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彥
(合肥學院基礎教學與實訓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大學英語的課程設計中,基礎英語是唯一涵蓋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課程,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英語技能。但是,在非英語專業中,由于基礎英語與專業課程的關聯度較低,大多數教師仍采用了與高中英語相同的教學模式,導致大學基礎英語教學不能充分體現高等院校英語教育應有的水平。
在教學內容上,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注重語言形式,教師過分關注單詞、語法、短語等方面的教學,卻忽視了英語的內容,即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英語知識本身上,而未能關注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所蘊含的社交內容。這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同時無法充分體現英語的實用性。
在我國高校基礎英語教學中,教師占有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始終按照教師的設計開展,缺乏個人對英語知識的獨立思考?;A英語教學成了教師單向輸出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學習被動,一旦離開了教師,學生遇到學習問題,便只能擱置,等待教師給予指導,根本無法完成教師分配下去的自主學習任務,學習成果只能應付考試,卻不能真正轉化為英語能力。
在基礎英語課堂中,除了課文中設計的少數英語應用場景外,教師幾乎不再會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情境設計。除了枯燥的課本外,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幾乎不再營造任何語言環境。學生在進行英語練習時,只是簡單地閱讀和重復地寫作,卻不能以真正的英語使用者的身份對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導致學生的英語應變能力不足,且難于記憶,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無法統一。
CBI教學理念是一種以語言內容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其強調了語言的應用場景,不以語言知識體系為主,注重語言的社會價值體現。目前,CBI教學模式主要可分為主題模式(theme-based model)、課程模式(sheltered model)、輔助模式(adjunctmodel),在這三種模式中,主題教學模式以語言技能學習為主,適用范圍最廣,對學生語言水平要求較低,能夠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英語學習者的需求,比較符合基礎英語階段強化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要求,是當前最主流的CBI教學模式。通過對此模式的深入研究,對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模式具有如下啟示:
交際是語言學科的最基本屬性,參考CBI主題教學模式,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應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以學科知識為核心開展應用型教學。這就要求,基礎英語教學不能執著于語法、詞匯等基本英語范式,而是要以社交過程賦能英語課堂,加強基礎英語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訓練,按照“如何使用英語—使用的效果分析—為何如此使用”的教學邏輯對學生進行實踐化的英語教學,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交際方式,而不僅僅是英語的使用方式。
傳統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是單向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接收教師給予的知識內容,嚴重缺乏知識的輸出。CBI主題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語言的應用,即學生的輸出。因此,在CBI主題教學模式下,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應當加強課堂的互動,利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形成雙向教學,實現學生的知識輸出,達到語言應用的目的。
CBI主題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情境教學,即通過設計不同主題內容的情景,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再現交際過程,進而達到訓練英語使用能力的目的?;谶@一特性,在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模式中,應充分創設英語語言的情景,利用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情景,引導學生沉浸到故事背景當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以事件推進的方式向學生拋出學習任務。利用生動有趣的情景問題,替代僵化生硬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全情投入到語言的應用中。
在CBI主題教學模式中,英語知識并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提升。因此,在大學基礎英語教學評價中,不僅要對英語知識水平進行評價,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參與熱情、邏輯思維、理解能力、健康情感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定,結合情境特點,甚至可將學生的肢體表達、微表情等也作為評價的內容。
選取A、B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實驗,其中A班作為實驗組,B班為對照組。實驗前對A、B班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口語交際、閱讀能力、英語聽力四方面考核。兩班成績如表1:

表1 實驗前英語測試對比
實驗中,實驗組采用本課題提出的CBI主題教學模式,對照組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經過1學年的教學實驗,對兩班學生進行難度相同的英語測試。其中A班學生平均成績31.4分,B班平均成績30.2分。通過平均成績可以看出,CBI主題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通過表2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在實驗前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0.25分,通過一學年的CBI主題教學后,其高于對照組6.25分,CBI主題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基礎英語成績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其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效果最為明顯,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口語交際成績差值提升了10分,其次是閱讀能力,實驗組與對照組閱讀成績差值提升了5分。通過個人綜合成績方差可以看出,CBI主題教學模式對于班級學生的學習差距具有較為明顯的控制作用,有助于推進學習成績平均化。這對于教師授課的統一性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說明了此教學法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人學情,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查漏補缺,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表2 實驗后英語測試對比
本次調研對參與教學的100名學生發放了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在“你認為CBI主題模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比,哪種教學更有趣”的問題中82%的學生認為前者更為有趣,僅有18%的學生認為兩種教學方式“差不多”,沒有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模式比CBI主題教學模式更有趣。在“你認為CBI教學的學習效果如何”的問題中,73%的學生認為CBI有效提升了個人的英語素養,16%的學生認為CBI教學對自己有一定的提升,僅有11%的學生認為CBI教學對個人英語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顯。在“你認為CBI主題教學模式最大的優點是什么”的問題中,72%的學生認為“提升了英語文化底蘊”,61%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51%的學生認為“豐富了個人英語以外的知識”,41%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個人的英語學習興趣”。
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音頻、視頻、文字等形式,構建主題情景,明確情境中的人物特色、社交背景、社交主題等要素。在選擇主題情景中,教師應盡量遵循當代大學生的喜好,如“流行音樂的探討、綜藝節目的交流、社會熱點的探討”等均可以作為情境的主題。
交際任務是明確CBI教學方向的要素,其主要是指在主題情境中,不同人物希望通過交流所達到的目的。如在“流行音樂”主題中,可根據人物分別設定“國風音樂最好聽、民謠音樂最有內涵、爵士音樂最國際化”等交際任務,要求學生扮演不同喜好的音樂愛好者,通過交流說服對方認同個人觀點。通過交際任務的設定,可以為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相關知識和詞匯的準備。
達成交際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提高個人英語素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并結合個人學情,明確達成交際任務所欠缺的知識。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及個人經驗,與學生一同搜集交際中需要的語言素材,經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學后,使得學生掌握這些素材的應用方式。
在具備了豐富的交際素材和明確的交際目標后,教師通過環境的布置為學生營造逼真的社交氛圍,要求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交流對話,將英語學習過程轉化為具體的情景故事表演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英語應用方式,同時還應涉及實踐領域,即利用英語解決情景中的社交問題。如在“調職申請”的情境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要求學生產出規范化的調職申請,同時也應該要求學生產出的調職申請在內容設計和情感上能夠打動領導,以實現調職目的。
在學生完成情景任務后,為達到教學效果,教師應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學生的個人學情,指出其在交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還可通過交際示范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更加科學正確的交際方式,進而為學生改正個人缺點、提高綜合素養創造條件。
踐行大學基礎英語的CBI主題教學模式,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主體”教學理念,全面推行“生本教育”,始終圍繞學生的真實學情,將適合學生英語水平且滿足學生喜好的主題情景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淡化英語知識點的教學,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促進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理念,將英語從一門語言學科轉化為一種達成社交目的的語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