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民
2022 年6 月19 日,哥倫比亞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束。左翼“歷史公約聯盟”候選人古斯塔沃·佩特羅戰勝右翼“反腐執政者聯盟”候選人魯道夫·埃爾南德斯,成為哥倫比亞戰后首位左翼總統。佩特羅的勝選是拉美左翼政治空間的新拓展和新亮點。
經歷此次總統選舉,哥倫比亞左翼政治力量創造了歷史,結束了右翼長期執政的局面。民眾對現狀的高度不滿和強烈的“求變”心理,直接導致了傳統政治勢力的倒臺。民意調查機構Invamer4 月底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哥倫比亞人認為國家發展形勢正在惡化,經濟困境、腐敗和失業被視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世界經濟衰退和國際形勢惡化等多重危機和挑戰,哥倫比亞右翼傳統政治力量無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其保守理念也無法給民眾帶來希望。因此,在5 月29 日舉行的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廣大選民盡情宣泄不滿和失望情緒,把選票投給了兩個“新選擇”:在哥倫比亞從未執政過的左翼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局外人”埃爾南德斯。
哥倫比亞傳統政治格局被打破標志著烏里韋主義宣告失敗。21 世紀以來,信奉新自由主義的烏里韋主義成為哥倫比亞傳統政治的主流思想。然而在2022 年大選中,烏里韋主義政黨,即執政黨民主中心黨不僅在國會參眾兩院喪失大量議席,甚至無法推出強有力的總統候選人。右翼和傳統政黨代表“為了哥倫比亞團隊”聯盟候選人費德里科·古鐵雷斯在首輪投票中僅獲不到24%的選票,未能進入第二輪。他的失敗也宣告了傳統政治和烏里韋主義的破產。
在此次大選中,哥倫比亞政局呈現出“左右矛盾”和“新舊對抗”的特點。佩特羅在首輪投票中一騎絕塵,得票率超排名第二的埃爾南德斯12 個百分點。右翼在第二輪投票前實現聯合,執政黨候選人古鐵雷斯在首輪投票結果公布后不久便表示支持埃爾南德斯,民主中心黨、保守黨、自由黨等右翼和中右翼政黨也相繼作出相同決定。在第二輪投票前,哥倫比亞右翼力量實現大聯合以阻止左翼佩特羅當選,“左右矛盾”已然公開化。與此同時,傳統右翼代表古鐵雷斯在首輪投票中“完敗”出局,選民將反建制、反傳統的埃爾南德斯“推”到第二輪以代表右翼進行大選決戰,標志著哥倫比亞政治“新舊對抗”以“新勢力”的完勝而告終。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傳統右翼代表古鐵雷斯并沒有輸給左翼代表佩特羅,而是敗給了新興政治力量埃爾南德斯。

內政方面,佩特羅政府欲以“民主社會主義”代替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解決積弊已久的各類社會問題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福利型社會。佩特羅青年時曾加入“四·一九”運動(M-19),后擔任國會議員和波哥大市長等職務,并在2010 年和2018 年兩度參選總統,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在本次選舉中,佩特羅高舉“變革大旗”,在競選中承諾推行“民主社會主義”,進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要把哥倫比亞打造成“生活質量上的強國”。佩特羅的施政計劃也圍繞“變革”展開:一是改變經濟模式。佩特羅認為“拉丁美洲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可能是靠知識、靠生產”,因此必須結束采掘主義的發展模式,他甚至主張禁止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計劃進行土地改革以保證農民有地可耕。二是改變能源模式。將國家的主要能源由石油、煤炭轉變為可再生能源,并提議成立應對氣候變化的“美洲陣線”。三是改革稅制。通過向富人增加稅收、打擊逃稅和取消稅收優惠政策,使政府財政收入每年增加GDP 的5.5%左右,并將這部分收入用來支持公共養老金。四是保障弱勢群體權益。設立“平等部”,負責制定與性別相關的政策,如讓婦女獲得公職總量的50%等。佩特羅的“歷史公約聯盟”包含了代表世居民族、非洲裔、宗教、婦女和同性戀等群體利益的多達60 多個黨派和政治團體,協調聯盟內部的矛盾和政治訴求以及應對右翼的外部壓力是擺在佩特羅面前的重要挑戰。
外交方面,哥倫比亞新政府將從“堅定親美”轉向“獨立自主的多邊思維”。一是哥美關系恐有“松動”。哥倫比亞是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傳統盟友,兩國在軍事、經濟、價值觀等領域有廣泛且深入的合作。特別是近年來,哥倫比亞成為華盛頓制裁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的“先鋒”,也是美國“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落地拉美的最早“試驗田”。然而,佩特羅政府表態將改善與古巴、委內瑞拉等地區左翼國家的關系,共同推進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與美國的關系可能出現較大變化。這意味著新政府不愿像以往那樣成為美國制裁委內瑞拉的“急先鋒”,也不愿繼續充當其在拉美推廣所謂民主價值觀的“橋頭堡”,不會把哥美關系放到特殊位置。正因如此,勝選后佩特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所談論的議題僅限于哥國內和平進程及氣候變化。二是尋求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佩特羅表示將恢復和加強與鄰國(委內瑞拉)的對話,以促進區域一體化,并把團結拉美人民、重建“安第斯公約”和“加勒比公約”作為新政府的首要任務,盡快和委內瑞拉建立外交關系。三是加強與亞太地區特別是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新政府對外政策尤其是對外經濟政策的重點或將由美國、歐盟轉向中國和亞太地區。事實上,杜克政府時期哥倫比亞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外經濟政策已有向中國傾斜的趨勢,例如兩國政府深化抗疫等領域合作、中國企業中標波哥大首條地鐵線路項目等。
佩特羅的當選對拉美整體政治格局影響重大,進一步助推拉美“向左轉”的潮流,為以盧拉為代表的巴西左翼參加2022 年大選創造了良好的地區環境。若盧拉在選舉中獲勝,將根本改變拉美的政治格局。巴西或將重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而拉美地區一體化和中拉整體合作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