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夢 王 林
武漢理工大學體育部,湖北 武漢 430070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我國傳統體育項目武術走向了新的高度,在此期間,“北京武術比賽”致使中國競技武術第一次真正與世界奧林匹克接軌,武術也由此逐漸打開國際化發展道路,成為了體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的提出,武術跟隨國家戰略的步伐,相繼頒布了武術“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作為武術發展的行動綱領,為武術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事實證明,在武術發展規劃的引導下,武術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競技武術對標奧運、推進標準化建設,國際國內賽事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社會武術蓬勃發展,全球武術網絡賽事活動發揮重要作用。國際推廣與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高級別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活動豐富多彩。同時,武術亂象治理也取得實效,構建了全國武術賽事活動監管網絡、青少年與學校武術融合銜接、武術科研和學術活動成果豐碩、武術產業和職業化賽事也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此可知,當代武術的發展需要政府對其發展路徑進行一定的布局,才能充分調動有利于武術發展規劃的社會資源,進而推動武術事業的發展,從2016年《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的發布到如今的《“十四五”武術項目發展規劃》的提出,都在不斷激發武術發展的活力和頑強的生命力。但我國現有的武術發展政策與管理體制均脫胎于原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模式,以往武術政策在制定過程中對路徑、心理以及行為方式的依賴依然存在,強制性的“自上而下”觀念也沒有徹底改變,在武術政策制定過程中缺乏相關理論的指導,由此制約了武術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武術的改革與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和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武術政策迎來了從管理制度到社會服務能力的重大變革,武術政策規劃涉及多方面的建設,結合時代發展及時代需要,探究武術發展政策制定規律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下一階段武術發展規劃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議,提高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政策工具是政府制定政策時常用的一種方法,政府選擇不同的政策工具對于目標的達成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政府各部門以體育政策工具為主要手段和技術手段,選擇和規范體育管理和服務,是政府處理體育相關問題,實現體育公共政策的預期目標,是連接政策目標與政策成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20世紀80年代,體育政策工具的研究就已經在我國開展,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運用政策工具對各類體育政策中的問題、現象以及發展規劃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其成果也較為顯著,根據以往學者對其他體育項目的政策工具研究以及選取的武術發展規劃中的文本內容,本文選取Roy.Rothwell和Walter.Zegveldd的供給型政策、環境型政策、需求型政策工具分類方法對武術發展規劃政策進行研究。與其他政策工具相比,這一政策工具不僅削弱了一般政策工具的強制性特征,而且強化了政府在創造環境中的作用,減弱了政府在實施過程中作為控制者和參與者的作用。這種分類方法可以根據政策工具對主客體影響的差異,全面的分析武術發展規劃政策中所涉及的各類政策工具。
武術發展規劃政策指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根據武術發展的現實情況,利用國家權力和政府可調動的資源實現在一定時期內的武術發展目標,統籌安排與武術發展相關的社會行為,以政策形式有選擇性的對其進行安排和引導。武術發展規劃政策不僅要關注政策制定者,即政府,還要重點關注政策實施領域,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實施領域較為廣泛,包含競技武術、社會武術、學校武術以及武術產業等多領域的實施,這與Roy.Rothwell和Walter.Zegveldd提出的三類政策工具不謀而合。供給型、環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有助于武術發展政策更好的實施,對于政府主導的地方武術相關部門具有可操作性,從資源上也更容易整體布局分配。
因此,本研究引用Roy.Rothwell和Walter.Zegveldd提出的政策工具作為框架對本文進行分析,將武術發展規劃政策分為3個類別:供給型、需求型、環境型(見圖1),對體育總局官方發布的武術發展規劃政策進行分類研究。
