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靖雄 明宇
(南昌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在各國文化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趨勢下,體育賽事的組織與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外體育賽事可追溯歷史相對悠久,在近代發展過程中,國外體育賽事在體育賽事的形象塑造、品牌形象推廣等方面做得更為出色。大型體育賽事作為西方國家調和社會矛盾、宣傳文化理念和促進經濟增長的手段之一,二戰后得到了西方學者的高度關注,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大型體育賽事的研究已成為社會學界、經濟學界和體育學界的研究熱點之一。我國對體育賽事的理論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內容與形式的發展相對緩慢。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各類體育賽事對社會的影響力逐步變大,我國體育賽事發展勢頭趨好。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體育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以確保體育賽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從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跨學科視角對我國體育賽事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現階段我國鮮有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法(SNA)對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進行對比分析,因此筆者通過可視化Netdraw圖譜,科學梳理2016—2020年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現狀,并探討我國體育賽事研究存在的優劣態勢及優化路徑。
通過中國知網高級檢索功能,設定主題“體育賽事”,時間區間設定為“2016—2020 年”,來源類別為CSSCI,語言選中“中文”,截止時間為2020 年10 月11日,檢索到599 篇有效中文學術期刊;語言設置為“外文”,截止時間為2020 年10 月11 日,檢索到1017 篇相關外文文獻。
該文主要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使用Ucinet6.0 軟件,分別構建樣本中的作者與關鍵詞的關系矩陣,通過Netdraw圖譜的K-核、中心性、網絡密度分析,對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者團體合作關系、前沿研究者、研究重點領域等方面作出分析,從而直觀地呈現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的差異。
利用軟件Keywordcount 進行詞頻分析,為避免形成的網絡圖譜過于復雜,選定頻率不小于2 次的作者與關鍵詞作為該文的樣本數據,隨后利用Ucinet 6將樣本數據二值化處理并分別建立矩陣。
社會網絡是指社會行動者及其關系的集合。網絡密度已經成為社會網絡分析最常用的一種測度,能夠測量網絡節點之間聯絡的密集程度,也代表團隊成員彼此關系的平均強度,團隊成員之間互動次數越多,則密度越大。網絡密度還受到網絡節點數的影響,一般來說,節點數越多,密度越小。標準差體現的是分布的均勻程度,標準差越低,網絡分布越均勻。通過分析網絡密度與標準差,可反映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的整體現狀與規模。
2.1.1 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者網絡對比分析
作者是科學研究工作的主體,其科研能力直接決定著科研產出的數量和質量。導入作者矩陣發現,國外作者的網絡密度和標準差更低,整體網絡結構分布更均衡,網絡結構離散度更低。據Ucient6 的核-外圍分析發現,國內核心作者數僅為6人,國外核心作者有109 名(見表1)。核心作者在學科中發揮著導向作用,不斷將學科研究推向新的縱深。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者指標均低于普賴斯定律50%的指標,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但能從數據得知,我國體育賽事研究者整體上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
表1 作者整體網絡數據
2.1.2 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網絡對比分析
文章的關鍵詞可以反映研究主題,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與總結,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分析,可以看出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的變化,反映出這一研究領域作者所具有的共識與共同的關注。應用Ucient 6的核-外圍功能,導入關鍵詞數據發現,國外有關體育賽事的文獻關鍵詞密度、標準差更低,因此國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網絡結構上更為勻稱,國外體育賽事研究的熱點范圍較廣(見表2)。通過發展體育項目,積極組織開展相關體育賽事活動,使體育賽事全面回歸大眾健身需要,這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視角詮釋了體育賽事所具備的價值。雖說近年來我國體育賽事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與國外相比,國內體育賽事研究的廣度仍需提高。
表2 關鍵詞整體網絡數據
2.2.1 相關概念的闡述
對某個領域的發文作者進行可視化分析,是確定該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的重要方法,也能反映該領域內研究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情況。關鍵詞能夠較為直接地反映和概括一篇文章的主題和內容,可視化關鍵詞數據能夠深入地探究出當前研究的領域格局與演化態勢。K-核分析是根據節點的點度來探尋網絡中凝聚子群的方法,所謂K-核是指網絡中的最大子網絡。圖譜中節點顏色相同,代表K-核指數一致,節點之間有連接,說明彼此之間有互動。中心性是指個體與其他個體直接連接的數量,個體與其他個體連接的數量越多,說明中心化程度越高,同時也表明此個體在整個網絡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在Netdraw圖譜中,節點的大小與中心性成正比關系。為了多維度探究體育賽事研究的團隊互通現狀以及當前體育賽事研究各領域之間的關聯性,該文以點度中心性與K-核為指標,去除K-核指數較低數值(0 與1)的節點,分別導出K-核指數最大的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者與關鍵詞網絡后,從網絡結構模型的角度,可視化分析網絡中的內容。
