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唐 華,姜理華,楊宗發,唐 倩△
(1.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院·中藥學院,重慶 401331; 2.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重慶 401121)
我國醫藥產業的規模化、智慧化轉型升級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高等專科教育(簡稱高專)藥學類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適應性、吻合度、前瞻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1?2]。將醫藥行業職業標準與藥學類專業課程標準有效對接,能較好地解決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的難題,提高人才質量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同時對達成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至關重要,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3?5]。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6?7]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1+X 證書的開發主體是行業、企業,即人才需求方,將1+X 證書引入職業教育,可引領人才培養和評價模式的創新,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引導院校“育訓結合”,嚴把技術技能人才質量關。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行業通用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為基礎,結合制藥企業用人實際,對接制劑生產典型工作崗位,使技能訓練與行業發展、企業工作崗位能力需求“零距離”對接。培養與職業技能要求匹配的專業技術人才,課程體系和標準至關重要。借助校企聯合開發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契機,提出了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從課程內容重構、教材和線上課程建設、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培訓師隊伍建設、課程評價指標等方面,深入推進產教融合,以實現藥學專業群課程標準與醫藥行業職業標準的有效對接[8?9],將人才培養質量的供給側改革需求推向縱深。
“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見圖1)是指基于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行業企業標準(崗位職業能力、核心崗位能力、職業資格標準、企業評價)融入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標準(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課程設置、課程目標/ 內容/ 定位、課程評價)。首先,根據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的面向職業崗位(群),提煉出具體崗位職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的一部分;其次,根據該等級證書中的職業技能等級劃分(初級、中級、高級)明確學生應具備的核心崗位能力,梳理出相應課程(書證融通課程),以強化或新增的方式納入課程體系;再次,根據該等級證書中的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初級、中級、高級)細化知識點和技能點,對課程標準進行明確標識,并在相應課程中安排理論和實訓項目,該環節應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作用,共建符合行業企業標準的優質、先進教學資源,共同開發活頁式、手冊式、新形態等形式的立體化教材,從而有效避免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脫節;最后,引入企業對課程評價的機制,通過書證融通課程考核通過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人才培養質量(頂崗實習、可持續發展、綜合素質等),促進課程改革。

圖1 “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內涵Fig.1 The mode of ″four horizontal and four vertical,matrix connection″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群包含藥學、中藥學、藥品生產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藥品經營與管理5 個專業,其中藥學專業為核心專業,故以藥學專業為例詳細介紹“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的實踐應用。2019 年學校修訂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時,就將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素質要求寫入人才培養規格和課程目標中,同時也開始與醫藥領域龍頭企業聯合研制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探索。根據標準中的職業技能等級劃分梳理出5 門證書考核需要的崗位核心課程作為書證融通課程,即藥劑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藥物分析、制藥設備使用與維護、藥品生產質量管理,以前三門課程為專業核心課,后兩門課程為專業課。上述課程標準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要求進行修訂:一是增加“對接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二是在課程性質與任務中增加面向職業崗位(群)描述、必備職業技能;三是補修、強化了書證融通課程中涉及證書考核的知識點、技能點,增補原課程中沒有的考點,并以符號明確標識,為授課計劃和教案編寫提供明確指示;四是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要求中的職業道德規定,增加課程思政內容與要求,提高學生崗位綜合素養和職業責任感;五是以證書考核項目為基礎設置綜合實訓環節,強化對職業技能的掌握;六是對書證融通課程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了教材、資源和課程,并已運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的實踐,學校藥學專業群不僅實現了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的有效對接,同時也形成了“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要求為核心是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普遍規則,是在對崗位職責進行分解和細化的基礎上,從知識和技能兩個方面對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的具體描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行“厚基礎,強專業,模塊化,任務式”改革[10]。以學校藥學專業藥劑學課程為例,選取了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典型工作任務“制劑生產過程管理”作為教學內容之一,融入以下知識點和技能點支撐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1)口服固體/液體制劑生產工藝流程、關鍵設備標準操作方法、生產關鍵崗位的職責與操作規程、工作標準文件修訂的要求、程序與時間;2)口服固體/液體制劑生產安全防護知識;3)發放、懸掛、收回生產工藝卡、標志牌的相關要求;4)口服固體/液體制劑生產過程中常見問題、關鍵控制點,中間品制劑質量檢測項目要求與數據分析方法。通過采用項目模塊形式重構教學內容,促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
課程建設中的校企深度合作,關鍵在于找到能激發企業主動參與的原動力,讓企業化被動為主動,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主要實施方,應充分發掘企業訴求,尋找校企雙方實現共同利益的切入點,建立書證融通課程開發建設的共贏機制。學校在聯合開發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過程中,與企業密切合作,雙方根據職業能力要求共同梳理了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編寫了6 部配套新形態立體化教材[11],制作了上千條數字資源,建成1個超過1 500題的數字題庫,搭建了5門證書線上課程及書證融通線上課程[12]。優質教學資源、教材和課程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服務于廣大藥學類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助力“互聯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藥物制劑生產證書考核培訓,還可用于企業員工培訓。不僅提高了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同時資源的時效性和功能性也讓學生受益匪淺,學校、企業雙主體實現利益雙贏,促進教學資源與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
專業教學設施特別是實訓基地條件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1+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施背景下,打造實訓基地要結合行業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讓學生掌握與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職業技能[13?14]。學校建成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唯一的全國考核總站點,總站點在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根據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升級改建而成,配備了數字化智能化制劑生產、檢驗設備。整體實訓車間布局參照真實GMP 車間建設,一方面滿足課程教學使用,另一方面可用于證書考核和相關培訓項目,促進實踐教學與職業標準對接。
教師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保障,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有效對接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隨著1+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式的不斷深入推進,打造一支育訓皆強的雙師型培訓師隊伍尤為重要[15?16]。作為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聯合開發團隊之一,學校積極派出藥學專業課教師赴企業學習交流、行業實踐,參加證書師資培訓,獲取高級培訓師及證書考評員資格,同時把優秀的企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吸收到課程建設和教學實施中,堅持校企雙向流動,與最新的技術標準和先進的理念接軌,培養學生真實崗位任務必備的職業能力。同時建成育訓皆強的雙師型培訓師標準,促進師資建設與職業標準相對接。
人才培養質量和課程改革效果需要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學校藥學專業構建了“督導?學生?企業?第三方”的多元評價機制,以教學質量導向+過程創新評價+ 學生能力增值評估方式進行課程評價,及時針對評價結果進行課程改革。將書證融通課程通過率及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通過率納入課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融合了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知識、技能、素養要求。評價指標設置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前者包括課程內容、實踐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后者包括用人單位滿意度、課程滿意度、師資滿意度、實訓條件滿意度、課程考核通過率、獲證數量等,以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促進職業標準與課程評價方式對接。
1 + X 證書成為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也是實現高職高專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有效對接的重要路徑,對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有重要影響,可引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學校提出的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四橫四縱、矩陣式對接”模式,是將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和要求融入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從課程內容重構、教材和線上課程建設、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培訓師隊伍建設、課程評價指標等方面,實現藥學專業群課程標準與醫藥行業職業標準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