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黃樹增,惠建國
(1.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消費經濟研究所,山東 日照 276826;2.桓臺縣農村改革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淄博 256400)
2021 年11 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 年)》,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水平、高質量、有溫度的城鎮化建設目標,統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具有山東省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新路徑。2021 年,日照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立足日照市特色優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突破口,整體謀劃推進縣鄉村發展。近年來,日照市相關部門在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展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陸續提出“三生三美”“五縱一橫”等6 個“雙提升”規劃,打造了農業產業園、涉農產業基地等,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 年,日照市莒縣入選山東省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20 年8 月,日照市東港區、莒縣被列為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2020 年,中共日照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提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在提升城市品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2021 年,日照市公布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在“十四五”時期的奮斗目標中,日照市委、市政府描繪了實現日照市發展的藍圖,其中之一就是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為日照市城鄉統籌發展提出的新任務。
城鎮化是農業、農村、農民的城鎮化,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農民的振興,統籌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振興也要著力于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成為城鄉融合發展和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招。目前,在培育及激活城鄉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方面,依舊存在很多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節點和問題。
海洋是日照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日照市多年來依靠沿海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了大批傳承日照市特色文化為核心的文旅項目。在城鎮化、美麗鄉村、城市化建設進程中,日照市的特色文化也日漸被作為一種文化的標簽或符號,或文旅產業項目的文化IP,或現代化小城鎮的特色,被刻意打造、挖掘、培育,而失去了其融入百姓傳承基因中的文化內涵。“鄉愁”是無數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的人對家鄉思念之情的表達,如今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加,“同飲故鄉水,同是故鄉人”的情懷和凝聚力也日漸淡薄。日照市“本土”特色地域文化逐漸失去其代表著傳承歷史、依托當下、面向未來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城鎮具有豐富的資本、知識、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模式,鄉村具有豐富、原始的自然資源、原材料和原生態的生活環境。前者為后者提供動力,后者為前者提供場域,二者相互支撐、相互成就。目前,實現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需要激發實現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但是融合尚需破局。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存在以工業化、城鎮化模式探索鄉村振興的跡象,將城市化中的產業園模式、特色城鎮模式和開辦工廠作為主要路徑,忽視了對當地農村、農業、農民資源稟賦的內涵挖掘。城鄉融合,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城鄉融合不僅是城鎮資本或市民下鄉帶動式的融合,而是相互支撐、相互成就的融合。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實現城鄉發展高質量融合。實現融合發展,培育持續提升更新發展的動力,也是要提前規劃的課題。日照市是一座新興海濱城市,是開放的活力城市。近年來,日照市深入實施“創新興市”發展戰略,擁有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等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宗旨的職業院校,有條件培育鄉村振興人才,提升人口素質,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布局及策略實施作出創新性貢獻。
基于日照市特色地域文化、城鎮化及鄉村振興建設發展的實際現狀,以及“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城鄉融合愿景,立足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策略的現實需要,結合日照市高職本科院校的特色教育資源優勢,從整體上統籌布局,從具體策略中推進落實,提出“兩驅兩翼一融合”的激活城鄉融合發展內生動力的實現路徑,以及“一經一縱兩提升”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支撐體系。
3.1.1 培育與激活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打通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
所謂新型城鎮化驅動力,是指依據日照市地域資源特色優勢,探索“本土味”元素新興海濱小城鎮發展模式,培育激活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進而推動日照市加快實現現代化新興海濱城市建設規劃,具體推進策略分3 步走。
第一步,要整合各鄉鎮資源特色及優勢,整合當地的“本土味”特色內涵,打磨出適合城鎮化建設所需的“本土味”特色標簽。第二步,探索研發“本土味”標簽的外在表現及推廣形式,既包括城鎮化外觀建設中的“本土味”,又包括當地特色“本土味”優勢產品的整合和運營推廣,還包括城鎮化進程中,“本土味”城鎮文化特色的提煉和整合。第三步,結合新時代新媒體新手段,構建“本土味”城鎮發展“要素+新元素”新媒體運營推廣產業體系,打造有文化內涵和靈魂,具備內循環“造血”功能的新興海濱小城鎮,實現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進一步培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翼動力,是指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探索“以文化人”的農村轉移人口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培育及提升模式,激活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翼動力。主要是針對農村轉移人口在實現城鎮化過程中難以融入城鎮發展的痛點,這也是打通新型城鎮化內涵提升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阻礙的最后一道難關。
