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云, 吳苑, 張玉強
MEBM視角下的廣東徐聞珊瑚礁保護研究進展
陳柳云, 吳苑, 張玉強*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湛江 524088
廣東徐聞珊瑚礁具有維持海洋生態穩定、海洋新生產力更新等重要作用, 保護珊瑚礁十分必要。主要基于海洋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Marine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MEBM)視角進行系統分析, 總結如今廣東徐聞珊瑚礁面臨著珊瑚礁海岸線后退侵蝕嚴重、保護區內水質有所惡化、珊瑚礁遭受破壞問題依然突出的困境, 分別從生態、經濟、社會三個維度對徐聞珊瑚礁退化的生成原因進行深入闡述, 并依據MEBM理論的關鍵原則提出完善海洋綜合管理制度體系以適應變化發展新形勢、健全海洋生態補償機制改善珊瑚礁生長環境、嚴格功能分區與強化生態系統修復維護珊瑚礁生態健康、加強全域監測與科學研究推進珊瑚礁科學管理、強化多方合力致力開展珊瑚礁保護活動的改進措施。該文對徐聞珊瑚礁保護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珊瑚礁; MEBM; 生態保護; 廣東徐聞珊瑚礁
珊瑚礁因擁有極高的初級生產力和生產效率而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1], 作為25%海洋生物的家, 珊瑚礁中的海洋生物以多種共生關系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 調節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珊瑚礁還可以減緩熱帶氣旋與風暴潮對海岸帶的破壞與侵蝕, 以保護海岸沙灘、紅樹林和濕地等生境[2]。此外, 珊瑚礁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在全球范圍內, 數億人依靠珊瑚礁海區漁業捕撈為生、從事珊瑚礁旅游服務業[3]。由此可見, 無論是從維護海洋生態環境角度還是促進海洋經濟增長的角度, 珊瑚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廣東徐聞珊瑚礁絕大多數集中于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分布著14379公頃的珊瑚礁資源, 擁有珊瑚資源12科29屬65種[4], 是我國大陸近海岸面積最大、珊瑚種類最豐富、連片保存最完整的珊瑚礁自然保護區[5]。但如今徐聞珊瑚礁卻面臨著退化、被破壞等問題, 所以在保護珊瑚礁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國內外許多學者關注珊瑚礁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保護, 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生態環境變化對珊瑚礁的影響研究。除卻全球珊瑚礁面臨的海洋酸化與全球變暖問題[6], 降水、海洋溫度等環境變量對珊瑚礁的分布也存在重要影響, 我國雷州半島沿岸因具有適宜的要素條件被視為潛在適生區[7]。環境污染包括廢棄漁具造成的塑料污染[8], 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水質污染[9]皆被證實會降低珊瑚礁的生存率甚至使其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力受損。相關學者還創新性地提出并研究了噪音污染對珊瑚礁的不良影響[10]。二是礁區生態現狀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國內學者重視科學評價徐聞珊瑚礁生態系統,據《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 雷州半島西南沿岸珊瑚礁生態系統呈健康狀態[11]。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上,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潮間帶具有物種豐富的海洋微藻[12–13]。國外方面, 具有“世界生命起源中心”之稱的珊瑚礁三角區, 因海草大面積退化, 與海草草甸生態狀況相關聯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正逐步走向衰退[14]。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長期監測計劃記錄了過去32年大堡礁的狀況, 數據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12年, 大堡礁硬珊瑚覆蓋率面積減少了50%[15]。熱帶國家因經濟活動導致近岸珊瑚礁區的土壤穩定性遭受破壞, 珊瑚覆蓋率與生物多樣性降低[16]。三是珊瑚礁生態系統價值評估。珊瑚礁生態系統能為海洋生物提供生境, 維系漁業的可持續發展[17], 其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主要在于供給服務和文化服務價值[18]。四是保護珊瑚礁及其海洋環境的建議。近岸海域管理加上社會經濟激勵和監管措施能夠加強保護海洋環境的作用[19]。珊瑚礁修復能有效且根本上恢復生態系統[20], 2014—2015年, 珊瑚礁修復工作在徐聞珊瑚礁中的應用得到極具成效的結果[21]。以往, 基于復原力評估的管理方法是幫助海洋管理者與決策者預測變化的常用工具[22], 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被動的管理方法難以使珊瑚礁持續發揮關鍵功能的作用。于是, 依據珊瑚礁社會生態價值與恢復力評估情況, 確定具體管理行動的優先次序框架的辦法被進一步提出[23]。從國內外對珊瑚礁研究來看, 主題涉及管理或保護珊瑚礁的文獻比較豐富, 本文主要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理論整合保護珊瑚礁的觀點, 針對廣東徐聞珊瑚礁保護狀況進行深入研究。
