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平 周 楠
(1.華南農業大學 珠江學院,廣州 從化 510900;2.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州 從化 510900)
擁有世界人口總數75%,經濟總額60%的歐亞大陸有發達活躍的經濟圈,在“一帶一路”陸上通道中歐班列開通后,沿線主要國家之間經濟優勢互補,合作更加廣泛。國際貨物運輸通道是為進出口貿易提供保障的重要物流設施,暢通的國際物流網絡能有效的地將沿線國家的商品、企業及市場連接起來,增強了各國消費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間的貿易規模,提升了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全球競爭力,從這一角度出發國際物流績效的提高是促進進出口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
從表1 可以看出華南地區通過西通道和中通道對接中歐班列,根據目的地國家不同有四條具體的路線可以選擇。廣東作為華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對外貿易依存度比較高,同“一帶一路”中亞和歐洲國家合作廣泛,良好物流績效(時間,成本和可靠性)能改善各國的貿易條件,更好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以此為背景,分析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物流績效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表1 中歐班列深通道規劃路線
世界銀行的LPI 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分為通關效率(Customs efficiency)、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運輸便利性(Ease of transportation)、貨運及時性(Timeliness of freight)、貨物可追溯性(tracking capability)、物流服務質量(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ies)六項,近二十年回顧分析物流績效與進出口貿易之間關系的文獻后總結如下。
Venables 和Limao 在分析雙邊貿易績效時使用了引力模型,該模型中包括距離以外的運輸成本,對運輸成本的衡量方法包括基礎設施指數(運輸和通信網絡的綜合),結果顯示出口國和進口國的基礎設施質量對運輸成本有重大影響;Nordas 等分析了進出口時間、物流服務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該研究發現處理進出口的時間較長與沿一條貿易通道減少的貿易量有關,而過多的時間減少了某些對時間敏感的產品將在潛在的貿易通道中進行交易的可能性;Wilson 等使用重力模型對2000—2001 年間75 個國家的貿易進行了研究,研究了以下四類物流績效的影響:港口效率、海關環境、監管環境和服務業基礎設施,并對這四個指標的影響力作了排序;Dee 和Findlay 等通過研究發現基礎設施質量與進出口貿易的顯著增長有關。Hummels 等估計節省運輸時間的潛在價值,根據其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天的運輸時間,貿易的可能性就會降低1%(針對所有商品)和1.5%(針對制成品)。
與國外研究物流績效各個指標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相比,國內的文獻主要是研究物流績效對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樊秀峰、余珊主要利用重力模型分析“海上絲綢之路”物流績效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王科建則提出技術與政策交互對中歐班列物流績效的正向影響,為地方政府制定科學的政策服務進出口貿易提供理論依據;黃秀洪在研究中發現物流基礎設施和國際貨運的便利性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較大。在已有研究總結中國內現有文獻比較少涉及國際物流績效對某一地區物流績效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以中歐班列沿線節點10 國的LPI 指標為基礎,分析其國際物流績效對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物流績效的提高與貿易的增長之間有著高度的聯系;但是在幾乎所有情況下,用于物流績效的指標都來自于調查或者統計的數據;兩國之間的物流績效可能是進出口貿易實現的重要決定因素,從進口公司的角度來看,當公司做出采購決策時,通常會計算各種“總到岸成本”以進行評估。因此,物流績效會嚴重影響采購決策,進而影響貿易國之間的雙邊貿易水平。
世界銀行每兩年一次的LPI 研究報告把LPI 指數分成6 個指標:海關及邊境機構的通關效率、物流的服務能力、運輸的便利性、貨運的及時性、貨物的跟蹤能力、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每個指標的數值介于0 和5 之間,這6 個分指標共同構成了物流績效綜合指數LPI,反映出一國供應鏈的成本、時間和可靠程度。
根據上述6 項指標選取了中歐班列沿線10 個同廣東省進出口貿易額比較大的國家2010—2019 年的5 次物流績效指數進行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中歐班列沿線主要國家2010-2019 年物流績效指數LPI
根據世界銀行每2 年更新一次的LPI 報告,為了后續更好地進行各國物流績效差異的對比,表2 所示的中歐班列沿線主要國家2010、2012、2014、2016、2018五年的均值數據,從5 年的LPI 均值來看,德國和荷蘭的LPI 指數比較高,達到了4.12 和4.03,屬于第一層次;俄羅斯的LPI 指數僅僅只是2.16,處在第三層次;其他國家基本都在3.29-3.95 之間,處于第二層次;從整體的均值來看,各國的LPI 指數和分項指標都有改善的空間。
從表2 中可以看出中歐班列沿線主要國家的LPI 分項指標的數據,對于LPI 指數比較高的國家來說,6 項分指標的數值都比較均衡,其中物流基礎設施、貨物的追溯性和運輸的便利性對提高其LPI 指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LPI 指數比較低的國家來說,物流基礎設施、貨物的追溯能力、運輸的便利性也有待提高??傮w來說,如果以德國作為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標桿,其他國家的LPI 問題,未來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引用重力模型主要是分析廣東進出口額與各國GDP及貿易依存度RD 之間的關系,基本方程式為:

在上述方程式中Trade表示廣東的與i 國的進出口貿易額,GDGDP表示廣東的GDP 值;GDPi 表示i 國的GDP 值;RD表示i 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即開放程度;U表示隨機誤差c表示常數,c、c.....表示待計算的系數。在公式(1)加入距離Dis,LPI,OROB構成了擴展的重力模型方程式:

