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垃圾污染問題日益成為影響農村生活環境建設的一個主要因素。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規定了發展總體要求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保鏈蚀_貫徹新一輪鄉村建設目標規劃,同時強調一定要準確、科學地判斷我國鄉村建設演變及發展的基本態勢。應該牢牢抓住當前鄉村社會發展及其變革升級轉型過程的偉大歷史機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濟上保持不落后,生態上人居環境不拖后腿,促進我國鄉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隨著河南省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已發生轉變,農村出現生活垃圾“圍村”現象,呈現出垃圾數量大并逐年增多、種類日趨復雜多樣化的特點。農村生活垃圾整治是當前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工程的一大重點內容,關系著美麗鄉村生態示范區建設。盡管近年我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有很大改善,但某些地區臟亂差的環境問題仍持續存在,這無疑與農民群眾理想中的環境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更不符合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時代要求,因此進一步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環境問題,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就當前來看,政府、村委會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而當地村民沒有完全認清自身的主體地位,缺乏主人翁意識,村民主體責任缺失,嚴重影響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最終效果。因此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和效果,不僅需要多元主體參與,而且需要各主體在治理過程中強化責任意識,發揮各自效能,彌補自身缺陷,共同發揮作用,以此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能化。不僅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加強農戶的參與感,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村民不僅是農村生活垃圾的制造者,更是治理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村民應當加強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到治理工作中去。
由于各國遇到的問題不同,我國的治理方案不能全部參照國外的治理模式,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政府主導,市場和公民主體參與,緊抓重點問題,并結合實際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一定要有效發揮其主導作用。
隨著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積極實施,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問題已經取得一些成效,然而理想與現實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文章以河南省商水縣生活垃圾治理情況為出發點,了解當地垃圾治理的現狀,由現狀分析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治理建議,以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當前商水縣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總體良好,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日漸提高,隨之帶來的是更多環境污染問題。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已經屢見不鮮。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村民制造的生活垃圾種類越來越多,垃圾成分更加復雜,難以降解的垃圾占比更高,例如塑料袋、塑料包裝等,嚴重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氣,給村容村貌造成了不良影響。
2021 年商水縣共有96.05 萬常住人口,數據顯示,整個縣每天會產生219.6 t 生活垃圾,大約平均每人每天生產0.39 kg 垃圾。各村垃圾堆放點很少,幾乎是十幾戶人家共享一個垃圾桶。垃圾總量大,垃圾箱配置嚴重不足,環衛基礎配套設施完全跟不上,使該縣生活垃圾治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大多數村民環保意識較薄弱,通常不主動關注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村民混投混倒垃圾的傳統生活習慣難以根本改變,并且缺乏基本的垃圾分類意識。大部分村莊尚未實現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各種垃圾隨意混合堆放在村口。由此可見,農戶環保意識比較差,垃圾分類處置難度很大,要有效做到垃圾分類以及無害化處理,任務相當重,挑戰比較大。
近年來,國家不斷努力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村民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但現階段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仍存在比較大的現實差距,離城市越遠、越偏僻的農村地區所享受到的公共產品越少。
國家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投入有限,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更體現在管理運行費用上。農村地區的保潔員工資極低,遠低于城市保潔員的工資水平,導致農村缺乏穩定的保潔隊伍,不利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商水縣農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雖有一定成效,但新時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傮w來看,目前商水縣關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以下4 個問題。
長久以來,國家對城市的資金扶持力度遠大于農村,使得當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問題長期被忽視并且處于弱勢地位。近年來,國家政策開始向農村傾斜,但鑒于之前我國關于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欠賬太多,我國農村對于這方面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經初步調研發現,當地很多村口只有一個簡易式的露天垃圾回收箱,10~20 家村民共用一個垃圾桶。村級垃圾收集轉運點的數量不足,當前村里的垃圾保潔員很少,工資收入也偏低。
由此看來,制約著本地人居環境整治的瓶頸在于資金嚴重短缺。商水縣經濟發展落后且緩慢,地方政府在垃圾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因此當地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舉步維艱,任重而道遠。
商水縣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村民對環境保護一般持不關注的態度。大多數家庭都選擇混投混棄的垃圾處理方式,不了解垃圾分類。一方面,當地農村老年人較多,傳統的習慣難以摒棄。另一方面,村委會對政策宣傳不到位,宣傳方式以橫幅、標語和宣傳單為主,這些方式能起到信息傳達的作用,但是宣傳效果微弱。
當地村民在治理工作中參與度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村民既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時也是治理垃圾的直接受益人,但在整個治理過程中其參與度不高、缺乏積極性。從觀念意識上的轉變再到行為習慣的規范是一條漫長復雜的治理道路,與每個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齡、性別等多方面存在著密切聯系。垃圾集中治理屬于社會準公共服務產品,不能只享受集中治理成果而不親自參與垃圾治理的過程。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商水縣生活垃圾治理需要本地政府機關和當地村民的長期共同努力。