圖1 政策工具對武術發展規劃的作用示意圖
本研究的政策文本數據來自中國武術協會官方網站,根據本研究的目的以及政策文本的代表性,選取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和《“十四五”武術項目發展規劃》兩份政策文件,每個相關政策條款都將作為內容分析的基本分析單元進行編碼,編碼格式按照“政策文本編號—一級條目編號—二級條目編號”的順序排列。類似的一句話若表述意思相同可共用同一個編碼,若表述意思可再細分為多層意思,則相應地依次編寫多個編碼。最終共獲得286條符合主題的條款。為了確保編碼的準確性,本文的內容編碼由本人以及同樣熟悉政策文本分析的組員在不同時刻分別獨立進行編碼,編碼結束后統計不同判斷者的分析條款,如編碼一致方可確定;如有不一致,雙方協商形成最終內容分析編碼表。
表1 武術發展政策文本內容分析單元編碼表
本文主要借鑒Roy.Rothwell和Walter.Zegveldd的政策工具分類方法,將我國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武術發展規劃政策作為分析內容,通過Nvivo11軟件編碼共計286條,細分為需求型、環境型、供給型共13種政策工具。
3.2.1 供給型政策工具
供給型政策工具包括大量的資金支持和贊助,對于相關內容科技開發和研究,對于項目所需要的人才進行培養和引進,對項目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供給型政策工具對武術發展規劃具有直接推動作用,具體包括場地設施、科技支持、教育培訓、資金投入以及信息服務5個方面(表2)。
表2 供給型政策工具分類及定義
3.2.2 需求型政策工具
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政府為了刺激武術發展市場活力和激發武術發展動力,減少外界因素對武術發展的市場阻礙,引導社會力量、政府組織機構積極參與的舉措及方式,對武術發展規劃政策具有拉動作用。該政策工具具體劃分為貿易管制、體育采購、服務外包和海外交流4個部分。
表3 需求型政策工具分類及定義
3.2.3 環境型政策工具
環境型政策工具是政府為了完善武術發展規劃而制定的目標、法規及各種制度措施等,為武術創造適宜發展的環境,從而間接推動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實施。該政策工具具體包括4個方面:目標規劃、策略性措施、法規管制以及金融服務。
表4 環境型政策工具分類及定義
本文主要針對體育總局2016年官網發布的《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及2019年官網發布的《“十四五”武術項目發展規劃》兩個政策文件進行分析,運用Nvivo軟件整理出286條條目,通過對其分析歸類,發現三類政策工具使用頻率參差不齊,具體分布情況統計如下:武術發展規劃政策中環境型政策工具占百分之五十六,供給型政策工具占百分之三十,需求型政策工具占百分之十四,使用比例差異較大。表明政府在武術發展規劃上更加注重通過創造適宜武術發展的環境來推動武術的發展,環境型政策工具被頻繁使用的原因:一是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二是為了改善體育發展環境,建立良好的環境基地。其次是供給型政策工具,使用頻率相對較少,表明政府在武術發展規劃上的供給力度明顯不足;使用頻率最少的是需求型政策工具,僅占14%,說明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需求型政策工具在武術發展規劃上的重要性,忽略了需求型政策工具在減少武術發展外界阻礙的拉動作用。
4.2.1 供給型政策工具
在供給型政策工具百分比分布情況圖中,子工具使用頻率最多的是科技支持,占39%,其次是信息服務和教育培訓,分別占比23%、21%,場地設施和資金投入使用頻率最少,僅占9%和7%。
從具體數據來看,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運用還是十分重視的。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政府加大科技支持的供給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在體育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對于競技武術的發展顯的至關重要,武術“入奧”需要結合科技的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武術發展是必由之路。除了競技武術以外,學校武術、社會武術以及武術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科學技術是武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現代體育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武術的科技化水平越來越成為綜合實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同時,信息服務和教育培訓的供給投入力度稍微適中,但場地設施和資金投入力度過于欠缺,說明政府對于武術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重視。
圖2 供給型政策工具百分比分布情況
4.2.2 需求型政策工具
在需求型政策工具百分比分布情況圖中,子工具使用頻率較高的是貿易管制和海外交流,分別占比42%、39%,其次是體育采購,占比15%,服務外包使用頻率最少,僅占4%。
圖3 需求型政策工具百分比分布情況
