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惠 程京 彭爽 嚴小宏
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紊亂,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WHO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47億人患有DM,預計到2030年,DM將成為全球第七大死因。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一個簡單且廉價的參數,可識別高危DM不良預后病人。研究表明,RDW與門診病人的HbA1c顯著相關,可預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發生[1]。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一種新的、簡單且廉價的臨床炎癥指標[2],可作為慢性疾病的全身炎癥標志物以及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良預后的預測因子。此外,有研究表明NLR可反映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糖尿病腎病不同階段的炎癥狀態。但目前關于RDW及NLR在DM中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探討RDW與NLR預測T2DM病人不良預后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納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16例T2DM病人。納入標準:(1)T2DM診斷滿足《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2)年齡>60歲;(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急性感染或炎癥、白細胞增多癥、白細胞減少癥、嚴重貧血、慢性感染、慢性全身炎癥性疾??;(2)近期服用影響白細胞數量的藥物;(3)未控制的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所有參與病人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一般資料收集 記錄病人的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BMI、DM病程)及實驗室檢查指標[FPG、HbA1c、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LDL-C]。使用Beckman-Coulter Gen-S系統設備(Beckman-Coulter Inc.)分析全血細胞計數。從病人的全血細胞計數中記錄RDW水平,NLR為中性粒細胞絕對數與淋巴細胞計數的比值。
1.3 終點定義 主要終點指標為出院后是否發生全因死亡。次要終點指標為DM病人慢性并發癥的患病情況,主要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神經病變[3]。

2.1 入組病人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316例DM病人的臨床資料,隨訪時間為(46.22±11.48)個月,失訪13例,最終納入303例。303例病人中,發生全因死亡71例(23.43%),其中心源性死亡41例(13.53%),根據是否發生全因死亡分為死亡組(n=71)及生存組(n=232)。死亡組年齡(71.12±4.33)歲,女性占45.07%(32/71),BMI為27.92±3.87,DM病程為(18.77±5.11)年;生存組年齡(69.46±5.33)歲,女性占58.19%(135/232),BMI為28.17±5.14,DM病程為(16.44±4.98)年,2組一般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實驗室指標比較,FPG、HbA1c、ALB、Cr、RDW及NLR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死亡組與生存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2.2 RDW、NLR與其他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RDW、NLR與FPG、HbA1c、Cr呈正相關,與ALB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RDW、NLR與其他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
2.3 RDW及NLR預測T2DM病人全因死亡風險的價值 RDW、NLR預測T2DM病人全因死亡風險的截斷值分別為13.2%、6.13%,兩者聯合預測的靈敏度為81.69%,特異度為85.78%,AUC為0.903,均較單獨指標高,見表3。

表3 RDW和NLR預測DM病人全因死亡的價值
2.4 RDW及NLR預測T2DM病人并發癥的價值 根據表3中RDW、NLR的截斷值對病人進行分組,1組為RDW≤13.2%及NLR≤6.13%;2組為RDW>13.2%或NLR>6.13%;3組為RDW>13.2%及NLR>6.13%,比較3組病人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3組較1組發生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比例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RDW及NLR在T2DM病人并發癥中的價值(n,%)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DM發病率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老年人DM中T2DM占95%以上,且在未來將進一步增加[1-2]?;谀壳霸絹碓礁叩睦夏闠2DM患病率,T2DM并發癥已成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及時識別預后不良的老年T2DM病人,對其進行危險分層尤為重要。
近年來,研究者們對炎癥標志物在DM及其并發癥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感興趣。既往研究表明,RDW可作為潛在的新型生物標志物用于評估DM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且其水平與HbA1c水平正相關[4],本研究也發現RDW與FPG、HbA1c均呈正相關,提示RDW可能反映老年T2DM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此外,還有研究發現RDW和RDW/平均紅細胞體積比值能預測DKA的發生[5-6]。Assulyn等[7]提出,RDW可預測DM病人微量蛋白尿的發生風險。因此,本研究探討了RDW在老年T2DM病人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RDW預測T2DM病人全因死亡的截斷值為13.2%,靈敏度為78.87%,特異度為68.10%,AUC為0.795,提示RDW水平對于全因死亡風險高危的老年T2DM病人具有一定預測價值。RDW與DM相關的主要原因為:在高血糖的刺激下,機體可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降低紅細胞的成熟率,進而縮短了紅細胞的壽命[8-10]。此外,高血糖可增強細胞膜的糖基化作用,降低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進而增加紅細胞形態大小的異質性[11-13]。
趙瑛等[14]研究了NLR對老年T2DM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預測價值,結果表明NLR越高,老年T2DM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就越大,且其心功能不全分級越高。Duman等[15]比較了DM病人和健康對照者的NLR,并觀察了NLR和HbA1c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NLR水平升高提示病人存在潛在的葡萄糖代謝受損,且除HbA1c外,NLR可作為T2DM病人血糖控制水平的標志,本研究結果也顯示NLR與FPG、HbA1c呈正相關,證實了上述結論。Fawwad等[16]探討了T2DM病人NLR與微血管并發癥的關系,結果顯示,與無并發癥的T2DM病人相比,有微血管并發癥的T2DM病人的NLR是其1.14倍,該研究認為NLR是一種有效、便宜且易于獲得的炎癥標志物,可作為T2DM病人微血管并發癥的重要預測因子。因此,本研究探討了NLR在老年T2DM病人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NLR預測老年T2DM病人全因死亡發生風險的截斷值為6.13%,靈敏度為88.73%,特異度為64.66%,AUC為0.838,提示NLR對于全因死亡風險高危的老年T2DM病人具有一定預測價值。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RDW聯合NLR對老年T2DM病人全因死亡的價值,結果顯示二者聯合預測老年T2DM病人全因死亡的價值高于單一指標預測。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RDW>13.2%且NLR>6.13%的老年T2DM病人較RDW≤13.2%及NLR≤6.13%的病人更易并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經病變。
本研究可為DM全因死亡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研究對象存在選擇偏倚;其次,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在電話隨訪過程中存在病人回憶偏倚。因此需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探討RDW及NLR在DM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