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徽鵬
2021年財政預算報告提出“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把嚴把緊預算支出關口,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審核新增財政支出,大力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深入挖掘節支潛力”。在資源有限,特別是財務資源有限情況下,如何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成為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從高校財務視角出發,以資源有限為基礎,以S省高校發展為案例,深入分析建設節約型校園的理論和實踐路徑,為S省高校后續發展和其他區域高校發展提供參考。
節約型校園作為傳統概念,其研究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制了《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與技術導則》(試行),對節約型校園定義如下:節約型校園指在學校辦學及校園設施建設、運營管理中遵循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境保護建設及運營的管理思路和節約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節約型校園文化的校園。上述定義主要是從節約型校園行為方面進行描述,并沒有充分考慮財務因素,從財務視角出發,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傳統節約型校園概念進行修正:
“節”主要是指節制、節省,與其相反的是浪費,從財務角度衡量節約的標準主要包括歷史成本、行業成本、標準成本等。“約”主要是指約束、限制,與其相反的是放任,在學校財務管理中“約”主要通過預算管理實現,預算績效管理是實現“約”的重要手段。
傳統節約型校園概念,要求”充分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境保護建設及運營的管理思路”,主要還是節省、節制的概念,約束力不強。當然節約型校園建設并不是強制規范,其范疇更側重于“校園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方面,因此沒有體現財務因素和行政強制因素,但是從“學校辦學”方面,離不開財務因素,不考慮資源和財務的節約沒有意義。
學校辦學離不開人、財、物,僅僅有物的節約是不能形成真正的節約型校園,在2021年5月份引發的《“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中,一共制定了4條基本原則,其中兩條與財務或者資金有關,分別是“投資引領,帶動制度建設”、“一錢多用,統籌多方需求”,充分說明了財務在教育強國中的重要性,因此從財務視角下定義節約型校園建設勢在必行。
國家對于教育,學校對于辦學的投入是有限的,在資源有限前提下,如何有效產出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當前在預算管理基礎上推行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將績效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實施全方位、全流程、全覆蓋績效管理,實現“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管理目標,就是要把投入和產出同考慮、同推進、同運行,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有必要從財務視角重新定義節約型校園建設。
本文借鑒了現代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從財務視角對節約型校園提出如下定義:節約型校園是指學校按照帕累托最優原則對財務資源進行分配,分配的目的必須有利于達成設定的教育事業發展目標。
財務視角下節約型校園既應當注重人力資源節約,也應當注重物力資源節約,為深入分析人力資源投入、物力資源投入和產出的數量關系,本文選取S省部分高校財務數據構建數理模型,探索不同投入的經濟效率,根據帕累托改進原則,確定應當如何調控資源,實現財務意義上的節約。
1.數據收集
為了研究人力資源與學校發展關系,使用S省部分高校統計數據,分析S省高校人力資源投入和收入之間關系,探索人力資源投入對學校發展的作用,數據主要通過信息公開和學校門戶網站獲取,主要包括在在職人數、人員經費、財政撥款、非稅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等數據。
2.數據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人員經費與各項收入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相關性

**.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3.財務分析
(1)人力資源投入與學校收入高度相關,但是人力資源創收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人員經費與財政撥款、非稅收入、總收入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938、0.938、0.952;人員經費與科研收入、其他收入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693、0.698,人員經費與各項收入和總收入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但是人力資源投入與財政撥款、非稅收入的相關性明顯高于與科研收入、其他收入相關性,說明人力資源投入是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辦學的基本保證,是取得財政撥款和學費住宿費等非稅收入的基石;也表明人力資源創收能力效率不高,主要表現為人員經費與科研收入、其他收入的皮爾遜相關系數不高,人力資源在滿足基本辦學需求同時,應當積極參與研發和社會服務,從而提高人力資源投入的財務效率。
(2)人員經費與在職人員高度相關,但是全省高校人力資源投入存在同質性,沒有形成人才投入產出高地
人員經費與在職人員數量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978,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這與實際觀察的情況一致,即人員越多人力資源投入越大,但是高度的線性相關說明S省高校人力資源發展具有同質性,發展主要表現為規模發展,沒有表現出高速發展、集中發展的特征。
1.數據收集
為了研究物力資源與學校發展關系,使用S省部分高校統計數據,探索物力資源投入對學校發展的關系,數據主要包括房屋面積、公用經費、辦公費、水費、電費、取暖費、物業費等。
2.數據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人員經費與各項收入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相關性

**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在0.05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3.財務分析
(1)水費、電費與學生人數沒有通過相關性檢驗
目前S省對于學生水電消耗都有明確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學生生均用水不低于2.5噸/月、生均用電不低于5度/月,每年按照10個月計算,各高校基本是在此基礎上制定學生生活區水電標準,對于超出標準部分個人負擔,從而起到節約控制作用。據此如果S省高校水電費控制較好,其支出金額與學生人數應當保持高度相關,這與數據反映的不相關結論矛盾。出現問題的原因可能在于公共區域水電控制沒有統一的標準,管理上存在差異,因此公共區域水電節約應當成為財務節約的重點。
(2)辦公費和科研收入沒有通過假設檢驗
辦公費與科研收入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174,置信度低于95%,沒有表現出明顯相關關系,表明辦公費投入與科研收入沒有直接關系,學校要積極倡導勤儉節約理念,杜絕在辦公費投入方面相互攀比,在滿足基本辦公條件下,應當盡量壓減辦公費開支形成財務節約。
(3)取暖、物業費與房屋面積都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但是相關系數不高
取暖費、物業費與房屋面積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但是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765、0.609,相關系數不高。無論是集中供暖還是自燒取暖,供暖費用與房屋面積都應該高度相關,基本是線性關系,但是分析結果表明線性相關程度有待提高,以下是取暖費與房屋面積的散點圖:
通過圖標,當房屋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內時,取暖費實測結果與線性回歸離散度較小,隨著房屋面積增加,離散度越來越大,有高有低。這說明,校舍面積越大的高校,越應當注重取暖費的財務控制研究,取暖費還有很大的財務節約空間。
(4)上述費用與在職職工人數都通過了相關性檢驗,與學生人數都沒有通過相關性檢驗

一是說明職工仍是消耗的關鍵因素,職工主要在公共區域工作,做好財務節約也應當著重分析職工的活動區域的消耗特點,制定定額標準,切實壓縮相關支出;二是要深入研究形成問題的原因,在形成標準化管理基礎上,加強日常管理,要將各種消耗同學校發展掛鉤,改變水電暖氣物業在學校內部的公共產品屬性,形成節約獎勵,超值懲罰的措施,確保財務節約效果。
通過上述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S省高校發展具有同質性,比如在人才引進和人力資源投入方面,主要還是規模差異,沒有形成高地和珠峰,要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需要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投入策略;學校后勤支出與在校生規模沒有明顯數量關系,與在職職工人數關系密切,表明學校應當加大校園公共區域后勤管理工作,制定消耗定額,科學控制學校公共區域支出,切實壓減公用經費,用于教育核心事業發展;學校可以適當壓減辦公費支出,辦公應以滿足基本需要為主,適當壓減辦公支出并不影響學校發展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