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Marine Ecosystem- based Management, MEBM)作為20世紀興起的海洋管理模式, 強調協調海洋資源利用和海洋生態保護, 重視解決海洋環境危機問題。MEBM在科學理解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 結合生態系統的動態特征, 將海洋生態系統作為管理對象, 將實現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為目標, 最終對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進行耦合以達到最大化的管理體系[24]。簡而言之, MEBM的基本內容是以保證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完整為前提, 對人類的開發利用活動進行規范, 達到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功能的目的。因經濟、自然和社會三個系統彼此相互制約的關系, 在基于海洋生態系統管理的實踐模型中, 首先要從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個維度剖析造成海洋生態問題的原因, 然后通過要素分析明確海洋管理指導原則, 確立生態管理目標, 從而進一步引導生態系統改進, 推動系統管理優化, 最終達成海洋生態系統管理目標(見圖1)。文章研究對象為廣東徐聞珊瑚礁, 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保護區內, 會重點分析保護區內珊瑚礁的生存現狀及面臨的生態問題, 并基于MEBM理論從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個維度對徐聞珊瑚礁退化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根據MEBM關鍵原則提出改善措施。

圖1 MEBM模型框架
Figure 1 Model framework of MEBM
近年來, 徐聞珊瑚礁的保護和修復工作, 在建設國家級珊瑚礁保護區帶動下, 取得了顯著成效, 珊瑚礁生態系統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根據《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 雷州半島西南沿岸、廣西北海、海南東海岸和西沙等4個珊瑚礁生態系統呈健康狀態[11]。但徐聞珊瑚礁仍然需要進一步解決海岸線侵蝕后退、保護區水質惡化、珊瑚礁被破壞等問題。
珊瑚礁作為一道天然的護岸柵欄和防波堤, 能極大的削弱海浪沖擊力量, 減緩波浪侵蝕海岸, 而且珊瑚礁自然死亡會被沖解成細砂代替被波浪卷走的海沙, 對海岸帶有一定的保護作用[25]。受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徐聞珊瑚礁海岸線后退問題必須要加強關注。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 徐聞珊瑚礁海岸容易被近岸的人類活動以及低緯度臺風導致的自然災害所影響, 致使海岸帶遭受侵蝕, 從而削弱海岸帶岸基防風固沙功能。李團結、劉春杉等人通過不同年份的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得到, 2010年共有10段岸段發生海岸侵蝕, 侵蝕岸段總長度為281千米, 占據整個雷州半島岸線的21.95%, 海岸的侵蝕率高達43.35%[26]。邵超于2016年通過地質地貌調查、岸灘剖面測量與表層沉積物采樣等, 分析得到雷州半島徐聞縣各岸段岸線的侵蝕數據: 角尾鄉西部放坡村岸段近年來岸線后退距離已達10至20米, 該段海岸潮間帶海灘基本上侵蝕殆盡, 淺水區的珊瑚礁已經消失; 角尾鄉西南部的西落港岸段岸線后退達5至18米, 海灘大量防護林死亡; 角尾鄉最南端的燈樓角岸段岸線后退距離約為5至25米; 隨著礁坪的消失, 燈樓角岸段的岬角兩端侵蝕加劇, 岸線最大蝕退量約達27米[27](表1)。
水質環境狀況的變化對珊瑚礁的生長有著緊密的聯系, 水質好的地區珊瑚礁的覆蓋率不僅遠遠高于別處, 而且珊瑚礁種類也會更多。珊瑚礁只能生長在溫度適宜、水質澄澈、低營養鹽的海水中, 因此, 海水的狀況于珊瑚礁而言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2010年付東洋、張瑩等人在雷州半島近岸海域設了55個采樣站位監測水質, 監測顯示徐聞縣西部的流沙灣及鄰近海域三類水質面積較大且水質環境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28]。2012年薛峭、何健等人對雷州半島近岸水域設60個站點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結果表明徐聞燈樓角附近海域為磷超標區域[29]。2017年張艷蘋等學者在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海域設10個站點進行監測, 分析結果表明保護區內4個核心區站點、1個試驗區站位的海水活性磷酸鹽指數達到超標水平, 說明這5個站位的水質已經逐漸受到外來污染[30]。2018年, 同批學者對該處珊瑚種類及覆蓋率進行調查研究分析, 發現保護區核心站位S04珊瑚死亡率最高, 其中個別珊瑚已出現白化現象[31], 說明該處水質環境變差。以上水質調查情況主要見表2。據《2017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 湛江港灣水質狀況春秋季監測顯示普遍較差, 距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最近的流沙灣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較高[32]。

表1 雷州半島西南海域岸段情況統計表
注: 數據來源于邵超(2016)[27]。
徐聞縣這片美麗且珍貴的珊瑚礁海域未被引起重視前, 漁民們靠海吃海的思想觀念, 致使他們對該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進行著無節制的索取, 久而久之許多任意破壞行為演變為海洋生態的歷史遺留問題。由于缺乏針對珊瑚礁保護區的專項規劃及針對性強的法律法規, 亦導致無法科學地開發利用該片海域的珍貴資源, 無法有效約束破壞珊瑚礁的行為。
