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鵬 趙 岷
1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2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校園足球是指從小學開始,將足球課引入體育教學中,以培養青少年的足球興趣為重點,普及、提高足球知識技能,在普通中小學校中廣泛開展的全國性青少年足球活動。青少年是我國足球發展的基礎和希望,推動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和訓練,不僅有助于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積極健康的人格。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自2009年校園足球開展以來,筆者通過對教育部、體育總局等網站搜索相關制度文件,得出2009年至2014年校園足球的文件主要由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等出臺政策,2014年在教育部主導校園足球后,校園足球相關文件主要由教育部制定并頒布,并且二者在校園足球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等方面有著明顯不同。陳軍,李獻青提出我國校園足球戰略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籌備階段;“十百千工程”建設階段;普及與提高階段。而筆者根據相關文件的梳理認為校園足球根據行政主體實施對象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2009年至2014年,此階段為體育總局與教育部雙重主導下的校園足球的探索時期,在此時期,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百廢待興,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校園足球的發展迎來了黎明的探索時期,盡管這時期取得的成績收效甚微,但是作為一個過渡時期,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2014年至今為由體育總局與教育部雙重主導變為以教育部為主導的校園足球大發展時期,此時期在全國青少年師資力量、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提前3年完成2萬所的目標等方面均有建樹。但是在取得諸多碩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以理性的態度認清楚校園足球開展中依舊存在的缺點與不足,認清楚其在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中國的金牌數量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體育大國,但做到體育強國依然有較大差距。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被譽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發展的軟肋。2009年中國足壇的腐敗問題、假球、黑哨等現象對于本就脆弱的中國足球無疑更是雪上加霜。沒有哪一項運動會遭到全國人民如此的關懷,因此,振興中國足球,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結民族凝聚力,提供國家和民族威望,促進經濟發展,弘揚中國精神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中國足球后備人才嚴重短缺,因此,校園足球成為培養足球后備人才的“排頭兵”。至2009年校園足球開展以來到2014年,校園足球在培養足球后備人才方面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總體上對中國足球的影響甚微,對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的推動也比較小,其中原因是多樣的:有經費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有場地設施受限的問題,有師資短缺的問題等等,明確校園足球發展的目標,制定一個衡量標準,規劃正確的發展方針路線,如: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試點學校,試點縣(區)及每年完成多少所目標,將會對校園足球發展目標的實現指明方向。
隨著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以及《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相關校園足球工作意見政策的出臺,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校園足球工作也開始由體育總局與教育部雙重主導轉變為由教育部擔任主導。習近平作為國家領導人,也在多種場合強調加強青少年足球發展,校園足球成為中國足球改革的“先行者”。但是,校園足球實際上并不是某一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國家體育局和教育部等多個部門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校園足球工作。具體來說,在校園足球工作中,主要是由教育部主導校園足球工作,加強課程設定,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考試招生政策,確保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機制的順利實施。體育總局要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做好裁判員或教練員,并組織好足球比賽工作,制定競賽規程與評價的標準。財政部需要加大撥款力度,合理安排校園足球專項經費。國家發改委要把場地設施的建設納入到新建居民區以及城鄉規劃建設中。也就是說,校園足球的開展,需要在教育部的主導下,各部們進行聯動,并充分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建設多元治理、跨界整合的良好局面。只有這樣,校園足球才能形成一股凝聚力。4年來,在以教育部為主導的校園足球取得碩果,其中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開展數量由2015年的8651所到目前的20218所,校園足球試點縣(區)超過100多個。為保障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順利實施和保障其質量合格,在師資力量方面除了加強對現有師資的培訓外,還聘請外籍教師,制定教學指南和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促進校園足球運動項目的落實和對足球運動技能進行評價。可以說,在教育部的主導下,校園足球開展的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各項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善。
3.1.1 校園足球場地設施
在足球運動的開展過程中,足球場地設施對足球的開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場地設施有限,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目前全國校園足球場地有5萬多塊,到2020年要達到8萬多塊。教育部通過制定《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實施方案,推動地方和學校要落實修繕改造4萬塊校園足球場地的任務。各地也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足球事業的號召,普遍通過公共財政投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渠道來修建足球運動場地。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是開展校園足球的關鍵,在今后的發展中,落實實施方案,在完成建設4萬所校園足球場地目標的同時,要建立工作機制、編制地方規劃、抓好政策落實、強化監督檢查等組織實施,推動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提高校園場地的開放率,滿足學生基本的健身需求。
3.1.2 校園足球資金投入
2014年在教育部負責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以來,中央和地方是資金投入的主力軍。資金投入是一切校園足球工作的基石和保障,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校園足球工作的開展將舉步維艱。4年來,校園足球資金累計投入約200多億元。社會力量也介入校園足球,支持校園足球的發展。但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報告》中提到當下一個嚴重問題是校園足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明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投入校園足球工作的經費多,而條件薄弱的地方則相對較少。其次是校園足球投入金額是有限的,無法保障正常的運動訓練以及比賽需要。今后在校園足球資金投入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實際發展情況不同,做出不同的投入力度,重點扶持貧困地區的校園足球,充分發揮資金的最大利用率,只用這樣,才能保障校園足球資金落到實處。
