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清泉鎮中心小學 靳 菊
課外閱讀是小學階段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形式,它既能拓展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活動可實現語言積累,在長期課外閱讀學習下能夠強化語言感知能力,逐漸熟悉語言規律并獲得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價值,并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提高課外閱讀教育活動的實效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況,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要為學生提供較為個性化的閱讀材料以及教學內容,進一步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深層次地發掘學科知識的本質與內涵,以便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際效率。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促使學生正確意識到小學語文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教師要想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全新方法,則必須逐漸凸顯教學的針對性以及普適性特征,所開展的相應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以及具體的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全面化的教學內容,隨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以及其他各類拓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正確意識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日常學習活動。在教學設計環節中,要針對有可能達到的標準及新課改的實際要求,進行細致的分析把控,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閱讀能力,隨后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材料以及閱讀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不同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學習問題,以及學科知識點方面的理解問題,這時教師要更細致地研究各類學習問題的主要原因以及其根本原因,隨后調整主要的教學策略,豐富具體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內容。另外,在教學設計環節中,針對具體的教學原則以及相關教學要求,教師要進行細致的分析與把握,也要明確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需要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以及各類教學對策。全面了解學生是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重要前提,為了提高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對課外閱讀指導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學生到底需要哪些課外閱讀指導及讀物,這樣才能使閱讀指導有的放矢,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課外閱讀的作用,實現課外閱讀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的價值?;诖?,教師應從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性格及習慣等方面出發進行全面分析。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發展也正處于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意識以及閱讀能力,可以為后續課堂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生的性格表現得非常多樣,不同性格與不同學段的學生所喜愛的課外讀物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如第一學段的小學生喜愛繪本與故事類等具有趣味性的課外讀物,而第三學段學生性格發展相對成熟穩定,因此喜愛的課外讀物以科普、自然及歷史等類型為主,若在此階段仍然推薦學生繪本讀物,必然會降低教育的價值,也無法有效通過課外閱讀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所以分析學生性格特點至關重要。教師應從學生性格特點出發,以滿足他們的課外閱讀需求,再輔以具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傳授學生課外閱讀技巧與方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特點及語文核心素養。
要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率,則必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引導學生明確意識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實際教育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無限活力,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學生的興趣會在校園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教師應善于抓住細節進行分析。如在課間休息期間,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選擇的課外閱讀內容及方式也不同,有些喜歡靜下心閱讀,有些則喜歡與他人交流共同閱讀,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地與學生展開溝通與互動交流。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當前的能力發展階段,這樣教師可以更靈活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不斷鼓勵學生參與日常教學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此外,教師不僅要留心學生在校內的興趣表現,還應當從家庭因素入手進行分析,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以便全面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及時了解學生在家時的真實閱讀狀態,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對課外閱讀指導進行優化與調整,逐步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質量。
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以及核心素養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學習習慣,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意識以及思維意識,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閱讀各式各樣的課外閱讀資源,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以及自我發展過程。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相關的學習意識以及邏輯思維意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將一部分教學內容以及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閱讀習慣,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學科素養。教師必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思維習慣,集中利用一部分課堂教學時間,開展各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教師也必須做出行為示范,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要想充分發揮出課外閱讀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如當學生在閱讀時對閱讀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那么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會得到提升,課外閱讀活動學習效果也會顯著提高?;诖?,小學語文教師可從閱讀活動角度出發進行豐富拓展,精心設計個性化的閱讀內容以吸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注意力。學生在校期間,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故事會、課外誦讀比賽與課外閱讀知識答題競賽等活動,每周對閱讀量最多的學生進行表彰,并頒發“閱讀獎章”,及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進行反饋。在校外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建立完善的家校聯系機制,以家校合力的方式,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使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學習與成長。例如,當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一段時間后,教師可在班級內舉辦“故事會”,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并分享角色故事。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講述生動形象的故事,但留有結尾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然后告訴學生故事所在的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繼續完成閱讀活動,了解故事的整個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期堅持有效的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使學生能長期堅持課外閱讀學習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此之外,一部分學生在剛剛接觸課外閱讀教學材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相關閱讀問題以及理解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學生認真分析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以及相關主旨情感,引導學生結合作者思想感情,詳細分析文章的寫作意圖以及創作方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各類寫作手法以及語言表達技巧,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中認真學習相關閱讀技巧以及寫作技巧,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教學地位以及教學職責,充分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具體環節中,進一步理解相關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深層次挖掘學科知識的本質,進一步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完善學生學科知識體系。小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對一部分閱讀材料產生不同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細致地講解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隨后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適當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材料,不斷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擺正自己在課外閱讀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并進行交流溝通,然后再通過共同努力提高課外閱讀活動效果,以此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實時掌握學生課外閱讀進度,結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設計具有發散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時積極思考。例如,當學生初步閱讀完《水滸傳》后,教師可設計“為什么水滸英雄要上梁山”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回顧與思考。又如,可選擇“智取生辰綱”片段,教師應抓住“智”字精髓向學生提問,即“智”體現在哪里?使學生能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與閱讀分析。當學生出現理解錯誤時,必須及時地進行閱讀指導并予以糾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多年的延續與改進之后,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特色民族文化直接帶入具體教學環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以及現代教育意義。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各式各樣的民族精神引入具體教學環節中,可以進一步完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具體內容。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方面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正確意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魅力以及教育價值。同時,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以及相關學科素養,進一步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相關民族精神,隨后進一步了解具體的文章內容。在進行課外閱讀學習時,小學生既要掌握閱讀內容,還要具備鑒賞字詞與句子的能力及審美能力。小學生要逐步品味閱讀材料中的各類優秀語句,并進行細致摘抄。小學課外閱讀內容一般都是經典書籍,蘊涵非常多文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切身感受到詞句中蘊涵的魅力,認真品味作品中蘊涵的精華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引導學生分析詞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如太尉高俅兒子調戲林沖妻子時,林沖的表情描寫有“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心里想著權且讓他這一次”,精心刻畫展現出林沖當時的人物形象。當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后,在課后閱讀時也會注意這些詞句描繪內容,通過長期堅持便會達到增強語感的教育效果。
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為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的載體,它所蘊涵的獨特文化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中的優秀文章都是經過名師與專家精心篩選的,也是作者用心創作的,如文言文、詩歌與散文等都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當學生在閱讀這些課外讀物時,教師應當引導他們認真感悟文字獨特的魅力與蘊涵的文化價值,通過細心品讀的形式進行訓練,以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內容多為傳統經典書籍,里面有非常多的生字詞,基于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這些生字詞內容,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傳統文化經典的內涵,陶冶學生文化情操,培養文化素養。當學生完成某經典課外閱讀學習活動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高角度全面分析小說涉及的人物,讓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細致梳理,使學生能逐漸走入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產生情感共鳴。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閱讀理解與認知,寫出讀后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理解。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應善于豐富和拓展課外閱讀形式,增強閱讀活動的新穎度,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并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學習興趣,重視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增強學生閱讀語感,加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