2.2.2 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者Netdraw 圖譜對比分析
(1)國內體育賽事研究者Netdraw 圖譜分析
由圖1 可知,國內作者網絡中K-核指數最大的集群有3個,并且都是由5位作者構成,除去K-核指數最大的3個網絡發現,我國體育賽事研究碎片化的現象,研究團體過小且分散,小團體之間聯系不緊密,“知識孤島”的現象嚴重。知識孤島擴大了信息孤島的內涵,指的是作為知識的擁有者,彼此之間所造成的信息溝通不暢,各自孤立,知識不能共享的現象。如今體育賽事自身發展與外學科的交流日益增多,其功能和意義都進一步擴大,體育賽事研究已然形成了與法律、傳媒、市場研究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體系,知識孤島的存在不利于探討體育賽事相關因素之間的聯系,長期保持這種現象會導致體育賽事研究出現“小作坊”的研究格局,難以適應當今體育賽事市場化的趨勢。
圖1 國內體育賽事研究者Netdraw圖譜
(2)國外體育賽事研究者Netdraw圖譜分析
圖2 中能看出,國外體育賽事研究者總體網絡節點數量巨大,彼此鏈接緊密的大集群多,鮮有少于3個節點形成的子群,“孤島現象”并不嚴重。其中,K-核最大的子網絡只有1 個,由8 個節點組成,研究者彼此間的合作度也更為緊密,子群之間的互通性良好(見圖2左圖)。國外研究者網絡中,節點最大的作者是O'Reilly(中心性為9)(見圖2 右圖),處于K-核第二大的網絡中,這與我國體育賽事研究者的網絡特征不同,點度中心性最高的作者不在K-核指數最高的網絡,進一步說明了國外體育賽事研究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分布更加均衡。
圖2 國外體育賽事研究者Netdraw圖譜
2.2.3 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Netdraw 對比分析
(1)國內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Netdraw圖譜分析
導出國內體育賽事關鍵詞矩陣數據,并將K-核最大的網單獨支離,可以看出,國內體育賽事研究的涉及面大多聚集在體育管理、體育產業、全民健身、體育經濟、體育強國等。與體育賽事構成連接的關鍵詞不乏有相關時政的方面,如一帶一路、體育強國、全民健身等,這說明我國體育賽事的研究緊跟時政(見圖3)。在我國,體育賽事更像是一個由政府提供并服務于社會大眾的特殊產品,體育賽事研究的應然屬性更為突出。在微觀領域,與體育賽事、大型體育賽事有連接的關鍵詞涉及上海、海南省,這反映了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之間的關聯逐漸被更多學者關注。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都提出創建“體育城市”“體育小鎮”,已經有部分學者佐證了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通過體育賽事效應達到提升城市經濟活力與文化傳播能力的目的。在跨學科研究領域,有關管理、經濟、民族等,這類詞眼與體育賽事連接緊密,這說明國內體育賽事的研究理論正趨于多元逐步深化。
圖3 國內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Netdraw圖譜
(2)國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Netdraw圖譜分析
由圖4 可知,國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K-核最大的網絡中節點數量相對更少,除去K-核最大的網絡外,網絡中還有中心性較大的節點(青少年奧運會)。K-核最高的子網絡中涉及環境、生活質量、認同度等關鍵詞,這反映出體育賽事的負面影響在國外體育賽事研究版圖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如此,國外體育賽事研究所涉及關鍵詞,具體到運動項目,如Football,有關于健康方面的Illness,Injury,還有傳播賽事需要的媒介Tiwtter,國外體育賽事的研究領域更為集中于體育賽事的構成元素,內容上包括了競技項目、贊助商、傳播手段等,同時也兼顧了環境、服務質量等跳脫體育賽事的人文社會層面研究。宏觀來說,國外體育賽事的研究“內外”結合更為均衡。
圖4 國外體育賽事研究關鍵詞Netdraw圖譜
縱觀關鍵詞Netdraw 圖譜,國內外體育賽事研究,雖說在大型體育賽事、體育管理與體育旅游3 個領域中有共同之處,但國外研究大多朝著賽事的服務應用方面演化,研究層次更為深入。我國則較少從運動競技項目的角度去研究體育賽事,體育賽事的研究趨于社會化、經濟化,這容易導致內在功能的研究被忽略,體育賽事的收益性與社會性被逐漸放大,研究學科分化路徑受限。除此之外,還能看出國外對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研究開展程度處于領先地位,如今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了“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這說明在當今政策與環境支持下,體育賽事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發展將受到更多關注。
(1)從網絡密度與結構上來看,我國體育賽事研究團體分散且聯系不緊密。相較之下,國外作者團體的獨立性更高,體育賽事方面的研究涉及層面更廣、規模更大。
(2)國外對青少年奧運會的研究熱度與研究深度都領先于國內,國內體育賽事研究對青少年的探索還存在不足。
(3)我國體育賽事的研究表現出較高的應然屬性,切入點與政策密切相關,研究重心趨于社會化,體育賽事構成元素的功能性研究較少。
(1)我國的體育賽事研究者應該減少資源配置上的浪費,合理地分享團隊間的知識成果與創新思想,致力于保持高互動度的同時,注重對學科進行深度的挖掘與廣度的開拓,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知識孤島的形成。
(2)在我國現階段體教融合的背景下,借鑒國外體育賽事研究的經驗,關注我國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發展與完善,對促進“體教融合”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如今我國體育賽事正處于轉型期,應加強體育賽事自身內在影響因素的研究,從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不同項目的賽事進行探究,削弱主體分化現象。以賽事本身為核心,不斷從實踐領域分化其衍生功能,用實質性的理論研究提升我國體育賽事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