盡管徐聞縣政府正致力于聯合各方力量對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海域積極管護, 但區內的海洋生態系統狀況仍不容樂觀。非法采盜珊瑚礁是當地珊瑚礁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為珊瑚礁本身具有觀賞價值, 形狀奇異和色彩艷麗的珊瑚礁可以制成美麗的裝飾品, 并以昂貴的價格出售。許多不法分子面對高額的利益, 不惜人為破壞珊瑚礁, 瘋狂盜采珊瑚。近海岸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養殖廢料和排泄物等排入海域, 污染了珊瑚礁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徐聞珊瑚礁保護區負荷的養殖作業和漁業活動直接導致了珊瑚礁資源的減少, 廢棄的漁網、錨繩不僅會破壞珊瑚礁, 還可能威脅其生存。開發海洋資源時進行的近岸建設工程、采礦等行為導致了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速了珊瑚礁的死亡。近年徐聞縣積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擊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非法破壞珊瑚礁的行為, 但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側面也反映出了現今珊瑚礁遭受破壞的問題依然突出(表3)。
徐聞珊瑚礁所處區域, 潮流分布不均, 不同海區流速各不相同, 南端與瓊州海峽相連海區以及水尾角西部海區的流速較大, 對海岸的沖刷程度更高, 因而此處海岸的侵蝕情況相對明顯。該區域受熱帶氣旋影響容易發生臺風、強降水(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 是加速徐聞珊瑚礁退化和死亡的原因之一。

表2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及周邊水質調查情況
注: 數據來源: 1.付東洋, 等(2015)[28]; 2. 薛峭, 等(2014)[29]; 3.張艷蘋, 等(2019)[30]。

表3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及周邊海域清理整治行動統計表
注: 數據來源: 1.湛江市生態環境局(2021)[33]; 2.程壯(2017)[34]; 3.李亮, 等(2017)[35]; 4.黃春草, 等(2017)[36]; 5.卓朝興, 等(2017)[37]; 6.黎陽明, 等(2019)[38]。
徐聞縣是雷州半島干旱最嚴重的地區[39],海岸沙化現象較為明顯,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部分海域海岸線蜿蜒曲折, 形狀特異, 相對于海岸線曲度緩和的海域, 此類海岸線更容易被海浪侵蝕。珊瑚礁保護區近岸的地質條件使得臺風、強降水等天氣來臨時, 大風大浪更容易侵蝕砂質海灘海岸帶。雷州半島為廣東省臺風最頻繁登陸區, 臺風登陸概率約占全省的25%, 年平均1.5個, 強臺風占56%[40]。2017年臺風“卡努”(強熱帶風暴級)在湛江市徐聞縣沿海登陸, 導致海水劇增, 海面升高, 海灘后濱受到風浪直接且強烈的侵蝕[40]。災害性天氣對徐聞珊瑚礁海岸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風暴潮、臺風掀起的海浪與暴雨對海岸線的沖刷都具有很大的侵蝕作用, 這將導致珊瑚礁消退, 海岸帶失去珊瑚礁減緩海浪的沖蝕作用, 最終加速了海岸線的后退。
從生態維度進行分析,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所處地理位置擁有的自然條件既為珊瑚礁的生長帶來機會(適宜的溫度與海水環境), 也存在威脅珊瑚礁持續生長的因素(地質地貌、臺風和強降雨)。當地海岸線的侵蝕問題使海岸帶岸基防風固沙功能不斷弱化、沙灘侵蝕嚴重, 實際上也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 導致珊瑚礁覆蓋率不斷下降。在應對自然災害侵蝕方面,當地相關政府部門事前防范的意識不強, 在建設海洋應急機制的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以至于面對多次突發性的災害天氣時, 沒有實施相應的預案減緩臺風、強降雨等天氣對海岸線的侵蝕作用。在基礎設施方面, 政府也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建設人工海灘和防波堤等防護設施, 以削弱波浪和海流的能量。
長期粗放型的資源開發方式威脅珊瑚礁的生存與發展。過去不當的養殖作業活動極大地破壞了珊瑚礁生境, 致使海洋資源迅速枯竭, 徐聞珊瑚礁大量死亡。此類歷史遺留問題延續至今, 現正通過生態系統修復與珊瑚礁資源修復工作努力緩解。
現如今的漁業行為對比從前已經有所收斂, 但是粗放型的作業、養殖方式仍然是一個突出問題。沿岸漁民到礁區周邊捕魚的現象屢禁不止, 傳統的網籠、流刺網等捕魚方式到現在還是被部分漁民采用, 此類網具不僅會將不符合捕獲標準的魚苗收入網中, 而且會將活珊瑚帶離, 大面積使用或經常使用這樣的捕魚方式, 很可能會破壞海洋資源和海洋生態系統。其次, 漁民們駛船到礁區附近捕撈海洋經濟生物時, 船錨會勾住珊瑚礁, 將其脫離原有的生長區域, 造成珊瑚礁的死亡。再次, 如今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仍保留著小片養殖作業區, 養殖過程中魚蝦排出的糞便會降低水質, 殘余餌料所含物質溶于水容易形成有機污染。
除卻當地漁民粗放型的開發方式, 徐聞當地在發展特色海洋經濟的過程中, 對海洋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利用模式也破壞了珊瑚礁的生長。為了有效利用珊瑚礁資源本身的觀賞價值, 當地政府在實踐上積極推進旅游業的發展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增強珊瑚礁保護區的輻射作用。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建設大量基礎設施, 徐聞縣在進行工程建設和對海岸改造開發的過程中, 海洋污染及海洋資源的浪費造成了許多生態問題。此外, 隨著徐聞珊瑚礁保護區知名度的擴大, 游客數量逐步增多, 旅游活動對水體環境、地表和土壤的污染也有所加劇。
