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芬
摘要 通過學校菜園建設過程挖掘了有利于學科教學的素材,運用到生物教學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 學校菜園 教育資源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 91
文獻標志碼 B
1 研究背景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中的“健康情感”“勞動精神”2個指標涵蓋了體、美、勞的意識和觀念。“健康情感”要求學生具有健康意識,注重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育審美和人文素養,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勞動精神”要求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認同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堅持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實現人生價值,愿意為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而辛勤工作。學校菜園勞動基地為師生提供了鍛煉和種植的場所,也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下文將從學校菜園建設經歷的“開墾”“種植”“收獲成果”等關鍵階段,闡述學校菜園蘊含的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2 研究過程
在菜園建設過程中,學生容易全程處于興奮狀態,對開墾土地、播種、移植菜苗,澆水、施肥、病蟲害的預防都充滿好奇和熱情。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良機,利用學生學習興奮點,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素養。
2.1 培養學生“勞動精神”和意志力
為了開墾校園菜園,學生要在烈日下翻土開墾。由于要每天定時灌溉以保證作物正常生長,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樂趣提升了對勞動的熱愛,培養了勞動精神,磨煉了意志。
2.2 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抓住菜園勞動契機,教師可適當開展生物實驗研究。開荒過程隱含很多重要的生物學知識,如可在學生勞動過程中開展“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探究活動”。本案例中學生在一月開荒,由于氣候干燥、久未降雨等原因,土壤板結現象嚴重,硬度大。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土壤中是否有小動物存在,數量如何,并進行記錄。在種植一段時間的蔬菜后,教師指導學生在重新翻土過程中再次觀察同一塊土壤中小動物的數量情況和土壤性質,并記錄在表1。
2.3 利用校園菜園,進行直觀生物學教學
學校菜園種植的各種蔬菜瓜果,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很多直觀教學用的資源。在學習孟德爾雜交實驗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菜地種植的豌豆,對豌豆花的結構、生長位置等進行觀察。為了解釋“兩性花,單性花,雌雄同株的花”等知識,教師可以直接指導學生觀察學校菜園子中的豌豆的兩性花、玉米的雌雄同株的單性花(雌性花和雄性花)等。此外,高中生物學課程中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聯系”“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等的內容,教師都可以利用校園菜地進行直觀教學。
2.4 利用校園菜園,深入學習,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下面以高中生物學中“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的易混淆知識為例,例析利用學校菜園資源展開教學的過程。教師通過生動的實例,突破了抽象的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聯系、形成知識體系,培養了思維能力。
“群落演替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群落演替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無法區分“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界限和特征。據此,教師投影展示了校園“草地”和“農田”的照片,并設計一系列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深入理解概念本質,并能應用相應原理解決問題:①學校“草地”變“農田”的過程涉及了哪些生物學知識?原因是什么?②“草地”變“農田”過程中,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如何變化?因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親歷、親見群落中植物的種類的變更,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對演替概念的理解。最后,學生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出:農田中雜草種類發生變化,群落并沒發生演替。
此外,教師利用“草地”變“農田”,還可以進行“生態系統”知識的拓展能力教學,再利用以上情景,進一步設計問題:①在“草地”變“農田”,從“生態系統”角度分析,涉及了哪些生物學知識?②人為干擾如何影響“草地”的穩定性?③種植過程,青瓜葉子瘋長,而掛在藤蔓上的小青瓜好幾天都不長大,為什么?怎么才能讓營養物質盡可能流向果實?④把葉子剪去一部分,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有何意義?
通過以上問題的研討,學生將從課本學到的抽象知識和農業勞動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有機結合起來,加深了對生物學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解決相應的問題,也培養了思考的習慣。
2.5 利用菜園幫助學生理清易混淆知識點
2.5.1 深入理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止”
在種植過程,學生用網購的粘蟲板和性引誘劑除蟲。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被蟲吃掉很多葉子的植物,使學生分析、得出:植物的葉子進入了蟲的體內,葉子的有機物中的能量也隨之進入蟲體內。蟲害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造成農作物產量減少。教師據此引入了蟲害防治問題,并展示學校菜園防治蟲害的照片,與學生一起區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止”。后續,教師帶領學生到學校菜園實地考察。
2.5.2探討水體污染和治理問題
學生對“藍藻繁盛期間,水中的魚等動物會缺氧死亡”這個知識點容易存在疑問。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中的小型池塘,并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水體氧氣量的變化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例如,在治理“水華”時,學生提出可以在池中種植挺水植物,與造成水華現象的藍藻形成競爭關系,讓藍藻等缺乏陽光死亡;或是可以通過人工打撈湖面植物,避免魚類等缺氧死亡現象。由于教學素材源自學生熟悉的情景,學生探討熱情高漲,思維活躍。
2.6 學校菜園成為學生心理調適場所
學校菜園是學生心理調適的好場所。學生課余時間很喜歡到菜園散步,觀察蔬菜開花、蜜蜂傳粉的過程,體會澆菜時的喜悅等、收獲時的興奮,緩解一天學習的疲憊,放松心情。
3 總結
綜上所述,學校菜園的教育功能十分強大。學校菜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農業勞動場所,有助于學生的勞動精神教育。學校菜園蘊含了豐富的生物教學素材與資源,對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張濤,王文霞.生物學教學要注重與生產實踐的結合[J].生物學教學,2004,29(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