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金
(廣西柳州高級中學, 廣西 柳州 545006)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高考評價體系”),確立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為考查內容(即“四層”),突破以往考試所提出的知識和能力框架,豐富了對考查目標的認識。地理科考試參考高考評價體系框架,依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地理課程標準”),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考試特點,構建“四層”考查內容,其中核心價值與學科素養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體現核心素養考查的方向;關鍵能力與必備知識是構成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決定核心素養考查的高度。[1]
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建立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評價體系。準確把握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形成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習評價體系,科學測評學生的認知水平、價值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全面反映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2]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科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活動經驗?;诰C合思維素養設計的試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基于區域認知素養設計的試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區域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綜合是思考地理問題的一種范式,綜合思維素養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夠用地理思維方式思考,按地理學基本邏輯,從分解和綜合兩個維度,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或區域綜合等角度分析、解決地理問題?;谝陨险J識并結合筆者的命題實踐,形成了綜合思維素養測量目標表,如表1所示。

表1 綜合思維素養測量目標表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區域認知是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區域有不同的尺度和類型,區域認知素養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夠以空間視角觀察世界,著眼于地理事物和現象背后的空間因素,包括空間位置、空間范圍、空間格局、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差異、空間聯系及空間演變等?;谝陨险J識并結合筆者的命題實踐,形成了區域認知素養測量目標表,如表2所示。

表2 區域認知素養測量目標表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島南部,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實行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外商與內資基本享受同等待遇,同時享受歐美等發達國家特殊的貿易優惠政策。西哈努克市是該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西哈努克港是該國最繁忙的港口,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簡稱西港經濟特區,其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是由中國和柬埔寨兩國公司共同開發建設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

圖1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2006年6月,中國商務部正式啟動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計劃,鼓勵企業“抱團走出去”;同年11月,西港經濟特區成為我國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H集團作為江蘇省重點民營企業,長期以來發展海外業務的需求大。2007年,在江蘇省政府的推動下,H集團聯合江蘇省3家民營企業率先入駐西港經濟特區。
(1)與周邊國家相比,簡述柬埔寨吸引外商投資建廠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2)分析西哈努克市建經濟特區的優勢條件。
(3)說明西港經濟特區選址的合理性。
(4)說明H集團聯合3家民營企業“抱團”入駐西港經濟特區的原因。
當前海外園區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西港經濟特區通過構建多層級協調機制、打造優良投資環境、促進信息與資源共享以及釋放集聚經濟效應,為入區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制度環境和充足的跨國發展空間,幫助入區企業更好地適應東道國投資環境,為大量中小企業對外投資實現路徑突破和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3]本組試題以我國啟動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江蘇H集團等多家中國民營企業“抱團入駐”為線索,創設試題情境,包括兩段文字和2幅不同比例尺的區域地圖。
“一帶一路”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是該重大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民營企業“抱團走出去”涉及產業活動的區位選擇。因此,筆者將本組試題的考查內容要求設置為地理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地理2”中的2.5(結合實例,說明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區位因素)和2.7(以國家某項重大發展戰略為例,運用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說明其地理背景),以及“選擇性必修2”中的2.9(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
命題多維細目表如表3所示。

表3 命題多維細目表
2019年高考全國Ⅲ卷地理第36題,以德國醫療保健業的發展和布局為背景,通過層層遞進的鏈式追問,引導學生從空間格局、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等空間視角認識區域,分析區域發展問題,深化對區域尺度、區域特征、區域差異與聯系、區域發展的認識。
2019年高考海南卷地理第7~9題,以我國企業到盧旺達投資辦服裝廠為背景,反映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試題圍繞合作共贏和做大做強,在考查考生對工業區位選擇基本原理理解和實際運用的同時,讓考生了解國際貿易環境和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精神。
2020年高考全國Ⅲ卷地理第12~15題,以馬來西亞建設高端休閑城為背景,圍繞廢置礦場乃至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設置問題,要求學生按空間尺度依次分析每一種客源市場,考查學生運用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的分析思路對現實中的區域發展問題進行系統性、地域性解釋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組試題,第(1)~(3)小題要求學生從國家、城市、經濟特區三個不同的尺度分析柬埔寨吸引外資投資建廠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西哈努克市建經濟特區的優勢條件以及西港經濟特區選址的合理性,深化對區域尺度、區域特征、區域差異與聯系的認識;第(4)小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運用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的思路分析我國民營企業“抱團”對外投資的原因。
(1)奉行永久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政局穩定;政府鼓勵市場經濟發展和外商投資,投資環境較好;享有發達國家特殊的貿易優惠政策,方便產品出口。
(2)地處南部沿海,對外交通便利;距首都金邊較近,且有交通干線相連;現代化程度較高,基礎設施較完善。
(3)距港口和機場近,靠近4號公路,海陸空交通便利;臨近市區,便于對接或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等。
(4)民營企業規模較小,單個企業實力不足;“抱團走出去”可以增強綜合實力,降低企業投資成本。H集團發展海外業務的需求大,當地享有發達國家的貿易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