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彬 張念志
(1.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常見、多發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指在醫療機構外罹患的肺部感染性病變,其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咯痰、胸悶、呼吸困難等[1]。在全球范圍內,肺炎每年可影響300萬人左右,各類人群均易發病,老年群體尤其明顯,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死亡率隨之增加,可達到10%左右[2-3]。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研究顯示[4]2020年我國老年人群已達到2.54億。如何提高老年CAP療效,降低死亡率,成為目前治療的焦點和難點。對于CAP的治療,西醫主要以抗生素的應用為核心,目前隨著抗生素的濫用,廣泛耐藥株的出現,一些難治性的感染成為CAP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AP在中醫學上無確切的記載,多將其歸屬于風溫肺熱病章節,高齡患者平素多正氣虛弱,感受風熱外邪易侵襲肺臟,肺衛受邪,外邪入里化熱為其主要病理基礎,有研究顯示,風熱犯肺證為老年CAP最常見證型[5]。疏風解毒膠囊具有疏風解毒、清熱利咽等功效,既往研究顯示對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療效[6]。本研究旨在觀察疏風解毒膠囊輔助治療老年CAP效果,為老年CAP的中醫藥治療提供新的選擇。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7]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風熱犯肺證[1]。2)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者;病程≤2 d;年齡60~80歲;自主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排除標準:合并腫瘤性疾病者;惡病質者;精神系統疾病者;重度肝腎功能不全者;正在參加其他試驗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診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亳州分院呼吸科的70例CAP住院患者。按1∶1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5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7.35±5.81)歲;病程1~2 d,平均(1.45±0.32)d。治療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68.57±5.36)歲;病程1~2 d,平均(1.37±0.41)d。兩組均無嚴重呼吸衰竭并發癥及其他嚴重基礎疾病。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輔助加用疏風解毒膠囊(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047,每粒0.52 g)治療,每次4粒,每天3次。兩組連續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根據患者癥狀擬定中醫證候積分量表,發熱、咳嗽、咯黃痰或黃白相間痰,咽痛、口干、胸痛、喘息等癥狀,按病情輕重程度(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0、1、2、3分,在入院時和治療7 d后由管床醫師分別進行評分。2)感染指標: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分別于入院時和治療7 d后采血檢測。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進行評定。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退,胸部影像完全吸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0%;顯效:發熱、咳嗽、咽痛、咯痰明顯緩解,肺部啰音消失,胸部影像吸收50%以上,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5%且<90%;有效:發熱、咽痛、咳嗽、咯痰稍好轉,肺部啰音較前減少,胸部影像吸收≥30且<50%,證候積分減少≥30%且<75%;無效:咳嗽、咯痰未見明顯改善或加重胸部影像未見吸收或吸收<30%,證候積分降低<3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IBM 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1。結果提示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治療后組 別n 治療前5.73±2.41*△7.20±3.12*治療組對照組35 35 15.80±3.24 15.73±3.76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發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發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均較治療前緩解,且治療組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發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發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35 35發熱2.81±0.90△3.52±1.22咳嗽4.91±2.12△5.81±1.60咯痰3.01±1.93△3.82±1.65肺部啰音3.71±1.81△4.40±1.12
2.4 兩組治療前后WBC、CRP、PCT比較 見表4。兩組患者治療后感染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降低更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WBC、CRP、PCT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WBC、CRP、PCT比較(±s)
組 別 時 間WBC(×109/L)CRP(mg/L)PCT(μg/mL)治療組(n=35)對照組(n=3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3.43±3.80 6.11±3.21*△13.21±3.91 7.38±1.30*55.40±13.20 8.40±6.30*△51.60±11.20 12.60±9.60*0.46±0.09 0.19±0.03*△0.45±0.01 0.28±0.04*
2.5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老年群體由于高齡、免疫力差,且多合并其他基礎疾病,較正常人群更易發生肺炎,臨床表現多不典型。胸部影像學變化及炎癥標志物如WBC、CRP、PCT升高有助于臨床診斷,由于感染貫穿了肺炎的整個過程,西醫多以抗生素對癥治療為主,老年人群基礎疾病較多,不規律服用抗生素、反復住院等情況,更容易出現抗生素耐藥等情況,造成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既往研究發現[9],中醫藥運用扶正固本法治療CAP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中醫認為老年CAP患者多氣血虧虛,正氣不足,易感外邪如“六淫”侵襲,具有本虛邪實的特征,歸為“肺熱”“風溫”的范疇。臨床癥候表現為發熱或不發熱、惡風或畏寒、咳嗽咯痰,咯黃痰或白黏痰、口干及咽痛等,其證型多為風熱犯肺證。既往研究顯示疏風解毒膠囊在輔助治療肺部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慢阻肺、肺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療效[10-12]。疏風解毒膠囊由敗毒散原方演化而來,主要由連翹、敗醬草、虎杖、柴胡、馬鞭草、板藍根、蘆根、甘草組成。整個組方具有疏風解毒、止痛、清熱利咽等功效,單味藥亦有抗炎、抗感染的功效,其中虎杖具有祛風解表,除濕腫毒功效,連翹升浮宣散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功效。板藍根解毒清熱、涼血利咽;柴胡性味苦涼,和表解里;敗醬草性微寒,具有解毒清熱功效;馬鞭草清熱活血、解毒化瘀;蘆根可以清肺熱,生津止渴;甘草養胃并調和諸藥。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對兩組老年CAP患者中醫癥候表現及積分、療效進行組間、組內對比,發現經1周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減低幅度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該研究提示,疏風解毒膠囊能改善患者的發熱、咳嗽、咯痰癥狀,促進肺部啰音的消失,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13]。疏風解毒膠囊聯合抗生素治療CAP優于單純使用西藥抗感染、化痰等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具有一致性。
老年CAP患者WBC、CRP、PCT指標的變化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白細胞屬于免疫細胞,其計數的變化可反應機體免疫情況;CRP為時相蛋白,感染急性期該水平升高;PCT炎癥蛋白質,急性感染時血清含量會增加。本研究選用此3項指標的變化來評估疏風解毒膠囊輔助治療CAP的臨床療效,發現治療組在1周后WBC、CRP、PC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臨床癥狀癥狀緩解更明顯,可能與疏風解毒膠囊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進而控制炎癥的發展有關。王紅鸞等[14]通過回顧性分析研究發現,老年CAP前3位常見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疏風解毒膠囊主要組成如虎杖、連翹、板藍根等對以上病原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研究發現[15-16],虎杖、連翹苷具有提高免疫細胞分化,提高免疫力,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來抗感染的作用;板藍根可以降低患者炎癥水平,發揮退熱止痛的作用[17-18],柴胡可以緩解發熱時間、降低熱度。試驗組退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都短于對照組,可能與疏風解毒膠囊提高老年患者免疫力、促進免疫細胞活化、有效控制感染有關。
綜上所述,疏風解毒膠囊輔助治療老年CAP可以提高總有效率,改善癥狀,降低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清WBC、CRP、PCT水平,且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