從經濟維度來看, 海洋因其擁有巨大經濟價值的特點, 當地政府和漁民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沒有基于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保護優先原則進行開發利用, 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 導致徐聞珊瑚礁資源日漸消減。徐聞縣歷史悠久的漁業生產方式使當地轉化經濟發展方式變得困難, 政府協調漁業生產活動與海洋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仍需一定的時間和合適的政策。為突破這一難題, 政府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出臺有效的鼓勵政策, 為漁民主動轉化不健康的養殖模式提供足夠的動力。政府在推動當地特色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 要嚴格實施監管機制, 并落實非法捕撈的懲戒制度。
保護區當地居民普遍缺乏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尤其是漁民長期靠海吃海, 保護珊瑚礁意識淡薄, 雖然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近年來開展宣傳教育、社區共建, 當地居民逐漸有保護珊瑚礁的觀念, 但若開發利用資源與保護珊瑚礁生態沖突, 居民普遍更重視經濟利益。例如當地居民以圖方便會偷偷挖采珊瑚礁, 將其作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徐聞縣進行的海岸工程及海岸采砂等行為導致近岸珊瑚礁遭受破壞。雖然有科研、社會組織參與保護珊瑚礁, 但對當地影響力有限, 學校層面對于海洋生態保護、加強當地珊瑚礁保護方面教育普及廣度和深度不足, 重塑和強化當地公眾對于珊瑚礁生態保護觀念任重道遠。
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從縣級升為省級再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主管政府部門開展管護舉措、協同執法、環境監測等, 使得保護區珊瑚礁生態系統得以改善, 也引起了當地居民的重視, 但是單一主體的保護力量淡薄。在法律法規層面, 我國總體上對海洋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和保護做了宏觀指引, 但是當前還缺少具體配套的規章制度規范指引珊瑚礁保護區如何落實保護舉措, 以至于在規范約束社會層面普遍不足。2020年, 湛江市研究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以求在遵循上位法的情況下完善相應配套管理制度對保護區的保護、建設、管理和利用等活動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規范指引, 但在征求《管理辦法》意見時卻遭到個別基層政府的反對, 緣由在于其在專題研究中認為規范管理會使得當地居民或漁民利益受限、引發社會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居民對于規范保護珊瑚礁的誤解和不理解, 也反映了政府管理人員考慮的側重點不同, 使管理與生態保護的理念存在沖突。在打擊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違法行為上, 具有執法權的是湛江市、徐聞縣政府多個主管部門, 而徐聞珊瑚礁保護區管理局作為省級管理部門具有有限執法權, 這種省級主管、地方執法的體制存在執法壁壘, 聯合執法困難, 地方部門執法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執法困境使得懲處涉及保護區內的違法行為力度不夠, 對社會威懾力不強。
從社會維度來看, 當地居民普遍缺乏生態優先、保護珊瑚礁的意識, 片面追求經濟利益, 導致他們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參與度低。而且由于制度缺失、政府管控單一、執法困境等, 對于保護珊瑚礁的社會規制約束不足, 依靠主管部門保護珊瑚礁存在不少問題。珊瑚礁生態保護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要切實解決破壞珊瑚礁這一難題, 重在更新群眾觀念, 著力解決保護和民生之間的矛盾, 在政策制度上創新, 加強執法力度, 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加入保護行列。
國外學者Rachel D. Long等人對有關MEBM文獻的總結和梳理, 最后篩選出了9到10項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的關鍵原則[41]。結合當前徐聞珊瑚礁保護區面臨的現實問題及當地政府管理部門在管理和保護中的難題, 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取適用MEBM的五大關鍵原則進行分析, 分別是適應性管理原則、考慮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原則、合適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原則、重視科學知識的應用原則、利益相關者參與原則, 提出具有客觀性與前瞻性的建議, 增強MEBM在實施的過程中的長效性、穩定性與可預見性, 有利于全面性地、綜合性地解決徐聞珊瑚礁當下的困境(見圖2)。

圖2 基于MEBM理念提出對徐聞珊瑚礁的保護建議框架
Figure 2 Xuwen coral reef’s ?protection propos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MEBM concept
