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孫承都
2014—2018 年,洛陽市共建設農民田間學校115所,其中,全國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2 所,河南省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3 所,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7家,基本覆蓋全市主要農業產業和特色農業產業。洛陽明拓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民田間學校、洛陽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洛陽洋豐果業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河南省天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等一批田間學校建成后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業實用技術實訓,有效加快了現代農業科技的傳播應用,有力帶動和促進了洛陽市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2015 年,孟津洋豐果業有限公司和洛陽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十里香草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作為全國農業科教會議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觀摩點;2019 年,洛陽明拓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洛陽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洛陽洋豐果業有限公司3 個田間學校作為全國第二屆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育發展論壇現場觀摩點,樹立了洛陽農民田間學校建設運營的典范。但是,部分田間學校建設標準不高,建成后運行管理不到位,教育培訓開展較少,作用發揮較弱。2020—2021 年,洛陽市政府部門頒布一系列農民田間學校運營管理制度,對全市農民田間學校運營管理進行規范,存優汰劣,并針對性加強了市級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引導,命名并授牌20 所市級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規范后洛陽市現有農民田間學校86 所,基本構建起“產教融合、以產促教、以教促產”的農民田間學校運行管理模式,為深入實施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戰略,更好地培育職業農民、引領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具體實踐探索如下:
洛陽市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指導思想,緊緊抓住人才建設這一主題,圍繞“鄉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這一根本,將鄉村人力資本開發的重點和著眼點放在培養本土人才上,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提出“鄉村要振興,培育必先行”。
鄉村振興的基礎在產業,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重點在傳統農業的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品牌化改造,關鍵在從業者專業化、技術化、組織化、經營化再造。由優勢主導產業或者特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對于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能夠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得以快速推廣,擴大規模,做大做強。
農業技術推廣有“四大課堂”——固定課堂、田間課堂、流動課堂和空中課堂,農民田間學校因具有“眼見為實的信服力、示范演示的教學法、親手操作的實踐性”三大教學特點成為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最好載體。所以建設農民田間課堂成為首要目標。
無論選擇農業龍頭企業、區域站、合作社、專業村還是種養大戶,不論建在哪里,都必須具有產業優勢。如果沒有產業優勢,就占領不了市場,引領不了發展,也就無法帶動普通農戶。洛陽洋豐果業、十里香草莓、新安天興櫻桃、卓成石榴、宜陽縣金薯王等都是產業優勢主導企業。
農民田間學校校長作為一線基層培訓的負責人非常關鍵,既要務實肯干,具有較高的產業專業技能,又要關心鄉鄰,熱心農民培訓事業,愿意幫扶濟貧,帶動鄉親發展產業致富。汝陽縣貫欣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尚貫欣,好學習,善鉆研,熱心傳幫帶,熱心組織農業專家講課,把技術推廣當作自己事業的一部分,被聘為農民田間學校的校長。
