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程明慧 卜小麗 許明慧 韓夢蝶 李惠菊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人口占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人口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僅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響,而且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在此背景下,全社會更應關注老年人社會適應問題[2]。Roy適應模式由美國著名護理理論家Sister Callista Roy于20世紀70年代正式提出[3],其認為人是一個包含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的適應系統,護理的目的就是根據病人表現出的無效反應收集刺激源,調控個體身心應對機制,提高人的適應水平和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健康[4]。運用Roy適應模式可以促使老年人面對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積極調節自身心態來適應老年生活,進而提高生活質量[5]。鑒于Roy適應模式對于老年護理的重要價值,現就Roy適應模式在老年護理中的發展及應用現狀進行綜述,以期為護理工作者對老年人的護理提供借鑒。
Roy適應模式最初有感于住院兒童強大的生命恢復能力和對自身變化的適應潛能,后來Roy將Bertalanffy的一般系統論、Selye的壓力理論、Lazarus的壓力與應對模式、Helson適應理論有機地提取與融合,不斷完善后提出了Roy適應模式理論的核心內容[6]。Roy適應模式認為,人是一個整體的適應系統,該系統由輸入、控制過程(應對機制)、效應器(適應方式)、輸出和反饋這五部分組成。人類通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賴4個方面的效應器使機體適應系統對來自內部和外部刺激的輸入進行調節控制,最終輸出為適應性反應或無效反應,通過對無效反應進行干預,來適應個體/群體反應,保持個體和環境轉變并最終促進健康[7]。
2.1 Roy適應模式在國外老年護理中的應用情況
2.1.1 臨床實踐:Roy適應模式自提出以來便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研究者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臨床不同疾病的老年病人并開展評估和干預。Lok等[8]針對AD病人運用基于Roy適應模式的認知刺激療法,結果顯示該療法可以提高AD病人的應對和適應能力、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Flanagan[9]在與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和家屬的討論中,從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自我依賴4個方面完成對病人疼痛和情緒的評估,促進病人家屬對病人持續疼痛和情緒的理解。Salazar-Barajas等[5]基于Roy適應模式對老年慢性病病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積極老齡化取決于他們自己面對衰老和疾病帶來的變化和挑戰的能力。護理工作者可以通過對影響積極老齡化的因素進行分析,來促使老年人積極應對衰老。Johnson等[10]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用音樂干預來預防創傷ICU和創傷骨科病房的老年病人譫妄的發生,結果顯示音樂干預對預防老年病人譫妄具有良好的效果。上述研究結果提示,Roy適應模式可用于臨床實踐,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2.1.2 教育研究:Roy適應模式通過護理活動來促進人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和恢復病人健康,其也可被用于護理教育中。Rogers等[11]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指導老年人健康促進干預項目的制定中,為臨床醫生制定增加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干預措施提供了理論模型。Tallier等[12]基于Roy適應模式為20例慢性病病人制定為期8周的健康生活干預計劃,發現病人干預后的BMI、腰圍、自我報告血糖等均較干預前有了顯著的變化,提示以Roy適應模式為指導的健康生活干預計劃可能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相關風險,有助于老年人學習新的健康行為和自我管理方法。上述研究說明,以Roy適應模式為指導,可以促進老年人健康行為的轉變,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供有利的借鑒。
2.1.3 護理科研:可通過構建基于Roy適應模式為基礎的特異性評估工具來指導護理研究和實踐。Zhan等[13]根據Roy適應模式構建了自我一致性評估量表(Self-Consistency Scale,SCS),用來評估老年人的自尊、自我意識、社會性焦慮以及自我概念的穩定程度,結果表明SC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Zhan[14]還基于Roy適應模式評價聽力障礙老年人的認知適應過程與自我一致性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聽力障礙老年人的認知適應過程與自我一致性呈正相關,護士可以通過了解認知過程來促進老年人的有效適應。Tsai等[15]參考Roy適應模式構建了慢性疼痛理論,通過對老年關節炎病人的心理過程進行研究,得出該理論可以用來解釋慢性疼痛對老年關節炎病人的影響,并強調了慢性疼痛在抑郁癥發展中的重要性。綜上,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研究基礎進行評估工具的研制,可為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的評估提供有效的方案。
2.2 Roy適應模式在我國老年護理中的應用情況
2.2.1 臨床實踐:雖然目前Roy適應模式在我國研究的深度仍然有所局限,但近年來我國學者在護理實踐中進行了多次的摸索和改進,其中臨床實踐的應用在各個領域中所占的比例最大[16]。通過文獻檢索發現,Roy適應模式可應用于多種老年慢性疾病,如降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指標[17]、控制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水平[18]。此外,曹艷等[19]將Roy適應模式與延續性照護模式結合起來對老年慢性病病人進行干預,證實了該模式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生活狀況,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上述臨床實踐研究都表明Roy適應模式的有效性,其能夠更好地指導護士對老年病人進行護理工作。
