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瑋
(鄭州輕工業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在“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全民健身這一新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一項推進全民實現健康的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健身和健康二者并不等同。近年來,盲目鍛煉所導致運動損傷的新聞屢見不鮮,再加上社會大眾對生活質量需求的日漸提高,如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入融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進行融合,是一項圍繞人民健康的系統性工程,符合我國社會的發展規律。一方面,有利于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健康理念,可以在自我意愿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提升我國居民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我國健康產業在未來的發展,實現穩步增長,滿足人們對健康日益強烈需求的同時,促使體育強國夢進一步實現。將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進行有效融合這一戰略思想,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是依據我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人民的實際需要所制定的重大決策,倘若可以將其加以推行,則可以保證人們的整體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1.2.1 提升健康生活水平
體育鍛煉特有的功能之一便是促使人們的免疫能力獲得充分提升,這可保證其對病毒的抵抗能力更強,可避免身體遭受到病毒的侵染,讓人們高質量地享受生活。當下,人們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加意識到健康的價值,意識到體育健身、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之間實現更為深層次的融合,除了可以進一步強化人們的健身觀念、健康意識之外,還能在更多方面為人們健身提供一定指導,促使人們的健身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激發,健身活動的內容以及理論等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讓全民都能主動為實現健康而努力。將上述二者加以更為緊密地結合,可以讓人們清晰地意識到健身以及健康的重要性,進而能夠掌握更多的科學理論,科學地參與體育健身活動。
1.2.2 促進體育強國夢實現
在現代背景下,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勢必有利于實現鼓勵人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目標。從長遠來,可以保證我國體育實現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跨越。在這一過程中,民眾不管是消費水平,還是精神需求,都勢必和以往有所不同,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會更為強烈。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之間的融合程度,一方面,可以立體且全面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各種服務,可以確保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可保證體育強國夢,早日實現。支持體育強國夢實現的重要條件之一,便是民眾在思想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夠有較高的熱情參與體育活動,以此來練就強壯且健康的體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以上方面的實現。
對人們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脅的疾病,不再完全是生理上的,也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即與心理因素存在十分密切關系的慢性疾病。這些疾病的誘因,多數情況下都是心理緊張、社會壓力和環境污染等因素所致。而體育運動則在釋放心理壓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在參與體育運動以及揮灑汗水的過程中,將自身長期積累下來的壓力釋放出去,同時感知體育運動的魅力,找尋到完成運動目標以及學會運動技術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體育運動對人體的作用是豐富且全面的,可以保證人們實現全面發展,使優秀青年發展成為可以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人才。由此可說,運動是良醫,而且勝于良醫。
體育運動一方面可有效強化參與者的身心,促使其身體和心理都可以處于一種健康的狀態,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另一方面可有效強化人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其個人自信心,使其更具社會歸屬感。事實上,一個人親身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也是打開自我,走向群體、走向社會的過程。因此,身體活動除了可以提升個體身體素質之外,還能使其表現出更為顯著的社會融合,即在參與健身的實際過程中和他人建立起一種帶有信任和認同的關系,以此來形成自己的人際網絡。有關研究顯示,公司組織員工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員工之間的凝聚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健身運動的影響是全面的,一方面會對個體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會對國家和社會的管理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戰略,我國也不例外,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
要想構建起一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實現融合的知識體系,第一要素便是將全民健康的知識體系加以構建,主要原因就是全民健康的知識體系可為全民健身的實現提供理論指導。盡管現階段人們可以更為全面且立體地認識健康,即擺脫原先“無病即健康”的粗淺認知,轉變為“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全方位的健康”,但不得不說,人們尚未將與健康相關的知識體系加以融合。換句話說,現階段人們的健康知識體系尚不完全,目標體系尚未明確,所以在通向全民健康的道路上荊棘重重。第二要素是更新全民健身的知識體系,讓人們掌握最新關于全民健身的相關理論與知識。由于種種原因,體育學的人體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技能上,反而忽略了運動對人體的健康促進作用。具體來說,運動對人體機能影響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體機能如何支持更高水平的運動技能和如何減少運動性疾病或運動損傷兩方面。在學術界深化運動對疾病預防或康復作用研究的背景下,關于運動對疾病的預防或促進疾病康復的內容,其研究數量十分顯著地增加,就運動的健康促進作用,還存在研究成果缺乏的問題。鑒于此,學術界應對現有的知識結構加以重新審視,以此意識到其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從而打造一個與運動促進健康理論密切聯系的知識體系。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室外健身場地都存在硬件條件不足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可能將自身的職責充分承擔起來,從政策以及資金上保證專業體育設施得以建設完成、硬件環境得以完善,以此來保證全民健身效率獲得充分提高,廣大居民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被充分激發。
具體來說,面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且帶有一定特色的鄉鎮,可以適度引進市場機制,促使健康產品更加豐富多樣,以此來保證廣大群眾的健康需求得到多元化、個性化的滿足。政府相關機構可以通過宏觀調控,在資金以及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給予那些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個人或實體等,以投標、資格認定等方式,完善現有的體育資源,保證人們的健身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滿足,進而推動全民健身與全面健康實現深度融合。
對相關體系與機制加以完善,不僅可以為中國體醫雙向協作提供持續性保障,而且還可以促進體醫在資源上的配置與整合更加符合科學規律。完善體醫體制與政策,除了可以促使部分理論、技術及體育成果更具科學合理性外,還可以為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資源之間實現有效銜接提供更大動力。采用共筑體醫平臺、聯合攻關等方式,以此來緩解,甚至是解除醫療與體育部門之間所形成的隔閡的同時,促使其進行更為深度的溝通與合作。具體來說,各個地區的相關醫療與體育部門會在政府政策的帶領下,強化牽頭作用,推進體醫定點和網點實習、科研等合作過程的進行程度。此外,還會創建一種新的符合時代規律、滿足人們現有需求的體制測評模式,進而促使體醫在專業人才、技術資源上更為有效地整合,充分發揮各地區體醫人才優勢。體醫復合型人才,可有效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實現深層次的融合。
構建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社區服務模式,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對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社區服務機構的不足之處加以優化,同時將其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將社區人口規模、需求結構和服務半徑等因素加以綜合考慮,以此來創建出一種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社區服務機構,進而可以對政府各部門的服務事項和服務資源加以有效整合,同時為社區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服務。第二,一定要創建出一種政府購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服務的機制。這需要政府在做財務預算時,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服務納入其中。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傾斜,以此來保證這種融合服務機制得以創建成功,同時將其作用發揮出來。第三,進一步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社區服務有效供給加以擴大,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及服務的常態化,滿足各個群體在各個時期的服務需求。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推動實踐,需要搭建起一套可供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知識體系。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需要職能部門對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提供資源支持,完善“體醫融合”發展體系與保障機制,構建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的社區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