上述方程式中Ds表示i 國同廣東的距離;LPI表示i 國的物流績效指數;OROB表示i 和j 是否屬于“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
對于LPI6 項分指標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用相關系數來確定每個分項指標影響力的強弱,具體公式如下:

r 值的絕對值介于0~1 之間,r 越接近1,說明X和Y 兩個變量間相關程度越強;r 越接近于0,X 與Y兩個變量間相關程度越弱。
表3 樣本為中歐班列沿線的國家,其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白俄羅斯等國家同廣東的進出口貿易額比較少,未納入統計的范疇,因此最終確定跟廣東進出口貿易額比較大的10 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研究的樣本。廣東省的GDP 數值、廣東與中歐班列沿線10 國的進出口額數據來源于廣東省統計局;中歐班列沿線10 國的GDP 總值,LPI 指數值及6個分項指標來源于世界銀行開放數據庫網站,其中LPI指數及其分項指標世界銀行每兩年公布一次,為了同其他變量五年的數值一致,采用2010、2012、2014、2016、2018 年五年的均值作為變量的取值范圍;各國與廣東的空間距離以谷歌地圖的具體數值為準。

表3 相關變量統計描述
表3 所示為10 個樣本國家相關變量的統計描述,從相關數值中可以看出各國在各項指標上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和不同。其中與廣東的進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德國五年均值是1239.094 億美元,同期廣東與捷克的進出口貿易額均值只有83.112 億美元,各國GDP 總值、外貿依存度也有很大差異;而LPI 指數及其分項指標上物流績效相對最好的是德國,除了不斷擴大廣東與各國的進出口貿易額之外,改善和不斷提高各國物流績效也是發展多邊貿易的重要路徑。
1.各個變量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總體影響
采用Eviews7.2 軟件為工具對2015—2019 年中歐班列沿線10 國相關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計,檢驗LPI績效指數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總體影響;以GDP 和各國貿易依存度為基礎,不斷引入其它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LPI 指數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總體影響回歸結果
從表4 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隨著新的解釋變量的增加,R2 即擬合度數值不斷變大,模型的解釋能力也越來越強。在加入LPI 指數和OROB 兩項變量后,距離的負向影響不斷下降,從中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和物流績效的改善會逐漸消除距離給多邊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其它變量相對不變的情況下,LPI 對進出口貿易的回歸系數為3.257504,這充分說明各貿易國的物流績效提高1 個百分點,廣東的進出口貿易將增長約3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物流績效的不斷改善,對于擴大廣東的進出口貿易來說至關重要。
2.LPI 分項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為了更系統地檢驗LPI 分項指標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在相關性系數的基礎上以SPSS17 為分析工具確定每個分項指標影響力的強弱,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LPI 指數6 項指標與廣東進出口貿易額相關性分析
從表5 中可以看出LPI 指數6 項指標與廣東進出口貿易額均是正相關,同總體回歸分析的結果一致。r 越接近1,兩者的相關性就越強;越接近0,兩者的相關性就越弱。下圖1 對這6 項分指標對廣東進出口貿易影響強弱進行了排序:

圖1 LPI 指數6 項指標對廣東進出口影響強弱
從圖1 可以直觀看出對廣東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力順序為:基礎設施的質量、貨物追溯能力和海關效率、貨運的及時性、物流服務能力、運輸的便利性;其中基礎設施的質量、貨物追溯能力和海關效率、貨運的及時性都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通過以上分析結果充分說明廣東的進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同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物流績效的改善息息相關。
1.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物流績效水平參差不齊,西歐國家的物流績效LPI 均值明顯比中歐、東歐國家要高,造成LPI 均值低的原因主要是通關效率及基礎設施。
2.從LPI 及相關變量的整體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各國物流績效指數LPI 是除了廣東GDP 之外的第二大影響廣東進出口額的主要因素,物流績效每提高1%,進出口貿易額會相應增加3%左右,其次是貿易雙方的空間距離、貿易依存度和是否是一帶一路成員國。物流績效的改善降低了由于空間距離帶來的貿易成本,使得進出口貿易流程更加簡化和通暢。
3.基于LPI6 項分指標相關系數確定的影響力強弱的結果來看,各項指標的相關系數均為正值,其對廣東進出口貿易影響力大小依次為:基礎設施的質量、貨物追溯能力和海關效率、貨運的及時性、物流服務能力、運輸的便利性,這為后續科學的制定優化方案奠定理論基礎。
發展國際鐵路聯運,對于不完善的鐵路設施及相應設備進行優化,不斷實現鐵路的轉型升級;同時充分利用鐵路集約高效、綠色環保、運力較大的比較優勢對影響當前鐵路設施運行效率的部門進行整改,以此滿足日益擴大的進出口貿易量的要求。
各國政府口岸、進出口企業通力合作,簡化通關流程,實現一站式服務,運輸過程中信息共享、共用,提升貨物的跟蹤和追溯能力,構建相互協調、聯動的響應機制,使得貨物高效、通暢、安全地到達進口方手中,為不斷改善物流績效共同努力。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地區,依托自身良好的政策、資本、人才方面的優勢,協助物流績效相對弱的國家補齊短板,提升其LPI 指數,從而使得本地區進出口貿易的規模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