2.2.2 教育研究:近年來,我國學者已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老年護理課程的設置中。顏君[20]在中國老齡化的背景下基于Roy適應模式構建《老年護理學》教學體系,通過Roy適應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結果顯示通過構建此體系可以將《老年護理學》的特色和優勢凸顯出來,提升教師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oy適應模式也被用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中。陳亞明等[21]基于Roy適應模式對老年人使用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健康教育的適應性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Roy適應模式提高了老年人對新形勢健康教育的適應性。上述研究提示,Roy適應模式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可以為護理教育者開設適應老齡化的老年護理課程、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指導。
2.2.3 護理科研:我國很多項老年護理研究都是在Roy適應模式的指導下進行的。李立偉[22]參照Roy適應模式編制了老年殘疾人家庭照顧者角色適應調查問卷,從照顧者的身體狀況、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和照顧能力4個方面來調查老年殘疾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適應情況,結果發現家庭照顧者角色適應情況欠佳。Roy適應模式還被用于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周佳瑩等[23]運用Roy適應模式對不同心理特征的老年人實施心理舒適護理,達到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為以后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提供借鑒。隨著Roy適應模式研究在我國的不斷深入,研究類型不僅有量性研究,還有了質性研究。李立偉等[24]基于Roy適應模式對老年殘疾人家庭照顧者進行訪談,發現家庭照顧者身體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壓力大、照顧能力不足、渴望支持,為未來更好地開展社區服務提供了方向。陳燕婷[25]在Roy適應模式視角下對引起老年血透病人適應過程中的主要刺激、適應方面、調節過程影響因素等環節進行分析,發現老年血透病人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賴等方面均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進而結合生態系統理論指導,探討為老年血透病人提供服務的策略。然而基于Roy適應模式評估工具的開發,我國老年護理領域涉及很少。
3.1 國內老年護理研究群體的針對性不夠 隨著老齡化的進展,老年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慢性病老人的用藥、社區老人照護等成為老年人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且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26]。研究者應該借鑒現有的研究對這些問題人群進行針對性的評估,拓展相應的研究,來服務更多的老年特殊人群及團體。未來研究可以探索基于Roy適應模式在老年病人及其照顧者中的應用,以及在老齡化社會與環境中如何運用Roy適應模式來滿足更高層次的老年護理需求,為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3.2 我國學者對Roy適應模式認識不夠全面 Roy適應模式在老年護理運用的過程中,側重對病人產生的無效反應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從而使病人產生適應性行為,但對預防無效反應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27]。學者可以尋找病人產生無效反應的原因,通過增加健康教育等方式避免發生無效反應來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3.3 國內基于Roy適應模式測量評估工具較少,缺乏延伸 隨著Roy適應模式發展逐漸成熟,其在護理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國外基于Roy適應模式開發了很多評估工具,同時在各種人群中也得到了驗證。但是我國Roy適應模式在老年護理中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Roy適應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實踐的探索,針對Roy適應模式中相關變量如何進行評估的研究很少,缺乏相關的、科學的評估工具。此外,在指導老年護理實踐過程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學上的探索,對測量工具的研究極少。在對試驗結果進行評定時,對比干預前后的護理效果,用的是較為成熟漢化的國外評估工具,如“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抑郁自評量表(SDS)”、“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等,沒有對Roy適應模式進行深入研究[28]。研究者可以結合我國社會經濟醫療發展現狀、人口學特征等方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評估工具和理論,推動Roy適應模式在我國老年護理學中的發展。
3.4 護理研究領域局限,文獻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雖然已有部分研究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老年護理領域中,但是總體上文獻質量不高[29]。我國對臨床護理關注度較高,但是針對護理科研和護理教育領域的研究仍較缺乏。用護理理論指導實踐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30]。護理研究者應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借鑒國外經驗并意識到Roy適應模式對于老年護理的重要意義后,多撰寫高質量、高水平的文章,來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