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兒童保育院 陳秀惠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的教育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幼兒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承載著來自父母的美好期待。但是就當前的幼兒家庭教育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雖然得到了有效的優化,但是面對幼兒日益提升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仍然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面對幼兒家長教育期待與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矛盾時,幼兒教師這一既具有育兒專業知識、技能,又充分了解幼兒具體情況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地擔負起家庭教育指導的職責,通過對具體家庭指導需求的了解以及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策略的實踐探究,為幼兒家庭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以此實現幼兒家長育兒教育理念的更新、正確家庭教育意識的樹立以及科學家庭教育方法的掌握,為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猶如嬌嫩的花朵,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呵護。在學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應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補充與延伸,但現實中一些幼兒家長家庭教育理念陳舊、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使家庭教育成了幼兒園教育的負累。在這種教育形勢下,幼兒家庭教育的發展有著迫切的指導需求,使幼兒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教育意義更加凸顯。
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的質量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在當前孩子追求自由、個性化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以往封建家長式的家庭教育形式很容易導致孩子的不良成長。因此,在這種教育形勢下,幼兒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開展,有效地解決了幼兒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擾,使幼兒家長能在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下,掌握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此增強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使家庭教育能真正意義上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助力與補充,實現雙方良好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幼兒園教育中,家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教師與幼兒家長良好合作關系的建立,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水平。因此,在幼兒教師對幼兒家長進行有效家庭教育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更加廣泛地進行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幼兒家庭教育技巧等多方面知識的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同時還應注重自身溝通技巧、協調能力和語言藝術等方面技能的掌握,這能使幼兒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效性得到提升,也促進了幼兒教師更為良好的專業成長。
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家庭家庭教育指導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幼兒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的育兒經驗,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協調管理和溝通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與幼兒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因此,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結合幼兒家長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積極地進行自身專業素養以及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提升,為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專業的指導。
首先,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地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在職教師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在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家長提供專業家庭教育指導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自身具備的專業育兒知識和技能,是最為基礎的素質能力。因此,幼兒園教師就應通過參與培訓的方式來進行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以及幼兒教育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幼兒的成長發育、衛生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更為專業的指導,以此滿足幼兒家長家庭教育中的需求。另外,幼兒教師還應積極地參與幼兒園組織的關于幼兒教育的實踐經驗交流活動,使幼兒教師在對專題座談會、幼兒教育言談會等專業教研活動的參與中,汲取幼兒教育實踐經驗,這樣教師就能以自身豐富的幼兒教育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給予有效的指導。
其次,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地進行先進幼兒教育理念的學習與思考,以此增強自身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幼兒園教師在對幼兒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過程中應具備的素質能力之一,教師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在與幼兒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問題溝通中,迅速抓住家庭教育問題的本質與根源,并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對幼兒家長進行教育理念的指引和家庭教育技巧的傳授。然而,教師思辨能力是在對幼兒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先進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實踐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順應時代發展及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積極地進行新型幼兒教育理念的學習與探究,在自身幼兒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得到夯實的基礎上,實現自身思辨能力的培養以及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提升。
最后,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和溝通能力,以此實現家園溝通效果的增強。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是家園互動過程中重要的形式及內容。教師語言的科學運用以及溝通技巧的有效發揮,會直接影響教師與幼兒家長的溝通效果以及家庭指導工作的效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提升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在對幼兒家長家庭教育問題的傾聽中、在對良好溝通氛圍的營造中、在對幼兒家長溝通的迅速反應以及對自身指導語言專業性的把握中,與幼兒家長開展有效的溝通,實現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家園雙方供需關系的充分了解與利用,是提升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質量、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積極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意識,以強烈的服務意識、合作意識來優化家園關系,充分了解幼兒家長教育指導的需求,以此實現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供需平衡。
