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斌
不能讓社有資產成為無人看管的“菜園子”,要站在“講政治、重擔當”的高度,認清其功能定位,發揮其應有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供銷合作社搶抓機遇,深化改革,解決好社有資產“怎么看”、社企業改革“怎么辦”、社有企業“怎么干”三個方面問題,努力蹚出一條以為農服務為中心、以綜合改革為抓手、以產業聯動為重點、以科技賦能為引擎、以黨建引領為保障的南京供銷特色發展之路。
作為橫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漫長歲月的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其資產來源雖渠道多樣,但都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經濟屬性和使命任務。因此,不能讓社有資產成為無人看管的“菜園子”,而要站在“講政治、重擔當”的高度,認清其功能定位,發揮其應有作用。
首先,要弄清楚社有資產的政治屬性。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社會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供銷合作社的這種屬性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現,在穩定市場、保障供應、春耕備耕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物質載體,社有資產也具有其鮮明的政治屬性。社有資產管理,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和解決問題,守牢供銷合作社社有資產的政治屬性。
其次,要弄清楚社有資產的合作經濟屬性。供銷合作社是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經濟屬性是供銷合作社區別于其他經濟組織的本質屬性,也是供銷合作社生存發展的優勢之所在。社有資產是供銷合作社控制并擁有的各種形式的資產,社有資產的來源既有國家劃撥,也有為農服務過程中的經營積累所得,還有社員集資等其他來源,這樣的來源決定了社有資產具有合作經濟組織的屬性。在社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只有尊重供銷合作社的經濟屬性,才能提升為農服務的能力,提升社有資本的黏合力、帶動力,增強社有企業的生命力。
最后,要弄清楚社有資產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銷合作社要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加快兩個“成為”是時代賦予供銷合作社的使命任務,社有資產不僅是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載體,更是為農服務主業發展的經濟支撐和物質保障。因此,加強社有資產管理,實現社有資產的優化配置和高效運營,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就是增強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實力,是加快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應有之義。
社有資產所有權代表和管理者是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但理事會作為參公管行政事業單位,不能直接參與市場經營,這就要建立社有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我們從理順社有資產管理體制入手,初步實現了三個轉變:
一是從業務管理向制度管理轉變。隨著市場化改革,部分社有企業改制重組,為農服務功能一度喪失,“守攤子、收租子、過日子”的情況普遍存在。為打破這一困境,南京市供銷合作社成立了供銷集團,設立為農服務工作,并整合資產運營公司、投資管理公司等子企業,實現了社有資產的統一歸口管理和為農服務主業的正式回歸。在此基礎上,再造了運營管理流程,構建了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社有資產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了法人治理、有效制衡的組織體系和社有資產運營、管理、監督機制,實現了社有資產規模和發展水平在組織變革中不斷壯大提升。
二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供銷合作社的社有企業改革,核心是構建社企分開、上下貫通、協調推進的新型社企關系,提升為農服務水平。為加快推進綜合改革,構建雙線運行機制,我們將所有經營性資產(含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經營性債務一并劃入社有企業。按照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企業產權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了《南京市供銷合作社股東權力清單》,厘清了社企責任邊界。供銷合作社行使社有資產的所有人職權,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但負有監督和指導的責任;社有企業承擔社有資產運營主體的職責,行使社有資產經營管理的自主權,并保持經營、收益的獨立性。以此,實現了社有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解決了社企不分導致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供銷合作社自身職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所造成的弊端。