農民田間學校建成后能否發揮作用,產業培訓能否搞火,關鍵在于打造自己獨特的課程體系,而不是爭取上級培訓項目支持。洛陽明拓現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建成后第三年就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全省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綜合類基地,可以直接承接培訓任務,原因不僅僅是產業優勢突出,更主要是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培訓課程體系,其負責人趙海2019 年入選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講師團,多次到省內外講課。近年,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強調訂單式培訓,就是各地依據自身特色產業優勢形成產業培訓體系,按農民產業培訓需求針對性分配培訓任務,形象地稱為農民“點餐”的“菜單化”培訓,使得培訓更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成效化。因此,各農民田間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結合自身產業技術優勢打造自己產業培訓課程的“拳頭產品”。建立自己的課程體系有兩個要點:一要建立產業年度周期化培訓內容體系。要認真總結自身產業周年化季節性生產管理技術操作要點,形成完整的過硬的產業技術培訓課程,培育1~2 名專業技術培訓教師,打造自己產業培訓的拳頭產品。二要建立培訓操作流程制度。即培訓需求調研、培訓內容的技術要點、培訓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設計、學員組織、培訓開展、實踐實習操作、培訓結果反饋與效果評估等培訓操作流程,形成規范化的培訓操作流程,不斷改進提升完善豐富培訓內容。這方面市縣農廣校有責任積極協助農民田間學校共同組織打造。
政府部門要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年度考核評比制度,制定一套考核評比辦法,列出考核項目,加強對平時培訓業務開展的考核考察,年終綜合評比,評先評優,探索建立一套培訓業績質量績效考核機制。
農民田間學校根據年度考核評比制度,建立基層農民田間學校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激勵機制,如將評比結果與下一年度培訓項目安排掛鉤,納入市縣農業農村業務表彰獎勵,激勵和促進農民教育培訓業務的開展。
對培訓組織開展好的學校,及時納入市縣農民田間學校隊伍;對1~2 年未能開展培育培訓的學校,列入考察名單進行考察期重點跟進;對連續3 年未能開展培育培訓的學校,核實原因,及時整改;對確實失去農民田間學校功能的學校,予以清退。
農民田間學校重在管理,市縣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要切實擔起責任。要按照“突出實效”的標準進行考核,“獎勤罰懶”的原則進行激勵,“存優汰劣”的制度進行管理,引導督促其發揮社會培訓效益。
農民田間學校要認真落實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嚴格兌現獎懲,形成對農民田間學校的正向反饋激勵機制。一定要依據績效考評結果安排翌年的培訓任務,一定要推薦到市農業農村部門進行獎懲,一定要加強對農民田間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技術人員、優秀學員的評選推舉表彰,積極營造組織培訓的良好生態。
農民田間學校要及時吸納優秀實體進入,對失去農民田間學校功能的必要時予以清除,存優汰劣,確保全市農民田間學校隊伍充滿活力。要暢通上升渠道,對縣級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業務做得好的要及時吸納入市級示范校;對滿足省級、國家級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條件的,要按照標準及時推薦,并擇優推薦省農業農村廳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地,形成正向激勵機制,促進農民田間學校不斷完善提升發展。
農民田間學校每期培訓都要評選優秀學員、種植或養殖科技能手,將其典型事例和事跡整理匯編上報表彰,積極營造好學上進的濃厚氛圍。對農民田間學校農民教育培訓開展得好的要及時總結經驗,從中發現典型,充分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加以推廣應用。洛陽市2020—2021 年建設市級示范性農民田間學校20所,專門召開現場會,隆重舉行頒證授牌儀式,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市級示范引導作用,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生態。
農民田間學校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離不開市縣農廣校的大力支持。
市縣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要深入各農民田間學校傳幫帶,幫助建立培訓模式,完善課程體系;舉辦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培訓班,農民田間學校技術人員培訓班,幫助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教學組織管理人員,傳授培訓組織管理經驗,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授課方式方法,扶持農民田間學校開展農民培育培訓,做農民田間學校的堅強后盾。近年推廣的參與式互動式教育培訓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證,農民田間學校也要打破條條框框限制,結合農事季節和產業生產采取各種形式靈活教學,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各種教學培訓方式方法。市校縣校要及時跟進,做好總結和推廣。
政府主管部門要主動提供技術師資到農民田間學校開展技術業務培訓。洛陽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年制定專業技術人員分包農民田間學校制度,要求定期到所包農民田間學校開展專業技術業務培訓,將其作為年終業務考核的一項內容,很好地充實強化了各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技術力量。
洛陽市2017 年成立了農民田間學校聯合體,并且較有成效地開展了多種培訓教學觀摩活動,今后要定期組織聯合體相關成員單位開展農民田間學校教育培訓現場觀摩交流活動。要組織縣與縣、校與校、輔導教師技術員、優秀農民學員之間多層次、多領域的觀摩學習與交流活動,互學互鑒,相互啟迪,共同進步,不斷提升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