3.1.3 校園足球師資力量
充足的師資配備是校園足球發展的重中之重。高質量的師資不僅能夠保證日常的校園足球的開展,而且能夠提高校園足球的教學水平,使青少年從小就接受標準的動作技術要領。為了充分做好校園足球的教學、訓練與競賽工作,教育部首先要加強對現有師資力量的培訓,每一所學校至少要有一名專業的足球教練員。對5萬名專、兼職足球教師開展大規模培訓。教育部出臺教師兼職管理辦法,鼓勵足球退役運動員、有體育特長的社會人員將校園足球教師作為一項兼職。此外,要加大外部師資力量建設,從國外選聘一線足球教師到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任教。還應繼續加快引進國外優秀足球教師和高水平教練員,通過短期培訓、集中授課等方式,加強對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指導。
3.2.1 校園足球頂層設計
自從教育部擔任校園足球的組長,在其主要領導下開展校園足球的相關活動以來,在制度建設方面,先后出臺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及一些相關校園足球的教師培訓工作、場地設施保障、競賽管理、特色學校試點推廣、督查審核工作等文件。通過制度處理好在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但是,有些學校將校園足球視為面子工程,對一些文件和指示精神的理解與執行度欠缺,具體的細化落實措施不到位,如:師資配備短缺,場地設施數量不足,經費利用率不高等。如果對于國家政府的指示精神不能夠充分理解并缺乏執行力,再好的政策最終也會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在教育部親自擔任校園足球組長的領導下,在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下,明確工作目標,理順工作思路,加強對國家政府指示精神的理解,出臺一系列相關開展校園足球的政策意見,這些政策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完善,一系列目標逐步完成,頂層設計更加清晰。
3.2.2 校園足球普及水平
開展校園足球,首要的目標是要做好普及。目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普及特色學校20218所、試點縣(區)102個。建設女子校園足球,積極開展女子足球運動,并開展女子足球推廣活動。但在校園足球的普及過程中也普遍存在重文輕武的傳統觀念,不少家長認為踢足球會耽誤孩子的學業,有時候會阻礙校園足球的正常開展。教育部門和學校需要用真實的數據、科學的論證、真實的例子有力印證:足球踢得好的孩子,實際上是很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這樣,足球的后備人才儲備更堅固,普及水平才會更高。
3.2.3 校園足球課外訓煉與競賽
校園足球在普及的基礎上,必須加強課外訓練與競賽。訓練是重點,試點推進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建設工作、組織好寒暑假訓練營工作、特色學校、足球項目傳統體育學校等積極開展課余訓練。還應加強青少年的競賽體系,通過競賽,不僅可以認識到自己平時訓練的缺點與不足,而且還可以提高技戰術水平,競賽也是關鍵。形成每個班都有隊伍、學校周圍有比賽、地區之間有聯賽的校園足球競賽格局。在全國廣泛開展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聯賽并不斷完善聯賽制度并形成穩定的賽制,加強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注冊管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時效性,增加對足球小將的選材范圍,校園足球的訓練與競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201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提到了“發揮足球育人功能”“推進校園足球普及”等的高度概括。校園足球的發展與目標的定位就必須遵循學校體育以及教育的基本要求,讓校園足球發揮立德樹人是對體育的重新定位,也對學校體育改革能起到巨大作用。明確校園足球的功能定位,認識到校園足球是育人本源這一點至關重要,而不是簡單將其定位為在短時間迅速提升中國足球成績。校園足球開展是一個長時期目標,需要幾代人共同為之奮斗,需要長久堅持下去。
校園足球開展以來,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足球協會、教育部及體育部等都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探索中國足球的改革發展方向,國務院先后頒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總體方案》,可以說為今后中國足球的發展制定了宏觀的目標、路線綱領;中長期發展規劃更是對接下來的30年足球發展做了一個更加詳細的規劃。2014年以后,在教育部的主導下,教育部先后成立專家小組,和其他部門一起商量建言獻策,在對聘請國外教師、特色學校的建設考核與評價、青少年后備人才的培養等都出臺通知,校園足球發展的制度規劃逐步完善,在前進中不斷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政府文件的出臺為校園足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文件的指引下校園足球各項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文件的宏觀目標固然是好,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部到學校,中間存在諸多環節,使得在地方在落實過程中,缺乏執行力,對中央文件理解不透徹,精神指示很難執行;學校有時缺乏創新力,只是按照文件的表層含義去實施。因此,在今后的逐步探索的發展過程中,國家要做好引路人,具體到地方,要深刻解讀中央文件精神,加深對文件的理解,指導好學校工作的開展,并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學校在落實政策的同時,要提高自我創新能力,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014年教育部就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校園足球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在全國遴選一批校園足球試點學校及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在2016年《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建設一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校園足球試點縣。至今已經有20218所校園足球試點學校以及100多個試點縣(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設立,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示范作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立,可以為我國接下來30000多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立提供借鑒、效仿的做法和提供經驗,減少工作的彎路,切實發揮校園足球改革先行先試的示范引領作用。(2)帶動作用。作為校園足球的窗口,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必將具備巨大的影響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帶動更多的特色學校的建立。
政府要平衡好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之間的責權分配;政策措施的制定要結合實際,在布點增加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加強對已布點的校園足球試點學校的復合監督工作;大力宣傳校園足球活動的宗旨,提高人們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社會層面要積極培養足球教練員。(1)鼓勵足球體育教師利用課外時間成立足球培訓班或俱樂部,對少年兒童進行訓練,對訓練突出的青少年可以向專業俱樂部輸送,增強足球后備人才。(2)職業俱樂部“球探和走訓模式”,各職業俱樂部可以采用“球探模式”,成立球探機構對優秀球員進行觀察和評估,也可以加強職業俱樂部青少年的梯隊建設,為優秀青少年球員創造比賽的就會,在比賽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校園足球中,加強企業與當地學校合作,冠名校隊,自助校隊日常的訓練與比賽。學校要改變對體育存在的偏見,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觀,重點強調體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觀看校園足球比賽,為足球場上的運動員鼓掌助威,從而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自信心,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足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