衛生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9(2):100.
[5] 張彩霞.基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特點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7):113-116.
[6] 王煒.學生組織在高校學生宿舍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0(S1):50,55.
[7] 葛振亮,李魯紅,吳慶磊,等.高校學生公寓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煙臺大學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2):41-4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