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隴東學院體育學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實行“雙選”制度,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競爭。從當前社會需求來看,對應聘者的文憑雖有一定考慮,但更為注重應聘者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近年來,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大學生實踐能力普遍匱乏,致使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無法勝任的尷尬局面和就業困難的現狀。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高等學校面臨的一個難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主要包
括體育教學能力、運動訓練能力、體育社會活動能力、科研創新能力、掌握工具能力、體育保健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從隴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看,首先,學生的實際教學、實踐能力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其次,學生在就業、擇業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達不到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強隴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持續探索。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討論法等研究方法,參考近10 年隴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方案及實施狀況,并對20 位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就當前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交流座談和問題分析。剖析出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和突出矛盾,指出了適合隴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路和對策。
2.1.1 生源因素
隴東學院在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學生只能掌握幾項考試項目,沒有自己的特長,缺少全面系統的基礎訓練,學生基本素質較差。有的學生甚至沒有體育方面的愛好,為了考學被迫選擇體育專業,導致學生術科學習效果不佳。現在學院大部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身體素質差、不愿意學習、不能準確地掌握技術要點等,影響教學效果。此外,由于學生入校之前幾乎未接觸過體育專業項目,導致學生很難對專項技術知識有完整的把握。這些都影響著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1.2 學生學習態度因素
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習態度。隴東學院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入學時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但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體育技術課學習枯燥、辛苦。為了滿足個人愛好,過度注重自我休閑與娛樂,學習得過且過,對知識技術一知半解,缺乏進取心。而一些入學時并不十分優秀的學生,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學習態度端正,對體育專業十分熱愛,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刻苦鉆研,最終能有較大的提高和收獲。
2.1.3 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因素
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課外”現象,這是當前學生實踐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著高校教師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師中心地位,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實踐意識不強,沒有較好地帶動學生發揮實踐能力。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要有較高的實踐能力,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對待實踐部分,指導和挖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把實踐作為“第二課堂”。
2.1.4 課程設置因素
分析當前隴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不論是理論課,還是技術課,實踐部分課時均低于總課時的16.7%。由此可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明顯不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采取教師示范講解和學生自主練習的方法,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和次數難以保證。
2.1.5 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因素
在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考察時,教師經常憑上課經驗以及對學生印象給予評價,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目前的裁判等級評價,普遍偏向理論考核,對學生現場執裁能力有所忽視,從而出現部分學生精通理論,卻不會執裁的情況。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已成為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依據培養目標、規格、要求及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科學、復雜的工程,內容包羅萬象、結構異常繁雜,既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又與教學內容、質量評估相聯系。因此,該研究認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策主要有以下6項。
倡導高校教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人才為本”的現代化教學理念,推進應試教育向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轉變,強化滿足國家需求的“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培養學生既要學深悟透專業基礎知識,也要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實踐能力方面下功夫。不但要強調學習,而且還要強調實踐。教師在教授大綱規定基本內容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運動訓練能力、體育社會活動能力、科研創新能力、體育保健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延伸教育,注重培養實踐能力。
在課程設置時,要處理好3個關系,即要處理好選修與必修、理論與實踐、專業與公選的關系。同時,還要處理好時間安排、課時安排、實施要領、實現條件、資源配置、評價標準等內容。在編寫教學計劃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使其占到該課程的16.69%,甚至占到20.11%,有效解決學生除了教育實習外實踐環節不足的問題。
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課堂的開始部分,利用20min 的時間讓學生整隊及開展熱身活動,學生在領做時,課堂組織及節奏快慢由學生掌握;領做結束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教師最后總結,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同時,教師要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或實踐課題,學生通過練習或搜集有關資料、信息,進行獨立思考、歸納總結,提出觀點與見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實踐能力。
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和體系,是對實踐教學質量的監督、檢驗及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結果對改善教學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有助于持續優化實踐教學。首先,通過試卷進行測試,測試學生對教學理論的掌握理解能力和現場應用水平。其次,教師布置任務,分小組合作,測試學生熟練運用技能,開展專業實踐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學科等級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有效實施,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最后,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活動,能夠有效指導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向現實需求靠攏,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企事業單位的現實需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評價,能夠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開展以學院、班級為單位的各種比賽,如知識競賽、基本功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鍛煉自己的機會。整個比賽都由學生自行組織,在組織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比賽還能促進學生更多地參與練習,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基本技術的掌握,為更好地發展實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建相對固定的實踐場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適當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創新實習組織形式,由原先集中定點的實習,優化為“定點+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大二、大三學生外出見習或實習,大四學生集中組織實習。在見習過程中,組織學生觀摩優秀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教學的理解。同時,要求學生做好實習的總結工作,保證實習質量。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能力的重要表現,影響到學生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人才、能否很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實踐能力的培養路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機制,不斷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提升辦學效率和適應社會需求的目的。總之,要建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滿足學生需求為服務理念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