首先,教師應深化家園共育,與幼兒家長形成良好互動的合作關系。家園共育是一項重要的教育策略,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只有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才能使家長具備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助力。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注重與幼兒家長形成良好互動、合作關系,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對家長教育指導需求的了解,同時也能獲得家長的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交流軟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并結合幼兒的年齡、學段以及幼兒家長所關心的家庭教育問題,來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以及活動的開展。這能充分調動幼兒家長的互動積極性,從而圍繞某個家庭教育問題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這樣一來,教師不僅有效地拉近與幼兒家長的關系,同時也解家長之所急,為幼兒家長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的難題,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質量。
其次,教師應以良好的服務意識,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效果。家庭教育指導是幼兒園教育為家長提供的一項教育服務,其目標就是實現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教師應積極樹立自身的服務意識,不僅要細致、周到地了解幼兒家長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指導需求,同時還應結合需求進行具有教育計劃、教育策略的設計與實施,以此實現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與幼兒家長需求的有效銜接,促進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效率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比如,在幼兒教育中,很多幼兒家長都向教師反映幼兒存在的拖拉現象,如果放任其行為,不利于幼兒行為的矯正,若采取強制措施,常常適得其反。因此,關于這方面的家庭教育問題成了很多幼兒家長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積極地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對每個幼兒家長個性化的家庭教育需求進行有效的總結與分析,利用自身專業化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開展,與幼兒家長一起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家庭教育計劃的制訂,這樣就使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迎刃而解,促進了家庭教育效率及效果的增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奔彝ソ逃笇Чぷ髯鳛橛變簣@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其工作的有序開展、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相應制度的保障。由此可見,在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相關工作制度的建立至關重要。而幼兒園教師作為相關制度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應積極地進行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制度的了解與實施,使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中獲得高效的開展。
首先,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地通過定期家訪制度的落實,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開展。家訪是幼兒教師到幼兒家中,通過與幼兒及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來進行幼兒具體情況了解的一種家園聯動形式。幼兒園通過這一制度的制訂,使幼兒教師能深入幼兒家庭,與幼兒家長面對面地進行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分析以及具體家庭個性化教育指導需求的了解,進而給予幼兒家長更具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比如,幼兒教師在對一幼兒進行家訪時,通過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到這一幼兒在園表現和在家表現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深刻地了解了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并對其一些陳舊的觀念和錯誤的做法進行及時的糾正與引導,這就使這一幼兒的表現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得到了改觀。
其次,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制度的實施,對幼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家長學校制度是在家園合育策略實施過程中制訂的一項制度,是對幼兒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地進行這一制度的實施與落實,組織幼兒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講座、專題討論等活動,使幼兒家長能在活動的參與中以及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下,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溝通技巧。這樣就有效地增強了幼兒家長家庭教育的意識與能力,使幼兒能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的發展。
在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科學合理評價及考核機制的建立是激發幼兒教師參與積極性、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只有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與績效考核進行結合,對相關工作的所有內容進行全面的評價,才能實現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進一步優化,獲得長期持續的執行與實施。比如,在對幼兒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價時,幼兒園就應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標準,并通過指導活動開展次數、參與人數、活動效果以及活動創新點等具體評價欄目的設置,來對幼兒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同時,幼兒園還應將這一評價結果與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進行掛鉤,集中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實現幼兒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極大提升。
幼兒的成長、發展是一個長期、系統且存在一定變化的過程,一成不變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幼兒家庭教育的這一特點,教師就應站在發展的角度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開展與優化,這樣教師就能通過對自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深刻思考與反思,來進行工作方式、策略的持續性優化,為幼兒家長提供更為專業、系統性的家庭教育指導,以此獲得良好的家園共育效果,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比如,教師在引導幼兒家長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就可以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建立教育跟進手冊,通過與幼兒家長的定期交流,來了解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施情況,并通過對前一階段工作效果的及時反思,來進行下一階段指導工作方針的制訂,這樣整個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都呈現出一種變化、靈動的狀態,使幼兒家長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應對幼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促進幼兒家庭教育效果的優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幼兒家庭教育中,幼兒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待與自身教育能力存在矛盾,使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教育形勢下,幼兒教師應積極地擔負起這一職責,并通過指導隊伍的構建、家長指導需求的了解、教育指導制度的建立以及評價考核機制的優化等,充分滿足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在保持供需關系平衡的基礎上,提升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有效性,使家庭教育能真正發揮出其對幼兒園教育的補充、延伸功能,共同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