對于徐聞珊瑚礁保護區連片海洋的管理實踐中, 既有歷史遺留的難點, 也有形勢變更產生的新情況與新問題, 然而當前只有上位法律的規范, 還缺乏配套制度規范導致管理十分被動。因此, 根據MEBM的適應性管理原則, 當地政府需要建設和完善海洋綜合管理制度體系以適應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變化的海洋生態環境, 通過構建長效綜合保障機制推動珊瑚礁的可持續發展。
以制定頒布《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為契機, 加快相關的法規政策規劃及配套制度。首先是完善陸海統籌的配套法規, 尤其是明確執法職能部門、強化聯合執法和跨界合作執法, 為當地綜合執法提供法律依據。應該重視歷史研究與現狀分析, 進一步厘清破壞徐聞珊瑚礁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珊瑚礁等資源以及排污等的法律責任, 并制定特別條款, 以便補充當前違法成本過低導致禁而不止。其次是重視當地海洋的科學規劃, 應考慮徐聞珊瑚礁保護區自然功能分區, 周邊涉海規劃要兼顧開發與保護原則, 明確海域使用的不同區域以及對徐聞珊瑚礁保護區的影響, 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統籌考慮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要素, 從“資源-環境-經濟-社會”這一總體角度出發, 采取系統綜合的分析方法建立健全具有徐聞特色的綜合性海洋環境、生態保護規劃, 著重保護珊瑚礁賴以生存的海域環境。最后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規范, 制度設計應重視解決當地漁民轉型發展、歷史遺留養殖場退出等問題, 完善珊瑚礁保護區相關職能部門的“三定”方案, 加快實施執法裝備、管理設備提升計劃, 及時修訂和完善技術監測、全面監管、信息共享、人才保障、多元共治等制度機制, 以利于推進當地珊瑚礁綜合保護與長效管理。
海洋具有流動性, 海洋內外部生態系統關聯緊密。徐聞珊瑚礁所處及關聯海域的不利于生態保護的漁業養殖、作業模式是改變海洋生態系統內部的主要原因, 因此, 需要考慮MEBM的生態系統關聯性原則, 健全海洋生態補償機制將經濟與行政、法律手段相結合, 引導徐聞當地村民發展良性的漁業養殖模式、推動周邊企業走環保的發展路線, 降低經濟活動對珊瑚礁不良的關聯影響。
健全海洋生態補償機制首先要確定資源管理者和資源的開發使用者,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明確管理者為當地政府職能部門, 而開發使用者主要是徐聞縣的漁民與周邊企業。其次要制定海洋生態補償標準, 這一過程需要徐聞縣政府與確定補償的對象進行協商博弈, 以珊瑚礁海域所能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變化量為基礎估算補償量, 從而確定補償的標準[42]。最后是根據徐聞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選擇適宜的補償方式和手段, 政府補償機制是我國目前開展生態補償最重要的形式, 其包括: 財政轉移支付、差異性的區域政策、生態保護項目實施、環境稅費制度等[43]。此外, 政府還可以對環保企業給予減稅降費、簡政放權開辟綠色通道等扶持, 并對徐聞縣村民開展免費的知識補償服務, 加強他們對用海的能力以及護海的意識。
海洋生態系統有自身獨特運行規律, 需符合相應的時間與空間發展規律。根據MEBM合適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原則, 在珊瑚礁保護工作中, 應重視不同功能區和繁殖期的科學管理, 達到推動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修復工作, 提高徐聞珊瑚礁的自然恢復能力和覆蓋率的目標。
珊瑚礁生態系統修復是針對受損或衰退的生態系統, 利用其自身修復能力和必要的人工輔助手段, 幫助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到原來或接近原來狀態的結構和功能, 使其得以重建的過程[44]。珊瑚移植、園藝式養殖和養殖箱培養等都是修復珊瑚生態系統的方法, 盡管這些方法能夠增強珊瑚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并有效提高珊瑚礁生態修復成效, 但是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的成本極高, 所需的時間周期也很長[45]。珊瑚幼蟲和剛進行移植的活珊瑚需要穩定的環境才能夠逐漸生長, 為了增加珊瑚的成活率, 推動珊瑚礁資源修復工作加速進行, 政府管理部門需要創造條件為這些珊瑚幼蟲與移植珊瑚提供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使珊瑚繁殖與生長。當前徐聞珊瑚礁保護區邊界還需要進一步立標明確, 包括科學合理劃定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 核心區重點保護, 一般不對外公開, 緩沖區只允許從事科研活動, 試驗區可開展參觀與旅游活動[46]。根據不同功能的分區嚴格劃分各群體的活動范圍, 保護區管理機構需要嚴格執行, 尤其是加強珊瑚繁育期特別保護工作, 以免不當的人類活動破壞珊瑚礁的生長環境。
MEBM強調的科學性原則指出, 管理決策的制定應該基于全面的數據信息, 依據客觀規律、科學知識能夠促進管理決策優化和正確執行。積極推行全域監測, 建設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智慧數字管理服務平臺, 促進科學研究和合作, 促使成果轉化, 有利于推進珊瑚礁的科學管理。