三是從事務監管向從嚴治社轉變。過去我們通常采用黨委會“一事一議”的方式,對涉及社有資產運營管理的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決策,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對企業資產管理進行指導、監管和考核,影響了工作推進效率,在防范運營和腐敗風險中缺乏系統性、體系化的監管機制。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建立了《南京市供銷合作社“三重一大”事項清單》,加強對8類“三重一大”事項的流程管理。同時,成立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建立《南京市供銷合作社監督聯系會議制度》,通過向企業委派董事監事、要求企業設立紀檢機構和審計機構等措施,搭建涵蓋資產運營戰略規劃、制度建設、預算管理、業績考核、督察審計等全方位、立體式監管機制,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社中形成了從事前預防,到事中監督,再到事后跟蹤的管理閉環,從源頭上堵住了社有資產流失漏洞,為預防職務犯罪,推動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構建了一體化、綜合型監管機制。
目前,南京市供銷合作社有下屬一級子企業1 個、二級子企業3個,社有資產30多處,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土地面積約130畝。為提升資產運營管理質效,實現社有資本重新回歸為農服務功能,并主動向主責主業靠攏集中,我們通過讓社有資產回歸本源、提檔升級、發揮作用等舉措,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提升。
一是聚焦主責主業,讓社有資產回歸本源。2021年3月,南京市供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0 萬元成立了為農服務公司,開展了以農藥零差率配供等農資下行業務,并通過產業聯動,將資產運營和股權投資兩大業務板塊向主責主業靠攏。利用資產租賃收益,為為農服務工作提供強大的資金后盾和硬件支持,其中包括在江寧區云臺山建立了占地約1000 平方米的市級農藥配供中心;把項目回報和主業匹配度作為股權投資的重要指標,先后參控股項目30多個,將為農服務產業觸角伸向了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除有形資產外,南京供銷集團還以推動優質農產品上行為契機,實施“長江南北貨”“梅林”等南京供銷“老字號”品牌重塑工程。打造了南京市級供銷電商平臺,推行“供銷優選”計劃,產品入駐牛咖商城和上海三陽南貨南京路旗艦店等線上線下平臺;聯合南京廣播電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交通銀行開展“供銷直播進百村”活動,活動首日幫助溧水區銷售受疫情影響的滯銷草莓1.2噸;創建“紅心農”黨建品牌,吸納了區社、民企、銀行等十多家優質單位加入聯盟,開展“抗疫助農”“社區第一書記”“寧聚小溫暖”等活動,推動優質農產品進城、農資下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達到了主業發展和品牌價值雙提升的效果。
二是聚焦治理能力,讓社有資產提檔升級。按照“提高增量、優化質量、盤活存量”的目標導向,推動社有企業做好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和數字化轉型三個方面工作,從議事決策、業務經營、安全生產等多個維度開展制度建設和流程重塑工作,推動資產運營制度化、體系化、規范化;根據社有資產分布對基層經營部進行調整,提升了工作效率;成立招租評議小組和資產購置小組,在資產租賃和新購中發揮集體決策作用;完善薪酬績效考核制度,用考核的“指揮棒”,提升資產運營工作質效;采用上掛下派和內部競聘等方式,暢通社企人才雙向流通和升降渠道,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性機制;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經營性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全方位反映社有資產總量、分布狀況、資產構成、資產變動等信息,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的目的。在實際工作中,還通過在資產拆遷中爭取收益、在資產購置中創造收益、在資產改造中提升收益、在資產開發中維護權益等方式,實現了社有資產的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
三是聚焦責任擔當,讓社有資產為黨和政府分憂解難。為助力“六穩”“六?!闭呗鋵嵚涞?,社有企業貫徹落實黨委、政府關于助企紓困的決策部署,2020年至2021年先后2次開展助企紓困活動,對符合政策要求的近百家承租企業累計減免房租近800 萬元,讓社有資產在保民生、促循環中發揮“生力軍”和“穩定器”作用;2022年4月,南京市供銷集團聯合江蘇省社、雨花臺區社開展馳援上海抗疫保供行動,通過股東借款、企業自籌等方式,緊急調度資金3000 多萬元,保供近2000噸民生急需物資,展現了南京供銷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社有資產是供銷合作社和社有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踐行為農服務宗旨的重要保障。面對經濟周期性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我們將搶抓機遇,發揮優勢,以深化社企改革為抓手,積極探索社有資產運營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進一步激活社有資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推動“三農”事業發展,服務、參與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供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