就政策落地實施而言,需要深度融合日照市“市校融合”戰略,深入挖掘本市高職本科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在提升農村轉移人口技能及素質工作中,積極探索立足當地人口規模、現狀、城鎮化發展特色及需要,構建符合日照當地人文地理特色的人口素質培育及技能提升模式,促進城鄉人口的良性互動與有序融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激活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翼動力。
3.1.2 培育與激活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和翼動力
所謂鄉村振興高質量的驅動力,是指強化產業支撐驅動,打造“城市化日照大農村”,培育現代化鄉村發展的驅動力。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要統籌城鄉可發展資源,積極實踐農村城市化建設及發展新思路,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要想培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具體而言要分3 步走。
第一步,要整合日照市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各地特色產業,文旅產業、鄉土產業資源優勢,整合推進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思路,依托各地實現“三農”現代化的資源及產業優勢,基于區域化、產業化、資源特色優勢構建“基地化”發展思路。第二步,依托“基地化”發展思路,構建日照“大農村合作社+產業公司+產業基地運營”的“產業+文化”驅動式鄉村振興整合模式,基于農村傳統資源及產業優勢,實現農村就地城市化發展。第三步,在“城市化日照大農村”建設及發展進程中,推進城鄉統籌、產業互動、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策略,在雙向互動中培育現代化鄉村振興發展的驅動力。
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翼動力是指時代與傳統相結合,階段性匹配職業教育與鄉村人才振興,探索“日照新三農”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新對策,激活傳統鄉村發展的翼動力。基于多年來鄉村建設進程中的經驗,鄉村振興面臨人才短缺及匱乏是“三農”發展長期演化的結果。
基于多年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實踐及調研發現,大部分鄉村并不缺乏產業振興和文旅振興的外在驅動力,有的鄉村在某些產業的建設、發展上甚至具備超越城市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但是因為地域限制及教育資源缺失,很難吸引并挽留外來專業人才服務于當地長期發展的需要。當地具有多年累積的產業集群優勢、技術及知識產權優勢,但是缺乏專業營銷人才、管理人才等,只能一直停留在為大城市的發展資源“代工”“貼金”的層面,與《“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所要實現的鄉村振興、未來可期的愿景還存在很難跨越的鴻溝。
新時代鄉村振興真正需要能培育致力于當地長期發展需要的人才,激活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這是日照市政府及市地高校需要深度實現“市校融合”的新課題、新任務。要充分發揮日照市高職本科院校在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方面的獨特優勢,依托鄉村振興產業化運營項目,助力政府培育“日照新三農”樣本,為鄉村振興提供“造血細胞”,助力“老三農”提升和轉移,打通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最后一道屏障,促進日照市鄉村發展。
3.1.3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驅兩翼”,實現“城鄉發展一融合”
這里的融合將是城鄉高質量發展的融合,也是日照市“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城鄉融合的愿景。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城鎮化,鄉村振興是城鎮化的鄉村振興,將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守住日照市本地特色的鄉村典型原貌及風土人情,強化產業振興支撐效能,立足“本土味”元素新興海濱小城鎮發展模式+“城市化大農村”鄉村振興樣板,打造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域,推動城鄉發展資源、人才、人口素質等方面多維度、多方位、深層次融合。
城鄉資源實現互生互動,不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完美結局,而是意味著更高層面的新變局和發展機遇。城鄉融合的新發展,需要系統、聯動、深度融通、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不僅需要產業驅動或資源整合,而且需要從優化基層治理體系出發,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支撐體系。基于“城市化大農村”及“新興海濱小城鎮”進程建設的實際需要,依托日照市高職本科院校在社會服務、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教育資源優勢,構建“一經一縱兩提升”的基層治理優化體系。
“一經一提升”是指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新興海濱小城鎮精細化、網絡化、一體化治理體系。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實現路徑中,構建“本土味”元素新興小城鎮,以文化傳統激活城鎮化。“經”是要將兩種新型城鎮化建設思路及發展進行貫通、融合、有機化、系統化,保障和提升城鎮化建設成果質量。具體而言,在“本土味”元素新興海濱小城鎮建設進程中,依托傳統城鎮化的“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構建各新興小城鎮基層治理新網點、新路徑、新模式。以構建智慧化、精細化、一體化、網絡化治理體系為試點,打通新興海濱小城鎮規模化建設成果的治理節點,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規模擴張及內涵質量提升,提供基層治理長效支撐效能。
“一縱一提升”是指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實現現代化新農村社區化基層治理,優化傳統鄉村振興治理成果。當下融入農村基層治理體系的多數還是“村民自治”,想要貫徹實施鄉村振興各項政策,實現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關鍵還需要提高鄉村的治理水平和質量。“縱”是指在“城市化大農村”建設進程中,需要滲透傳承“同是家鄉人,天涯若比鄰”的鄉村文化,只有形成凝心聚力的振興文化,才能確保各項振興政策落地、生根、發芽、結果。應深入挖掘具有日照市地域特色,象征平安、團結、幸福的鄉村文化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同時,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要深入探索構建一種以“鄉音鄉愁”文化為傳承基因的“農村社區化”基層治理質量提升體系,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脫掉傳統鄉村的陳舊外衣,保留傳承千年鄉情文化的淳樸鄉風,這樣才能實現鄉村振興本義之“富”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