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 整合近岸海域環境、海域動態、海洋生態[47]和海洋災害等監測網絡, 建設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智慧數字管理服務平臺, 可以實時或準實時獲取珊瑚礁生態系統與周邊海陸區域環境的動態監測信息, 充分發揮全域監測網絡的重要功能(見表4), 為合理開發利用珊瑚礁資源和保護珊瑚礁生態健康等提供全面精準海洋信息技術支撐與服務。例如運用數據信息分析保護區內珊瑚礁可能遭遇暴風潮受損的范圍和概率, 提前警報, 可以事先做好針對性防范措施降低風暴潮對珊瑚礁的破壞力, 又如依據特定片區珊瑚礁在特定時間迅速減少或衰弱的警示信息和周邊監控判斷, 快速傳遞到相關部門, 便于及時辨別為自然因素還是人為破壞并介入干預做好防治工作, 再如通過監測網絡可以客觀評估修復珊瑚礁前后的成效, 有利于修復技術和措施的改進及運用。此外, 搭建對內對外的珊瑚礁智慧數字管理服務平臺, 完善信息發布、信息共享和信息審核審批機制, 可以充分對接社會、市場的管理和服務需求, 通過互聯網擴大保護珊瑚礁的宣傳效應, 為珊瑚礁科學研究提供便利。近二十年來有關徐聞珊瑚礁的研究文獻數量明顯攀升, 學者們在此地開展的實踐調研工作為該保護區積累了許多珍貴的學術資料, 為保護珊瑚礁提供科學基礎。但是眾多信息數據較為分散, 缺乏持續性, 不利于深入系統的研究珊瑚礁保護, 因此, 建設智慧數字管理服務平臺, 提供科學研究信息供給, 有助于推進當地珊瑚礁的科學研究和合作, 促進科學成果轉化, 促使更多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能夠應用于保護徐聞珊瑚礁的科學決策和執行過程。
海洋管理涉及不同群體的利益, 當所有相關利益者共同參與海洋管理, 并推動權利和責任的有效分擔, 便可以保證管理結果能最大限度的符合相關者的利益[48]。MEBM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原則強調保護徐聞珊瑚礁, 需要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 尋求各方的理解與支持, 以求達到海洋生態系統的最佳保護效果。
首先是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 需要打破條塊分割, 進一步理順徐聞珊瑚礁保護區主管部門和省、市(縣)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和分工, 強化跨部門協同管理, 提高政府監管效能。尤其是在執法領域, 自上而下整合執法力量、推動橫向互動的協同執法、構建屬地管理的綜合執法部門, 形成常態化的強有力執法隊伍。執法主體需要進一步理清執法的難點和重點, 吸取經驗和教訓, 提高監管執行力, 針對“綠盾2017”行動發現的三處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內違規建設項目歷時四年才完成全面整改的情況, 需要進一步提升執法效率, 綜合使用多重政策工具, 加強巡邏監管和執法力度, 才能有力遏制破壞珊瑚礁的違法違規行為, 確保保護區沿岸不再出現新增違建行為。其次是應重視引入涉海、環保生態、信息技術等企業, 引領當地落后涉海產業轉型升級, 強化和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志愿隊伍等的合作和交流, 搭建產學研平臺, 提高海洋生態保護技術轉化率, 鼓勵各類組織和民間力量加大投入, 開展生態環保、研究實驗、宣傳教育、志愿服務等合力支持保護和監管珊瑚礁工作。最后, 建立健全與公眾尤其是目標群體的利益協調機制和溝通渠道, 倡導公眾共建共享共治海洋生態環境工作。徐聞縣當地居民的人為活動對珊瑚礁生態環境產生直接的影響, 尤其是依靠海洋謀生的漁民、養殖戶是與海洋密切相關的利益群體。政府應該重視處理保護與當地經濟、民生的關系, 拓寬途徑幫助珊瑚礁海域周邊漁民切實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促使利益受眾能夠最大限度參與到保護珊瑚礁的政策制定和執行中, 理解、支持和保護珊瑚礁的工作。此外, 在宣傳教育方面, 2021年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啟動科教館招標項目, 要求未來應重視提高新科教館宣傳輻射力, 并持續與深入鄉鎮企業及當地社區的宣傳方式相結合。為了提高社會公眾的普及珊瑚礁的保護知識, 應重視在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引入涉海生態環境保護、珊瑚礁保護的相關課程, 通過普及教育, 強化公眾保護珊瑚礁的意識和能力。

表4 珊瑚礁智慧監測信息系統主要功能分析表
MEBM將海洋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應用生態學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與成熟, 逐漸成為了管理海洋的一項強有力的工具。近年來中國各地政府在近岸海域進行的探索與實踐, 為海洋生態系統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各地政府推出實施的海洋保護與管理政策已體現出MEBM理念。無論是解決徐聞珊瑚礁的退化問題還是其他地方海洋環境難題, MEBM無疑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往往由于實踐缺少系統性與綜合性, 現實情況的復雜性, 導致MEBM無法完全貫徹實施, 發揮理想作用。所以, 政府未來如何突破實踐過程中的困境, 確保MEBM的貫徹與持續進行, 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章基于MEBM理論, 多維度客觀分析了自然環境變化與人為行動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產生的不良影響, 并提出未來管理向綜合管理、精細管理、科學管理、多元治理轉變, 符合珊瑚礁生態健康發展實際。把握廣東徐聞珊瑚礁保護現狀、態勢有利于當地和類似地區系統推進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實現海洋健康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對地區的整體發展還是生態的穩定與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周進, 晉慧, 蔡中華. 微生物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與功能[J]. 應用生態學報, 2014, 25(3): 919–930.
