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宏華,劉 學,黃 森,張 放
特約編輯:艾 華
【導讀】 枳殼(枳實)是傳統中藥材,在中醫方劑中運用較廣。當前市場上道地、優質枳殼(枳實)供應有限,而重慶江津是“川枳殼”發祥地之一,適度發展枳殼(枳實)產業,未來可期。
利用蕓香科柑桔屬酸橙等植物未成熟果實炮制的枳殼、枳實,因富含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苷等黃酮類、辛弗林等生物堿成分,對胃腸道、心血管等有調節作用,在傳統中醫學與現代醫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是我國傳統的大宗中藥材。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醫藥的高度重視,枳殼、枳實的生產在我國許多柑桔產區也得到了高度重視。
枳殼枳實入藥定位。枳殼、枳實是傳統的常用理氣中藥。枳實始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枳殼始見于南朝劉宋時雷斅著《雷公炮炙論》[1],廣泛應用于食積停滯、胸腹脹痛、瀉痢后重和胃下垂等癥[2]。枳殼與枳實源于同一植物,基源植物從枳屬枸桔變遷為柑桔屬酸橙[3]。六朝時期開始區分枳實和枳殼,唐朝以后去瓤為枳殼加工主要做法,從宋代開始認識枳殼和枳實功用區分,明清時期明確枳殼功用。枳殼臨床初始應用豐富,后逐漸形成其為理氣藥的認識[4]。
枳殼枳實分布歷史演變。枳殼(枳實)的藥用歷史變遷復雜。如漢代《神農本草經》有“枳實生河內川澤”,河內指現今河南省武隴縣一帶[5]。宋代《圖經本草》云“枳殼生于商州川谷,今洛西,江湖州皆有之,以商州者為佳”,可見宋代時枳實的產地在長江南北均有[5]。《二十六史醫學史料匯編》可作為同時期枳殼“道地性”的輔助參考。該書記載唐宋時期江西新干產商州枳殼作為進貢藥材品種,可見商州枳殼的“道地性”被官方認可。歷史上“江南地區同江右者良”,江右即為江西。《藥性切用》正式提出“江枳殼”。清代開始,江西成為大宗產區,產量豐富,藥材品質逐漸獲得認可,發展為江西道地藥材。民國時期除“江枳殼”外,還逐步形成“川枳殼”。經考證,明朝時期江西枳殼(酸橙)經引種到四川綦江栽培并成功,至清末年間,江西產區因患水災導致產量劇減,“川枳殼”成為主流。《藥物出產辨》“枳殼,產四川為最,江西次之,福州又次之。”綜上可知,枳殼在1 700 多年的藥用歷史發展中,呈現由北向南遷移的趨勢[5]。
商品枳殼基源植物多而復雜,總體來看可分三大類,一類為蕓香科柑桔屬酸橙及其栽培變種,另一類為同屬其他種群,第三類為枳屬個別種群[6]。據近幾年產區及中藥材市場反饋的信息,目前我國商品枳殼、枳實多為酸橙及其變種(雜交種)的幼果加工而成,另有部分地區利用枳(枸桔)、柚(含胡柚)和甜橙幼果加工而成,還有用香圓、宜昌橙等幼果加工作為枳殼、枳實,只是數量越來越小。利用酸橙及其變種,產自江西的“江枳殼”、四川的“川枳殼”和湖南的“湘枳殼”為當前我國枳殼、枳實主流品種,規模和產量較大,為大宗的道地藥材;浙江利用胡柚加工而成的“衢枳殼”近年得到較快發展,在當地得到較大利用;而產自江蘇等地的“蘇枳殼”曾經有一定產量,現在在市場上已基本消失。其他蕓香科植物幼果制成的枳殼、枳實中,枸桔枳殼(枳實)稱作綠衣枳殼、枳實,現僅見福建、廣東等地有生產和收購,并有出口;香圓枳殼,主產于陜西漢中、安康,主銷本省市場;甜橙枳殼,又稱廣潛枳殼,原植物為甜橙,重慶、貴州、廣東、云南、福建等地曾經有產,現云南尚產;蟹橙枳殼,原植物為蟹橙,產于湖南、湖北西部、陜西、甘肅、云南及貴州的部分地區;柚枳殼、枳實,原植物為柚,長江流域各省及南方各省區均有產,常混雜于正品藥材中;宜昌橙枳殼,原植物為宜昌橙,產于湖北、四川;紅河橙枳殼,原植物為紅河橙,產于云南南部紅河縣(見表1)。另外,枸椽、檸檬、溫州蜜柑等蕓香科植物的未成熟果實在云南、四川、湖北、浙江等地也有混入枳殼或枳實中使用的現象。

表1 全國枳殼、枳實類藥材基源植物及主產地分布
截至2021 年底,全國以酸橙為主的枳殼基源植物種植面積約4.0 萬hm2(見表2)。其中,處于盛產期的成年園面積約1 萬hm2,用于炮制枳殼(枳實)的酸橙鮮果年產量約7.5 萬t。浙江胡柚面積在0.80 萬hm2,除成熟果實用于鮮銷或加工果汁外,利用幼果生產的衢枳殼(枳實)約0.3 萬t。據華潤三九藥業統計顯示,“湘枳殼”“江枳殼”“川枳殼” 三大枳殼產區2020 年的產量占全國枳殼(枳實)總產量的70%以上,其中,湖南地區產量占全國的40%以上。