目前我國對于農村環境污染行為治理一直沒有完成系統性的相關立法工作,導致我國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特別是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陷入尷尬局面。例如《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我國相關法律缺乏指導性和原則性,到具體執行環節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經調研發現,商水縣許多村民對于相關的法律規定知之甚少,大約只有30%的村民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有一些了解,影響了商水縣治理環境的整體效率。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因此商水縣應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現存問題,研究出一套適合當地治理工作的經驗方法。從商水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現狀和問題出發,結合各地的成功治理經驗,總結出以下對策。
當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唯一資金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農村垃圾處理是一項民生工程,應由政府保底,但農民作為受益主體,也應適當地承擔清潔費用。應努力探索更加多元化、合理化的資金籌集路徑,例如可以嘗試將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項目整體推向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籌措資金,解決資金籌措難的問題。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各主體資金占比結構。當地政府應加大對基礎環衛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機制。
商水縣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鄉鎮基層組織應開展村民環保知識教育的日常宣傳與普及工作,最重要的是積極創新宣傳教育活動方式,用廣大村民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來全面開展宣傳工作??梢圆扇 熬€上+線下”的宣傳方式,利用年輕人喜歡的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體使其了解社會信息;針對老年人,相關人員可到老年人經常聚集聊天的地方進行宣傳教育,例如村口,以休閑、接地氣的方式宣傳環保知識,這樣更能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認同感。農村基層組織可以經常開展環保志愿者活動,還可以發揮學校的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相關課程,或者在學校定期舉辦宣傳講座。學生是最認真的踐行者,應該以學生帶動家庭愛護環境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存在垃圾分類機制不健全、分類標準不明確的問題,相比城市地區較為成熟的垃圾分類機制和標準,農村地區還處于探索階段。根據實地調研結果發現,商水縣還在完全模仿和照搬城市垃圾處理的方法,但必須明確農村和城市的差距。農村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設備完全比不上城市。一味地模仿只會是東施效顰,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應杜絕“照搬照抄”,在符合本地條件的基礎上學習示范典型的優良經驗,制定切實合理的垃圾分類機制,并不斷進行健全和完善。在制定垃圾分類標準的過程中,縣政府應科學合理地設定標準,按嚴格要求投放不同的垃圾箱,并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村民了解并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本地村民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垃圾分類的責任,從源頭做好分類工作,合理有序地將不同種類的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箱,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構建政府領導監督、村民代表自我監督、第三方參與監督的監督機制。法律政策的生命力在于依法實施,實施政策的關鍵在于有效執行,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后必須盡快落到老百姓實處。同時,加強基層政府部門、公安機關與村委會之間的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相互配合和監督,加大公安部門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
此外,完成守法監督環節工作不容忽視。政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黨員干部等要帶頭守法,加強各項法律政策和環保知識宣傳,引導全體村民形成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法治意識。由此可見,商水縣應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污染處罰與強制執行機制,對村民隨意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進行行政處罰,以此治理本地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2022 年2 月22 日,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鄭重地提到“要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應當清楚且客觀公正地認識到我國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較大,解決好農村問題是重中之重。政策規定只有及時落到群眾實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才能逐步得到落實解決。應補齊落后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短板,鞏固提升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形成農村生活垃圾集體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當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類施策,借鑒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探索適宜商水縣的治理路徑,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努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黨中央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推行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宜居是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長久、和諧發展的基礎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才能使社會經濟建設長久、穩定、可持續地向前發展。鄉村振興要求生態宜居,美好的生態環境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也可以保障鄉村高質量發展。應積極提倡保留原有的鄉土氣息,保持鄉村特色風貌,維護鄉村生態系統平衡,改變鄉村臟亂差的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協調共生。提高鄉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讓村民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在了解河南省商水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現狀后,發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資金方面投入不足、環衛基礎設施差、村民的環保意識淡薄、治理主體單一、公眾參與度不高以及相關法規政策不完善等,這些問題表明商水縣的垃圾治理工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農村生活的垃圾分類整治是促進生態宜居、和諧鄉村的必由之路,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相關人員應嚴格把關,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這不僅對提升農民的日常生活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更對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