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青
(桐城市呂亭鎮農經站,安徽 安慶 231423)
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
在“十四五”規劃的框架指引之下,將從脫貧攻堅實現向鄉村振興的全面轉型,積極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已經勢在必行。為此,在全面推進新階段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應著力加強對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的探究,通過有效策略全面盤活農村集體資產,不斷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
村集體經濟是集體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能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農民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能為村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在傳統的定義中,農村集體經濟主要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的農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基本原則組織在一起,共同占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合作經營,對勞動的成果實施按勞分配。但隨著地理條件、季節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這一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滿足新時期的要求。在新型的村集體經濟中包含兩個重要的核心,即兩個聯合。
第一,需要實現村民勞動資源的聯合。在此過程中,通過共同勞動的形式完成規?;a,充分發揮規模化生產的優勢,促進生產資料價值提高,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第二,需要實現村民資金資源的聯合。鼓勵村民積極向村集體經濟投資入股,使農民從勞動者轉變為“所有者”與“勞動者”并存的雙重身份,既是集體資產的所有者,又是集體經濟最直接的勞動者,能在更大程度上調動村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主動性,也更有助于村集體經濟的規?;l展,促進村民實現增收。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動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獲得了快速推進。但從整體角度來看,該經濟形式的發展呈現出后勁不足的問題,在市場環境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在集體資產資源的整合與發展上出現相對滯后的現象。
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地方政策應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但由于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許多地方容易出現“一刀切”“統一化”的情況,沒有立足于當地實情。
從普遍性的角度講,政策具有極高的適應性,但由于沒有結合不同區域農村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的特點進行政策創新和優化,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應加強整合土地資源,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如果用地政策對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的支持力度不夠,就會影響土地資源的整合發展。在城鎮化的發展中,有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打工,逐步脫離了農村生產,導致部分農用地被荒置,或者僅被作為綠化功能,不能發揮農村土地資源的更大價值。
從村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角度來看,農用地荒蕪的實質是一種資源浪費。但是在部分農村地區,一些現代化企業由于不能及時獲取土地資源,錯失發展的良機。因此,在全面推動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集體資產資源進行整合規劃,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確保能及時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不斷提高集體資產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村集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想更好地盤活集體資產、資源,需要從宏觀層面做好統一的規劃和引導,才能確保區域內的集體資產資源能實現同步發展、協調發展。通過調研發現,許多地方存在一定的集體資產資源發展不均衡問題。例如,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大量“同質化”景觀、景點,各個區域沒有突出各自的優勢資源和特色資源,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集體資產資源的盤活,影響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部分集體經濟的干部由于缺乏對政策以及產業發展導向的深入了解,也導致忽視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應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整體滯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被淘汰,還有部分項目被迫夭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區域內缺乏集體資產資源整體的統籌規劃,不同區域的村集體發展各自為政、互不關聯,既沒有走出自己的特色,也沒有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的優勢,盲目跟風發展,最終影響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應用與集體經濟的干部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如果干部缺乏長遠謀劃的發展思想,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沒有明確該村在未來的發展中的整體規劃和方向,也會影響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容易出現產業發展滯后、規模較小、品牌不響、效益低下等問題。同時,如果管理者沒有促進村集體經濟現代化的發展思維,難以實現集體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在部分地區,村集體經濟的干部簡單認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就等同于辦企業、上項目,但在此過程中缺乏資金、人才等資源的支持。
要提高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速度,促進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加強對集體班子的績效考核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績效的指導和督促下,進一步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思路、策略,促使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履行責任,積極開拓創新。
在實踐中發現,村干部面臨極其繁重的事務性工作,缺乏對集體資產資源的關注。再加上人員有限,還需要應對年終全方位的績效考核,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精力的分配。因此,針對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應用,還需要不斷完善干部的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相應的保障制度、激勵制度,以及平衡集體經濟發展與其他事務工作的占比,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發村干部依托于村集體經濟“干大事”“創新業”的積極性。
