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之
(湖南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現代社會講求發揮個人的創新性,藝術設計課程內容同樣要重視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具有將設計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1]藝術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審美特性,在授課過程中課程資源展示效果尤為關鍵,有效的展示環節結合課程基礎知識能讓教學事倍功半。
隨著社會發展藝術設計類課程涵蓋范圍越來越寬廣,課程結構體系上的變化主要源于行業發展,由過去粗放式發展變為現今為多樣化、細分化特點;另一方面人們的審美需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為滿足社會需求就需要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保持與時俱進的教學思路。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線上學習平臺能更好地展現現今設計趨勢,從而能透過設計現象發現本質上的變化:如材料的新穎性、更為科學的設計構建關系及審美傾向等從而擁有更開闊的認識。
藝術設計課程大多具有偏向視覺形象化特質,不僅涉及設計原理基礎理論知識、材料特性、設計構造原理、更為突出的是應注重大眾審美需求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設計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網絡平臺線上案例學習能拓寬學生對設計原理的運用意識,將這種意識培養到生活當中,使教學不局限于課堂;讓學生充分理解設計源于生活的理解高度。
通過線上網絡平臺搭建讓課中、課后、形成同步關系,使學習環境不局限于課堂,形成全天候教學育人環境,如:學生在線上平臺完成作業通過網絡平臺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根據網絡平臺數據統計,能精準反饋學生對知識節點掌握程度,同時在課程資源上能及時調整課程所學內容,使課程的教學變得更為靈動;在課后練習時還可以展開知識論壇,讓多門課程教師參與引導和討論,使課程不是孤立存在,有效強化了知識的連貫性;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深度挖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讓學生找到自己對于設計原理運用的興趣點。
藝術設計課程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學生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非常重要,讓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課堂教學的主線,使學生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2]如:藝術設計主干課程設計材料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設計當中所涉及的各類常用材料屬性及美學特點,且能將材料靈活運用到設計作品當中,讓學生能以“材料”的角度去分析設計并且達到創新設計。然而設計材料種類繁多并不能單純地在課堂上一一講授,所以課堂講授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知識面狹窄,學習連貫性不強、碎片化,而通過混合式教學,以線下課程對材料基礎知識及典型材料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充實課堂學習,再制作相對應的課后資料讓學生課后通過線上資源廣泛接觸材料的多樣性,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使學習不止步于課堂延伸至課后,另外除課堂教學內容外,還增加了線上案例學習,通過分享有針對性的設計案例使學生能站在全盤視野角度看待材料所帶來的效果,并增設線上練習,增設課程相對應材料設計運用練習同時教師參與線上與學生互動環節。歸納下來具體課程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賦予了學習新的內涵,學習由共性的標準化知識的習得轉變為個性化知識的自主建構與創造性知識的生成。[3]以線下基礎知識講授教學的方式和線上案例知識拓寬相結合讓學生掌握藝術設計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特性、構造特點,同時需要掌握藝術設計課程在實踐設計當中遵循環保、節能、美觀、經濟多個指標的設計原則。并能促使發揮學生主動運用線下所學知識拓寬對線上的設計內容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對知識全面化、主動化、深入化。
藝術設計課程需要掌握知識的運用問題及方法,靈活運用課程所學的知識快速有效地找到解決設計方案當中疑難問題的方法,形成自己特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形成樹狀知識體系。通過精選線上相對應線下課程章節內容的案例將所學內容上升至應用環節,讓學生在接觸預設案例的同時聯想到線上所學知識,達到對線上課堂學習知識鞏固的目的。同時將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講授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能清楚地將理論與實踐成果一一對應。在講解完章節內容時應注重總結回顧建立起知識節點,穿插案例教學法做橫向對比、同時還采用案例縱向分析展開深度思考使學生自主探究。

混合式藝術設計課程構架
藝術設計類課程需要學會靈活運用理論將其變換于設計創意(創新思想素養),通過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以及實際案例中解決問題方法的訓練,學生最終達到通過已學習知識,具備舉一反三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運用理論進行設計的邏輯思維方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生活中,形成解決問題及創新思想素養。
通過混合制教學模式,藝術設計類課程改革意義總結如下幾方面:
(1)課程教學整體性對接時代需求更強。從藝術設計教材角度來看,在系統講解這一塊具有優勢,但教材也具有一定的滯后特征,與現實生活中的藝術設計展現的各類作品具有一定的偏差,另外藝術設計課程最終反映的結果表現之一設計美學是設計作品的靈魂所在,設計作品第一眼印象更為直接作用于美學角度,而紙制教材具有局限。所以在常規的教學資料中增設了網絡教學,導入了大量有針對性的實際案例,豐富了整個教與學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設計案例新穎性,視覺效果的沖擊從而提升了學生對藝術設計課程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網絡資源的導入也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有意識的養成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個人資料庫,為今后從職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2)通過線下布置讓學生對下堂課程內容有提前預習作用,既提升了課程內容的銜接性,又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在以往線下教學中通常是每堂課針對某章節做講解,課后布置相應作業。而對于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做工作很少,單純依靠書本學生也無頭緒提前預習下節課程內容,在通過網絡平臺提前導入課程內容,使下堂課程所要講授內容知識結構清晰明顯,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無主次現象,通過預習從而使課程與課程直接有了更好的銜接關系。
(3)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具有非常強的藝術審美視角。在混合制課程當中引用大量的圖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前言設計語言并提升審美觀念。在傳統課堂教學上課程時間有限,對于藝術設計課程它的目的是圍繞設計目標展開,所以更多的瀏覽案例圖片能提升學生的眼界,但在瀏覽的同時要具備目的性,將課堂知識與案例圖片相結合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對于偏圖片化的教學及學習更為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