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苾芊 (云霄縣莆美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300)
在近些年來,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非常大,雖然教育部一直在著手籌備為學生減壓的方法,但是學生的壓力卻沒有絲毫的減少,學生普遍接受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很多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出于學生的本心,而是各方面強加于學生的,而且,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普遍不注意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也很少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失去了相互交流的機會與主動思考探究的機會,非常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探究與積極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發展,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從小就接受合作學習的精神,養成團隊合作的意識,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及對于事物的態度都處于一個正在養成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將學生分成合理的小組,在小組中,整個小組是一個共同體,而處于這個共同體中的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并且每個人的學習水平也不同,教師在分組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每個人的性格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每個小組中要有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學習,并且在小組的合作中,要有來自各方面的評價性語言.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小組的探究過程進行引導,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性語言,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并且在小組中也可以由小組成員進行互相評價,學生之間的鼓勵和肯定,也會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繼而肯定自己的學習成果.當學生自己在獲得成長的同時,他們也愿意去幫助其他的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增加一些默契,也可以使學優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而且中等生也可以通過與學優生的接觸變得更加拔尖,同時還可以適當地幫助一些學困生,這樣可以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
處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他們在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化,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都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預習新的知識時,每名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的儲備不一樣,所以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就可以幫助那些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學習水平較高一些的學生可以通過自我的學習體會,來切實地幫助那些接受比較慢的學生,這是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會具備一些同理心,而且學生在一塊兒共同學習,會激發出不同的思維火花,比如引導學生學習“圓”這一節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對圓的面積進行有效的計算.這時學生就會產生頭腦風暴,充分迸發思維的火花,想出多種多樣的計算圓的面積的方法,會有學生說轉化成正方形計算,也會有學生說轉化成長方形,還會有學生經過充分的觀察,會轉化成一個一個的扇形來進行計算,學生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會比單憑教師根據教材的編排對學生進行講述效果好得多.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對于學生合作學習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非常有幫助,根據“兒童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比單純聽教師講課更好的狀態,并且,在小組的學習中,學生需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來得到他人的認同,如果想要很快地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揚,那么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鉆研所學習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 不僅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口才,并且也會鍛煉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能力,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或者由于他們往往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往往是非常自我的,不愿意聽從別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養成聽取他人意見從而獲得自我進步的好習慣.
目前,在筆者的研究中發現,許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認識非常片面,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注意選用適合合作學習的學習內容,以及在合作學習的時機的選擇上不夠合理,很多教師認為,每一節課都應該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沒有合作交流的課堂就不是創新性的課堂,這樣的認識是非常片面的,有時候,教師只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匆匆忙忙地進行討論和探究,這樣既得不到理想的實踐成果,也不會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合作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
另外,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往往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導致學生在進行合作討論時不得要領,在進行合作探究時,學生往往七嘴八舌,只顧著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不會去傾聽別的學生的發言,或者當某名學生提出一個觀點時,他們往往人云亦云,不會再去探究其他的新觀點,導致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扮演一個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然而,許多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時,往往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或者是局外人,不對小組的合作進行指導和巡視,也未能做到對學生討論時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這樣就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減少,教師不能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這種合作會變得被動,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也不能得到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不應該用傳統的教學眼光來看待現在的課堂,因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學生和教師都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學生才敢于對課堂知識提出質疑,并且才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才會走得更近,而且,學生進行學習,需要有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因為處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他們所學習的知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難度,所以他們在心理上,就會產生對于數學知識的一些畏懼,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幫助學生擺脫心理恐懼,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地去吸收知識,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變成一個快樂的習慣,而被動地灌輸知識,就會使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一些成就感和認同感,從而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及破解更多的難題.

正如上例,小學數學教師給了學生自主策劃聯歡晚會并對所需物品制作采購清單,學生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數,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小數化為分數以方便計算,同樣也是對于所學知識點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同樣這也展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師生之間關系和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也可以真正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而且教師也給了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小學高年段學生表現欲比較強,教師的做法剛好滿足了學生現階段的特點,也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果教師沒有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認為學生需要遵從教師的一切要求,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很難從這種課堂氛圍中感受到快樂,也無法認真學習.
另外,教師一定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小組合作學習,某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和發展,尋找合適本班級的教學策略.并且,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機會,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需要得到很大的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需要更大的空間來迸發,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地得到激發,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中主動地探究知識,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探究出對知識不同的見解,以及多種多樣的解題方法,活躍學生的解題思維和數學思維.
比如,當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充分進行戶外活動,暫時走出課堂去課外學習知識點.在戶外的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位置與方向,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畫出不同的小方框來標記位置,讓小組內的成員分別找一個位置站定,然后分別來描述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在同伴的哪一個方位,某一學生可能在另一學生的左邊、右邊、右前方、左后方……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描述,可以讓他們對于位置與方向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和了解,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強小組成員的凝聚力.
正如上例,教師讓學生分小組去實際完成“位置與方向”的相關訓練,學生充分參與了這個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位置去分析他人的位置與自己位置的關系.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不是簡簡單單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讓小組成員隨意討論或完成作業,教師應該關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的內容,要合理安排,不能隨意布置.同時,教師也需要著重關注小組完成作業的情況,讓學生能夠真正從小組作業中有所收獲.因此,在實際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小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的重點內容,讓學生的思維和合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在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恰當地使用評價性的語言,評價性語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處于小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攀比心理,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賞,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對小組中每一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關注,及時給出恰當的鼓勵性語言,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點評,讓學生對于數學更加具備學習的興趣,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知識,努力破解數學難題.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分類”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接龍,教師提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尋找多種三角形,然后小組學生接龍回答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還是銳角三角形或是鈍角三角形.看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圖片后,學生思考片刻后就會回答這是直角三角形,教師夸獎這名學生回答正確,鼓勵學生:“真棒!回答正確.不過同學們再仔細看看,這個三角形還是什么三角形呢?”這時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這個三角形還是等腰三角形,它的腰是相等的.”教師立刻鼓掌表示夸獎:“這名同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這名同學真聰明,真棒!”
正如上例,教師對于小組同學的回答進行了夸獎,給了學生極大的鼓舞,當然,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應該進行過分的批評,更不可以用侮辱性的語言去傷害學生,這樣不僅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樣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渴望能夠得到教師的夸獎和鼓勵,那么教師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夸獎性詞語會很大程度地激勵學生,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信心.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小組成員的回答進行鼓勵和夸獎,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小組探究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個重要的學習動力就是興趣,如果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完全不感興趣,那么學生在小組當中活躍度就不會太高,而且學生在課堂上也會展現比較被動的一面,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與教師交流.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讓學生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模型以及展開圖,然后為學生準備材料,讓學生分組,根據展開圖去制作正方體和長方體,小組成員共同思考、共同制作,完成這個課堂任務.當然,在制作正方體、長方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其特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學生實際參與到課堂當中,學生需要實際去動腦、動手,給了學生極大的樂趣和滿足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探究欲被激發出來,學生自愿學習數學.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給予學生更多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就從“被動”轉化為“主動”了.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摒棄傳統的讓學生被動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只有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才能從心底里真正地認可數學知識并樂意接受數學知識,并且,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溝通能力,所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可以給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以及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一定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養成自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