需求型政策工具在整個政策工具中僅占14%,使用頻率嚴重不足,說明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還不夠。在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布結構中,貿易管制和海外交流使用頻率最多,主要原因是政府為了打造武術品牌賽事,促進武術產業穩定發展以及武術國內外發展政策需要而頒布實行的各種制度,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正是當下國家所倡導的武術傳播路徑,且在此方面的高頻率應用為武術的對外貿易活動實現有效的管理起到了間接拉動作用,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商積極支持武術建設。海外交流的主要目的是拓展武術海外市場,為武術的發展爭取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體育采購和服務外包能夠間接刺激武術的發展,對武術市場起主導作用,這是發展體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但政府對這兩個方面涉及較少,也表明了我國武術市場目前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4.2.3 環境型政策工具
在環境型政策工具百分比分布情況圖中,策略性措施使用頻率最高,占比50%,其次是目標規劃和法制管制,各占比25%、24%,金融服務涉及最少,僅有1%。策略性措施在環境型政策工具中占比50%,可見策略性措施的重要性。在武術發展規劃中,策略性措施具有確切的目的性,政府對策略性措施的頻繁使用表明了政府急于為武術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但僅靠大量的策略性措施不足以構建武術長期發展所需要的條件,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任何一種政策工具都需要與其他政策工具相匹配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單一的政策工具并不具備合理性,且策略性措施只是一個短期行為,不具有規范性,無法推動武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規劃和法規管制兩者結合都沒有策略性措施的占比多,表明政府雖然對目標規劃和法規管制有所涉及,但并沒有過多的重視,武術發展需要通過目標進行引領、法規進行規范才能擁有一個和諧、公平的發展環境。金融服務涉及較少,表明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金融服務政策的重要性,事實上稅收金融的優惠政策可以吸引和激勵社會力量的參與,為武術發展提供資金扶持。
基于政策工具視角下對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三類政策工具結構分布不均,每種政策工具的應用情況不同。就整體而言,國家體育總局2019年發布的《“十四五”武術項目發展規劃》和2016年頒布的《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來看,環境型政策工具應用廣泛。說明政府更傾向于通過創造適宜武術發展的環境來間接拉動我國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有效實施,策略性措施和法規管制在環境型政策工具中分別占比50%和24%,從側面體現出我國武術發展規劃政策過于依賴政府,還未擺脫舉國體制“一攬式”的弊端。環境型政策工具應用高于供給型政策工具顯得政策工具結構有些本末倒置,與其頒布大量策略性措施,倒不如加大供給力度,從當下武術發展最為需要的場地設施和健身服務體系入手,真正從實際上推動武術發展。環境型政策工具和供給型政策工具所發揮的效果都要低于需求型政策工具。因此政府應順應社會發展,結合武術發展現狀改變一下政策工具結構,擴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應用范圍,拉動武術進一步合理化、科學化發展。
5.2.1 優化環境型政策工具,提高執行力
環境型政策工具在武術發展規劃應用中,內部要素分配比例嚴重不均。基于策略性措施在現實中缺少可行性,政府部門需要明確相關規定的具體要求,增加具體的可實施內容,提高策略性措施的執行力,避免武術發展規劃在環境型政策工具中“喊口號”的現象。同時,也要提高金融服務和目標規劃的使用比例,發揮環境型政策工具對武術市場的激勵作用,優化配置環境型政策工具。
5.2.2 改善供給型政策工具,加強各方面力度投入
在供給型政策工具中,政府偏向通過科技支持來促進武術的發展,其次是信息服務和教育培訓,但資金投入力度和場地設施建設極度缺乏。因此,武術發展規劃政策在后續規劃政策中要對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使該類工具可以為武術發展規劃更有效的應用。
5.2.3 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增強導向作用
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率與環境型政策工具、供給型政策工具相比過低,且與二者建設不匹配,不利于武術發展規劃政策的協調發展。需求型政策工具應多被政府所用,在貿易管制上實施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武術市場化協作,加強武術國際化賽事合作,推廣武術國際化發展。在體育采購和服務外包上,強化采購范圍和外包事項,擴大武術產業化和市場化需求,強化需求型政策工具對武術發展規劃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