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應用與村民參與密切相關,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部分村民對于資源整合及集體經濟發展的參與度相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素質不足,例如看不懂報表、不能理解政策的內涵等,導致村民沒有參與村內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動力,在重大事情的決策上保持沉默,沒有較強的參與意識,村集體經濟成為一種名義上的概念,其管理主要是還是依靠少數精英討論、決策。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各項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要持續推進城鄉融合,不斷縮小城鄉發展的差距,就必須重視盤活村集體經濟資產資源。努力盤活廣大農村地區閑置的資產,整合優勢資源,通過用活、用好有效的策略,助力鄉村振興。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村集體發展展開深度調研,不斷優化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打通各項阻礙,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指導和助推力。
在政策的優化過程中,地方政府應從政策供給層面不斷優化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平臺、空間,有效降低準入條件,對土地、資源、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與此同時,將區域內原有涉農的各項資金全面納入到鄉村振興的發展統籌和規劃中,確保資金的投入。另外,在國土資源的規劃上堅持規劃引領、用地管制的基本原則,向村集體產業發展適當傾斜,有效解決項目發展中的用地問題。例如,部分地區可以按照實際情況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擴展用地,將老村址遷移騰出新空間。還可以通過舊宅基地復墾等方式,增強對空間資源的利用,推進村莊整治,以此不斷增強農村基地的資源利用價值,通過村集體的優化管理,擴大空間利用率。在政策的不斷優化過程中,全面打通村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的各種路徑,實現區域內資源的高度整合,集聚集體資源優勢,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助推力。
在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過程中,產業發展是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當前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突出問題,例如,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空間整體不足、產業發展的項目資金不足,以及產業發展的動力不足、活力不足、路徑不明確等問題,都需要立足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角度進行全域統籌,才能充分引導區域內各個村集體經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在整體規劃過程中,應堅持“因村制宜”的基本原則,對區域內的優勢資源進行統籌安排,實現多方位、多產業發展的定位指導。在政策的杠桿作用下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融合性模式,不斷強化產業發展的引領價值。
結合稅收優惠、項目資金扶持、金融貸款扶持等,不斷促進村集體產業的發展。例如,在全面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基于全域角度對區域內的鄉村旅游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協調和安排,堅持廣域農業為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因地制宜促進地方第三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形成新舊結合、特色鮮明、多業并舉的新型產業結構。應避免在區域內出現重復性的建設,引發惡性的競爭,在創新創造的方向上不斷走出發展之路,促進村集體經濟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走向正軌,不斷縮小強村與弱村之間的發展差距,促進地方農民增產、增收、增效,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在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過程中,村級組織干部是重要的角色之一。需要強化提升村集體組織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才能確保村集體發展方向的準確性。應構建村集體組織干部的培訓機制,結合其日常事務,制訂培訓內容,提高實訓課程的針對性,努力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打造一批善于管理、樂于奉獻、敢于爭先的優秀領頭人。
在市場化競爭機制中,能帶領村集體組織及時抓住經濟發展的時機,充分把握市場發展的走向和機遇,不斷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帶領村民實現發展和致富。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應著重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的業務綜合素質、工作水平,打造一支有能力、懂技術、會管理的領頭隊伍。強化對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政策的解讀,在帶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國家發展的相關政策,引領村集體經濟能適應在經濟轉型期的變化和發展,應用政策理論有效解決在村集體發展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和矛盾。與此同時,強化村集體組織干部產業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產業謀劃的能力,強化項目運營和品牌營銷的能力,引導領頭人立足于該村的實際特點,充分挖掘優勢資源,實現文化、環境、人脈等各方面的整合,為該村經濟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
在全面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應不斷完善干部隊伍的考核機制。針對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優化考核的制度,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激發干部隊伍創新的熱情。同時,要持續拓寬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選配領導干部的路徑,在堅持選派基礎上,通過其他方式拓寬選拔途徑。例如,通過社會招聘優秀畢業生,選拔經驗豐富、有創新思維的致富能人進入村集體經濟管理班子,不斷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促進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另外,需要對有能力的干部人員規劃良好的職業成長路徑,為其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例如,可以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在引發展資金、引產業項目、引先進技術等方面提出獎勵的政策,激發村集體經濟成員建言獻策的動力。還可將村集體經濟的收入情況納入干部考核指標中,與其職業生涯和福利待遇相關聯,不斷激發村組織成員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在積極推進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全面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應全面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使其能跟上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步伐。鼓勵村民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可通過會議、媒體等方式不斷強化村民自治的意識,促進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與此同時,可針對村民開展財務專業知識的培訓,讓村民能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對于有文化基礎的年輕村民,可以結合務工技能、市場知識、致富信息等展開系統化培訓,不斷提高村民的綜合能力。另外,還應構建順暢、多元化的溝通渠道,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到民主自治中,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好點子、好方法、好技術,促進集體資產資源的整合與發展。
在積極推進集體資產資源整合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求,著力加強宏觀層面的政策制定、區域整體規劃,不斷激發全體干部及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集體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十四五”期間,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將在新一輪的轉型與升級中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釋放更多的活力,以蓬勃之勢邁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