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請我吃飯,不如請我流汗”……繼“云學習”“云辦公”之后,健身這件事也飄上了“云端”。
2022年,以短視頻、直播為載體的運動健身內容持續走熱,大眾的運動健身熱情正在進一步提升。
健身乘上互聯網快車
2022年5月底,一場熱鬧的“云健身”席卷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宿舍。
彼時,該校已實行閉環管理兩個多月。
上海交通大學學指委、校團委和體育系及時響應師生運動健康需求,組建了一支由世界冠軍組成的“主播天團”,在線教大學生健身。
與此同時,知名短跑運動員、亞洲紀錄保持者蘇炳添也加入抖音直播的行列,帶領網友線上開練,講解鍛煉后的拉伸方法與飲食規劃。不少網友涌入他的直播間,“面對面”咨詢自己在健身中遇到的疑惑。
而要論當前健身直播誰最火,“劉畊宏女孩”最有發言權。
穿長款羽絨服、在家直播跳健身操的劉畊宏,突然就火了。
數據顯示,劉畊宏的抖音賬號近30天漲粉556.6萬,場均在線人數峰值16.05萬。
隨著劉畊宏的火爆,衍生出了統一代號為“劉畊宏女孩”的女性“云健身”群體。
找一個“劉畊宏女孩”,可謂毫不費勁。晚上9點,記者打開朋友圈,已經有7位女性朋友發了當天的“劉畊宏女孩”直播健身打卡記錄。
當記者問及為什么熱衷于觀看健身直播時,一位女性朋友說:“因為疫情,去健身房不方便,在家看健身直播正合適。”
“跟著直播健身,很熱鬧啊,主播還會和我們互動。”另一位30歲的獨居女性朋友,則是為了圖個熱鬧。
一位年紀稍小的女性朋友則表示:“現在健身直播已經成為潮流,我也是追一波熱度。”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人愛上健身。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我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持續增長。2016年至2019年,該人數從4.06億人上升到4.28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5.6億人,全民健身計劃穩步推進。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互聯網+”健身。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技術、政策等因素綜合影響,我國健身運動快速進入以數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為特色的居家“云健身”時代。
“云健身”帶火體育產業
星期六下午,在渝北區迪卡儂店,吳春玲一口氣買齊了運動內衣、健身短褲、速干T恤、靜音防滑墊等全套跳操裝備。
“跟著劉畊宏跳了一個星期,感覺還不錯。我打算繼續堅持下去,所以來買些更專業的裝備。”吳春玲說,她還準備讓家人一起加入“云健身”的大軍。
另一位“劉畊宏女孩”康小英跟著劉畊宏的直播跳了4次操后,也陸續在淘寶上買入瑜伽墊、運動鞋、健身服等,打算長期跳起來。
記者走訪迪卡儂、耐克、特步等門店了解到,在跳操熱的帶動下,速干衣、速干短褲成為運動服飾類門店最近熱銷的單品,周末的客流量和銷售額也明顯增加。
場地受到限制?就在器材上下功夫。
在“宅健身”熱潮的帶動下,居家健身器材在今年“五一”期間迎來一波熱銷小高潮。
得物App相關負責人表示,“五一”期間,平臺上適宜居家使用的健身器材銷量大幅增長,其中瑜伽墊、呼啦圈、健身棒、負重沙袋、小腿拉伸器等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仰臥起坐器、筋膜槍、俯臥撐架銷量相比去年增長超60%,瑜伽球銷量更是相比去年增長近8倍。
并且,“五一”之后,該平臺上的居家健身器材銷量仍在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個性、多元的健身需求讓適合居家運動的小件健身器材品類也在迅速增多,美腰機、甩脂機、跳舞毯等適合居家場景的中小健身類目新品,一經上線就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而“云健身”帶火的不僅是專業裝備。
最近,家住渝北區的楊成銀給自己添置了一個新健身器材——跑步機。
“我在網上買的,商家負責送貨上門安裝。”楊成銀說,在疫情期間,“云健身”為她堅持運動提供了可能,“我還在Keep(健身App)上買了適合我的課程,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跟著教練運動一下。”
來自七麥數據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Keep累計總下載量突破33.05億人次,成為時下熱門健康App之一。
還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12日,Keep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熱門課程訓練人數均已破億,緊隨其后的課程訓練人數也為千萬級別。
健身主播的說法保真嗎?
“運動5分鐘,一天瘦1斤。”“飯后8個動作,月瘦48斤。”這樣的短視頻標題,是否“騙”過你的點擊量?
2015年,網上曾流行過一波“反手摸肚臍”測試,各路明星參與曬照,一度引發刷屏風潮。此后,又陸續出現“鎖骨放硬幣”“A4腰”“耳機纏腰”等挑戰,實實在在勾起了不少人的身材焦慮。
但在短視頻客戶端逐漸成為網友獲取健身減肥信息重要平臺的同時,問題來了——健身主播關于健身、減肥的說法,一定是真的嗎?
“健身發燒友”陳薇說,她在觀看健身類科普視頻時發現,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博主給出的建議可能是互相矛盾的。
“比如生酮飲食,有些博主非常推薦,建議想減脂的網友都嘗試一下;有些博主則表示,生酮飲食并不適合普通大眾。”陳薇說,“這些互相矛盾的話,常常讓我們感到困惑。”
而在劉畊宏直播健身火爆的同時,網友跟練受傷的消息也層出不窮。以“劉畊宏”“跟練”“受傷”為關鍵詞搜索,可以發現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北京一女子就曾發視頻表示,自己跟劉畊宏練了三分鐘,隨后把自己“練”進醫院,經醫生診斷是腰肌勞損。
劉畊宏直播的主要項目是毽子操。直播時,劉畊宏會根據曲風、曲速變換動作和難度。比如,《龍拳》比《本草綱目》的動作難度就要高一個級別。
劉畊宏也曾在直播時表示,如果網友感覺難度過高、身體吃不消,應適當休息或者停下。
健身教練李俊說,毽子操由手部和腿部動作結合而來,主要鍛煉臀部和腿部,“毽子操相對其他運動算簡單的,空間需求不大且動作門檻低,適合普通人居家鍛煉。”
然而,無論用何種方法健身,傷病都在所難免。李俊表示,尤其是動作不正確、沒做到位,以及嘗試過高的難度,都可能給自己身體造成損傷。這些損傷,輕則拉傷、肌肉酸痛,重者危及生命。
如此看來,“云健身”這一新型健身模式,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從健身課程到健身直播、娛樂健身,線上線下融合、軟硬件結合等特征將更多地體現,中國健身的新生態正在成型,更加多樣的健身場景等著行業的挖掘。
而在數字化賦能全民健身的當下,只有戰勝這些挑戰,我們才能迎來一個更好的健身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