[2] 蔡榕碩, 郭海峽, AMRO A E, 等. 全球變化背景下暖水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適應性與修復研究[J].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1, 40(1): 12–25.
[3] 董佳瑩. 拯救珊瑚礁保護美麗海底花園[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11-06.
[4] 施蘊文. 廣東省珊瑚礁生態保護對策研究[D]. 湛江: 廣東海洋大學, 2018.
[5] 趙煥庭, 王麗榮, 宋朝景, 等. 廣東徐聞西岸珊瑚礁[M].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9.
[6] 李言達, 易亮. 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背景下珊瑚礁生態響應的研究進展[J].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1, 41(1): 33–41.
[7] 胡文佳, 張典, 廖寶林, 等. 中國大陸沿岸造礁石珊瑚適生區及保護空缺分析[J]. 中國環境科學, 2021, 41(1): 401–411.
[8] BALLESTEROS L V, MATTHEWS J L, HOEKSEMA B W. Pollution and coral damage caused by derelict fishing gear on coral reefs around Koh Tao, Gulf of Thailand[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8, 135: 1107–1116.
[9] ROTH F, EL-KHALED Y C, KARCHER D B, et al. Nutrient pollution enhances productivity and framework dissolution in algae—but not in coral-dominated reef communities[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1, 168: 112444.
[10] FERRIER-PAG`ES C, LEAL M C, CALADO R, et al. Noise pollution on coral reefs? — A yet underestimated threat to coral reef communities[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1, 165: 11212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R/OL]. (2021-05-24). https: //www.mee.gov.cn/hjzl/.
[12] 楊曉紅, 黃永梅, 蘭柳波, 等. 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可培養富脂海洋微藻的生物多樣性[J]. 生態科學, 2016, 35(4): 52–61.
[13] 黃永梅, 楊曉紅, 蘭柳波, 等. 湛江沿海海洋微藻及其多糖、脂類和蛋白藻株多樣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學報, 2017, 41(5): 1080–1090.
[14] UNSWORTH R KF, AMBO-RAPPE R, JONES B L, et al. Indonesia's globally significant seagrass meadows are under widespread threat[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4: 279–286.
[15] EMSLIE M J, BRAY P, CHEAL A J, et al. Decades of monitoring have informed the stewardship and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Australia's Great Barrier Reef[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20, 252: 108854.
[16] TURAK E, DEVANTIER L, SZAVA-KOVATS R, et al. Impacts of coastal land use change in the wet tropics on nearshore coral reefs: Case studies from Papua New Guine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1, 168: 112445.
[17] AANESEN M, ARMSTRONG C, CZAJKOWSKI M, et 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unfamiliar public goods: preserving cold-water coral in Norwa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 112: 53–67.
[18] 沈滿洪, 毛狄. 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綜述[J].生態學報, 2019, 39(6): 2255–2265.
[19] HILMI N, OSBORN D, ACAR S, et al. Socio-economic tools to mitigate the 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economies and communities reliant on coral reefs-a framework for prioritization[J]. 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 2019, 28: 100559.
[20] 鄭新慶, 張涵, 陳彬, 等. 珊瑚礁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1, 40(1): 126–141.
[21] 張小霞, 陳新平, 米碩, 等. 我國生物海岸修復現狀及展望[J]. 海洋通報, 2020, 39(1): 1–11.
[22] MCLEOD E, SHAVER E C, BEGER M, et al. Using resilience assessments to inform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277: 111384.
[23] GOUEZO M, FABRICIUS K, HARRISON P, et al. Optimizing coral reef recovery with context-specific management actions at prioritized reefs[J].J 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295: 113209.
[24] 孟偉慶, 胡蓓蓓, 劉百橋, 等. 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概念、原則、框架與實踐途徑[J]. 地球科學進展, 2016, 31(5): 461–470.
[25] 傅秀梅, 王長云, 邵長倫, 等. 中國珊瑚礁資源狀況及其藥用研究調查Ⅰ. 珊瑚礁資源與生態功能[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9(4): 676–684.
[26] 李團結, 劉春杉, 李濤, 等. 雷州半島海岸侵蝕及其原因研究[J]. 熱帶地理, 2011, 31(3): 243–250.
[27] 邵超. 海灘—珊瑚礁海岸侵蝕及適應性管理研究[D]. 廈門: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16.
[28] 付東洋, 張瑩, 劉大召,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近海水質評價模型及其應用研究——以雷州半島海域為例[J]. 海洋學研究, 2015, 33(1): 45–50.