表2 2021 年全國枳殼主產區及面積
當前我國枳殼(枳實)產業發展存在以下特點:一是老果園零星分散,管理粗放。現有的枳殼(枳實)園,大多是農戶在房前屋后、田坎坡地零星種植,管理粗放,品種退化,病蟲害嚴重,單位面積產量低,效益不穩定。二是新建園標準化程度提高。近年新發展的枳殼(枳實)園,良種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大幅提高。品種均選擇當地酸橙及其變種的優良單株(系),適應性強,藥用成分含量高。三是發展速度穩中趨降。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社會資本紛紛介入枳殼生產,規模不斷增加,新建果園面積遠遠超過老果園面積。不過,隨著售價的回落,以及“非糧化”政策影響,近年各地枳殼生產趨緩。四是藥材加工企業開始介入種植環節。針對市售枳殼(枳實)基源植物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為提高加工原料質量,保證中藥飲片藥效,不少藥企開始與產區對接,有的直接從生產者手中采購原料,有的在產區建立枳殼原料基地。五是初加工技術落后,原料質量差異大。目前各地枳殼(枳實)初加工主要是通過晾曬、烘烤制成干品,加工手段落后,藥用成分損失大。初加工對原料把關不嚴,幼果采收標準不一,成品質量差異性大;利用其他蕓香科植物幼果加工后冒充枳殼(枳實)的現象突出,低劣產品較多。
由于國內枳殼(枳實)加工總量基本穩定,枳殼(枳實)市場售價與當年產量、存貨量有很大關系,也受藥材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與加工意愿影響,再加上枳殼(枳實)的市場定價權基本上都掌握在藥企手中,因此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近年來,藥材收購商和加工企業對枳殼(枳實)有效成分含量是否達標、枳實大小、原料采收期等提出了相應的標準,不同規格的貨品價格有著明顯差異(見表3)。
從表3 可知,枳殼(枳實)銷售有以下顯著特征:一是不同產地價格差距明顯。枳殼價格以重慶產較高,四川、湖南與江西略低;枳實價格則以江西、湖南產較高,重慶、四川產價格略低。二是不同基源植物的枳殼、枳實價格差距大。酸橙枳殼(枳實)高于胡柚枳殼(枳實),胡柚枳殼(枳實)又高于其他蕓香科植物幼果制成的枳殼(枳實)。三是價格波動幅度大。2017 年以來各產地枳殼(枳實)價格均有所下降,2018 年產新季枳殼(枳實)價格不及2017 年產新季的一半,而且一直維持到2021 產新季。2021—2022 年枳殼(枳實)價格雖有回升,但大都仍未恢復到2017年初期水平。四是枳實價格遠高于枳殼價格。枳實收購價基本上是枳殼收購價格的2 倍左右。五是不同規格之間的貨品價格差異大。枳殼大都以統貨形式收購,選貨與統貨收購價有一定差距;枳實大都分規格收購,不同規格收購價差距十分明顯。六是坐等客商上門收購現象普遍。生產者大都以鮮果出售,價格低,加工增值效益外流;即使簡單初加工(切片曬干、烘干)后,也多是坐等客戶上門收購,市場定價權掌握在收購商手中,銷售被動。

表3 2017 年以來主要產地(市場)枳殼收購價格
重慶市江津區是“川枳殼”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生產歷史悠久。據《江津縣志》記載,江津栽培酸橙(枳殼),始于明代,以廣興場為最早,當地百姓受“種枳數千,家以殷實”的影響而種枳。至清代,枳殼已由綦江河流域傳至筍溪河的廣大地區,“沿河兩岸,枳殼成林”,江津枳殼即成為全國大宗藥材,江津也成為枳殼大宗藥材的原產地之一。
江津枳殼(枳實)品種主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itrus sinensisOsbeck),其中也有部分疑似雜交種。據重慶市農科院周興智等對江津枳殼調查鑒定,發現江津區現有4 個品種保存與栽植,分別是江津枳殼、暘巖枳殼、外地枳殼和大麥柑,其中,江津枳殼分布于綦江河、筍溪河流域的廣大丘陵地區,為江津區的主要栽培品種[7]。
江津廣興場一帶出產的枳殼氣味濃烈、藥效顯著,在清代被譽為“江津枳殼”。根據多年的研究和檢測分析,江津枳殼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較高,其上佳的藥效在《中華藥典》中有明確記載,是“川枳殼”的典型代表。據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2015 年的檢驗報告,江津區廣興鎮沿河村產出枳殼的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分別達到7.9%、5.6%,比國家4.0%、3.0%的藥用標準均高出近1 倍。2019 年,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對江津區的60 個枳殼樣品檢測結果表明,柚皮苷最高含量達8.83%,同一樣品的新橙皮苷含量為8.29%;新橙皮苷最高含量達10.47%,同一樣品的柚皮苷含量為6.87%。因此,江津枳殼具有明顯的質量優勢。
據調查,2021 年,以每667 m2計,江津區枳殼盛產果園產量500 kg,鮮果統貨收購價4元/kg,總收入2 000 元,扣除成本958 元,每667 m2純收入1 042 元,略低于同年盛產期花椒園每667 m2純收入2 500 元左右,在江津屬于經濟效益較高的產業。
2019 年,江津區委區人民政府提出重點打造道地藥材枳殼的戰略舉措。2020 年,又提出要制定“十四五”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合理規劃道地中藥材種植品種和規模。從國家到市到區,都給予了中藥材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枳殼等道地藥材帶動農民增收,是全區通過產業帶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目前,江津枳殼(枳實)現有面積895.7 hm2,年產干枳殼1 770 t。國內外枳殼(枳實)成品的年需求量超過2 萬t,僅重慶中藥企業年需求量超過2 000 t,其中太極集團年用量在500 t 以上,南川區中藥科技園區入駐的中藥飲片企業年用量在500 t 以上,其他藥材公司及中醫院年用量在500 t 左右。再加上目前市場上還存在不少藥效不達標的“雜枳殼”,江津枳殼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