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衡水市人民醫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現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對身體健康方面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各個醫療機構通過改革紛紛涌現,醫院內部管理模式也從傳統模式不斷改革完善,轉變為順應時代發展,將醫療安全與質量作為發展重點的模式,從而不斷加強內涵建設[1-2]。在醫院的管理中,質量管理占據著主導地位,有效的質量管理模式才能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只有以提高本院醫療服務質量才能提高我院綜合競爭能力,才能在高速發展的醫療行業中站穩腳跟。由于缺乏對醫學知識的了解以及醫療服務的不同,非專業人士很難對醫院的醫療安全質量做出正確的評價[3]。在我國對醫療服務及醫療質量都缺乏了解的背景下,沒有相關的評判標準,使得相關部門無法制定相應的監督策略,導致部分醫院的醫療安全服務系統達不到理想效果,從而造成醫院醫療質量較低,無法有效策略推動其改進。醫療質量管理在醫院的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只有該院全體人員共同參與,并進行全過程控制的全面質量管理,才能提高該院綜合能力,增強競爭力,促進安全管理以及醫療質量的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在醫院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中的運用價值,具體如下。
本院2018年2月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所發生的醫療事件為管理后,選擇本院2016年2至2018年1月常規管理模式下發生的醫療事件為管理前,在兩個時間段內,各選取180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信息對比后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資料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比較(n, ±s)
組別 例數 女性 男性 年齡范圍(y)平均年齡(y) 婦科(n) 外科(n) 內科(n) 耳鼻喉科(n) 骨科(n)管理前 180 82 98 20-75 49.51±4.21 48 62 21 23 26管理后 180 81 99 20-76 49.37±4.60 40 57 33 31 19 X2/t - - - - 0.301 - - - - -P----0.763 - - - - -納入標準 ①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患者各項身體機能穩定,均接受住院治療。排除標準 ①重癥疾病具有生命危險者;②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是語言溝通障礙者。
1.2.1 管理前。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間本院采用常規質量管理模式,制定醫院內部質量管理規范,完善醫院質量管理準則,加強醫院安全管理,注重醫院醫療質量,在該院頒布質量管理相關準則,在院內相互傳達,確保全體人員知曉最新質量管理準則,對該院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相關準則的學習了解。
1.2.2 管理后。全面質量管理:本院從2018年2月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①成立質量管理小組,該小組組長由主管院長擔任,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擔任常務副組長,醫務處、護理部、感控處主任任副組長,小組成員由質量管理辦公室、醫務處、護理部、感控處4個部門各選取2名優秀人員組成。該質量管理小組對本院全面質量管理準則進行系統學習,確保小組內成員充分了解全面質量管理。②完善該院管制制度,依據本院實際發生的不良事件以及醫療質量事件的實際情況,根據該院接收患者情況,對正在實施的質量管理辦法進行完善,依照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建立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相關的目標,建立健全該院全面質量管理的相關流程。通過不同渠道及方法,對本院全體醫務職工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對本院質量管理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出解決方案,落實到實際質量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提升本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水平。③提升基礎培訓,本院需建立規范的教育體系,可與全面質量管理實施較為成熟的醫療機構進行聯合,制定出培訓要求,定期將培訓內容,整理規范上交給醫教科備案,教學內容主要以質量管理和專業知識為主,除此之外,還是需要加強新入職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定期舉辦相關教育項目,以提高全體人員專業技能水平。④落實措施:本院可建立相關的監督機構,組織專職監督人員,同本院領導層共同參與到質量管理工作中,對管理者質量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對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過程進行監控。調動各科室人員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提升醫療質量的工作中,及時發現各科室存在問題,醫院需加強相關的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本院還可以優化患者投訴流程,能夠快速地將患者意見傳達至需要改進的部門,使患者的意見能夠快速得到回應,同時實施獎懲機制,對于多次犯錯的醫務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同時加強其教育力度,在進行相關學習后對所學內容進行考核,對工作效率高質量好的人員給予表揚并實施物質獎勵,以此調動全體人員參與到醫院質量管理中提升專業水平優化醫療服務的水平。
1.3.1 記錄管理前后(不良、感染、投訴、非預期重返手術室事件以及醫用器具消毒合格率)進行對比。
1.3.2 記錄管理前后(消毒隔離合格、投訴及護理、護理文書書寫和及時率)進行對比。
1.3.3 記錄管理前后(門診首診負責制落實、查房頻率、醫療文書書寫及時和達標率)進行對比。
管理人員運用SPSS24.0軟件分析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前后醫療事件變化狀況,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比較,表示為(±s ),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后,醫院不良事件、非預期重返手術室、感染事件、投訴等發生率低于管理前;醫用器具消毒合格率高于管理前,(P<0.05),詳見表2。
表2 管理前后安全質量對比(n,%)
管理后護理文書及時率、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投訴和糾紛率低于管理前,(P<0.05),詳見表3。
管理后查房頻率、醫療文書、首診負責制落實等醫療質量均高于管理前,(P<0.05),詳見表4。
表4 管理前后醫療質量對比(±s,%)
表4 管理前后醫療質量對比(±s,%)
例數(n) 門診首診負責制落實% 查房頻率d 醫療文書書寫及時% 醫療文書書寫達標%管理前 180 132(73.33) 1.06±0.21 140(77.78) 154(85.56)管理后 180 178(98.88) 2.34±0.24 180(100) 180(100)x2/t - 49.145 53.850 45.000 28.024 P-0.000 0.000 0.000 0.000
在醫療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提高醫院的綜合競爭能力,提高醫院醫療水平一直是各醫療機構的發展目標,忽略了醫療質量及安全的管理,使我國醫療機構管理模式落后、醫療服務低下、衛生資源不足等缺陷逐漸暴露[5]。各醫療行業為提高經濟效益,將發展重點放在創收上,導致醫院不良事件以及醫患糾紛等事件的發生率逐年增加,因此,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受到群眾越來越多的關注,實施醫院全面質量管理已是不可避免的道路。醫療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在醫療改革中逐漸突出,本院積極響應醫改政策,參與“三好一滿意”的活動浪潮,不斷提升本院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依照本院醫療質量實際情況,制定合適本院的質量管理規則,可以借鑒相關案例,但是不可完全照搬,必須基于本院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院發展的全面質量管理。本文主要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在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中的運用價值,通過實施發現,本院不良事件、感染事件、非預期重返手術室、醫療投訴事件均低于管理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消毒隔離合格、查房頻率、文書書寫合格及時率、門診首診負責制落實等均高于管理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在醫院安全管理及醫療質量中達到了理想效果,能顯著提升醫院醫療質量以及醫療水平,提高每日查房率、醫療器具消毒合格、醫療文書書寫及時與合格、護理文書書寫及時與合格等,降低醫患糾紛、投訴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