[29] 薛峭, 何健, 滕德強, 等. 雷州半島近岸海水水質評價[J]. 安徽農業科學, 2014, 42(1): 202–203.
[30] 張艷蘋, 沈城, 李鋒, 等. 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域水質環境狀況分析及評價[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3): 39–43.
[31] 李鋒, 沈城, 張艷蘋, 等. 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珊瑚種類及覆蓋率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 2019, 47 (24): 304–308.
[32]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2017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EB/OL]. (2018-05-21). http: //gdee.gd.gov.cn/hjzkgb/ content/post_2466175.html.
[33] 湛江市生態環境局. 湛江市落實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公示(關于拆除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核心區和緩沖區交界處違規建設項目整改任務)[EB/OL]. (2021-03-29). https: //www.zhanjiang.gov. cn/sthjj/gkmlpt/content/1/1434/post_1434687.html#274.
[34] 程壯, 李小迷, 宋裕國. 我縣清理珊瑚礁國家級保護區內非法捕撈設施[EB/OL]. (2017-07-05). http: //www. xuwen.gov.cn/xwyw/bmdt/content/post_459063.html.
[35] 李亮, 陳安智. 我縣整治珊瑚保護區網箱養殖[EB/OL]. (2017-10-15). http: //www.xuwen.gov.cn/xwyw/szyw/ content/post_460883.html.
[36] 黃春草, 吳壯鑫, 許小芹. 我縣繼續對珊瑚礁保護區內非法養殖捕撈活動進行清理整治[EB/OL]. (2017-10- 31). http: //www.xuwen.gov.cn/xwyw/szyw/content/post_461204. html.
[37] 卓朝興, 吳開宋.打造魅力海洋文化名片[N]. 湛江晚報, 2017-11-07.
[38] 黎陽明, 徐公宣.破獲一宗非法運輸珊瑚礁石案[N]. 湛江晚報, 2019-09-07.
[39] 張爭勝, 孫武, 周永章. 熱帶濱海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性定量評價——以雷州半島為例[J]. 中國沙漠, 2008, 28(1): 125–130.
[40] 朱士兵. 雷州半島海灘地貌動力學研究及資源評價[D].湛江: 廣東海洋大學, 2020.
[41] LONG R D, CHARLES A, STEPHENSON R L. Key principles of marine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J]. Marine Policy, 2015, 57: 53–60.
[42] 俞虹旭, 余興光, 陳克亮. 基于生態系統方法的海洋生態補償管理機制[J]. 生態經濟, 2012, (8): 71–75.
[43] 李云燕. 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途徑與政策措施[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1, (12): 75–80.
[44] 龍麗娟, 楊芳芳, 韋章良. 珊瑚礁生態系統修復研究進展[J]. 熱帶海洋學報, 2019, 38(6):1–8.
[45] 覃禎俊, 余克服, 王英輝. 珊瑚礁生態修復的理論與實踐[J]. 熱帶地理, 2016, 36(1): 80–86.
[46]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EB/OL]. (2017-10-23). http: //www.mee.gov.cn/ ywgz/fgbz/xzfg/201805/t20180516_440442.shtml.
[47] 安海燕. 赤潮監測預警迎來“大數據時代” [EB/OL]. (2020- 07-23). https: //www.sohu.com/a/409395535_120051692.
[48] 丘君, 趙景柱, 鄧紅兵, 等.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原則、實踐和建議[J]. 海洋環境科學, 2008, 27(1): 74–78.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al reef protection in Guangd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BM
CHEN Liuyun, WU Yuan, ZHANG Yuqi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The coral reef of Xuwen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marine ecology and the renewal of marine new productiv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coral reef.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MEBM). Firstly, it is summarized that the coral reefs of Xuwen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serious erosion of coral reef shorelin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conservation area, and serious damage to coral reefs. Secondly, we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oral reef degradation in Xuwen from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 Finally, combining the local realities with the key principles of MEBM theory,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consummating the comprehensive marine management system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perfecting the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coral reefs;being strict with function parti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ecosystem restoration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coral reefs; strengthening global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mot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s; and strengthening the multilateral force to carry out coral reef protection. This paper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Xuwen coral reef protection.
coral reef; MEBM;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ral reef of Xuwen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10.14108/j.cnki.1008-8873.2022.04.027
X37
A
1008-8873(2022)04-231-11
2021-06-29;
2021-09-05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GD19YYJ03); 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重大項目(2017WZDXM013);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學科共建項目(GD20XGL38)
陳柳云(1986—), 女, 漢族, 廣東湛江人, 碩士, 助教,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海洋管理、基層治理, E-mail: liufuyunxiao@126.com
通信作者:張玉強(1978—), 男, 黑龍江齊齊哈爾人, 博士, 教授,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海洋管理, E-mail: zhangyuqiang123@ 163.com
陳柳云, 吳苑, 張玉強. MEBM視角下的廣東徐聞珊瑚礁保護研究進展[J]. 生態科學, 2022, 41(4): 231–241.
CHEN Liuyun, WU Yuan, ZHANG Yuqiang.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al reef protection in Guangd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BM[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4): 23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