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心雅
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和獲獎作品名單于2021年11月7日揭曉,本屆中國新聞獎共評選出346件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在所有的獲獎作品中,南方都市報推出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獲得了融合創新一等獎。這是一系列令全國人民印象深刻的作品,其圖片極大地震撼了受眾的心靈,文字深深地烙刻進了受眾的腦海,H5作品引發了廣泛的共鳴和刷屏式的轉發傳播。該系列報道的融合傳播經驗值得其他媒體參考借鑒。
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在根本上取決于受眾,而那些能夠打動受眾的精彩作品,大多由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構成。這些故事并不是宏大敘事,而是聚焦一個個動人的點,把這些感人的細節放大到極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武漢的情況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全國各級各類媒體人迅速奔赴抗疫前線,報道最新情況。南方都市報選擇從大時代背景下的微觀視角對這場全民抗疫進行呈現,以一線“白衣天使”形象為核心聚焦點,推出了“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無比重要的“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事實上,在微觀視角下,有太多太多一線抗疫人員的故事值得被報道、被傳播、被銘記,如堅守崗位的各行各業員工、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等,但是如果選擇對各行各業的一線抗疫人員進行全面的報道,就很有可能因為力量分散不夠聚焦而弱化傳播效果。于是,南方都市報選擇了最受關注、最為辛苦的醫護人員這一“最美逆行者”群體。南方都市報的鏡頭并沒有對準那些大專家、名醫生,反而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普普通通的一線醫護人員,以系列的圖片、文章、H5、戶外大屏海報等形式,重復著這個群體的形象,從而更加強化了受眾對他們的印象和認同。
確定了普通醫護人員這一聚焦群體,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發掘那個最能打動受眾的點,以點的放大實現直抵人心的效果。南方都市報選擇了醫護人員臉上的印痕這一細節,這一道道印痕背后是每一位普通醫護人員的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毅然堅守,是他們冒著自身被感染的巨大風險迎難而上的承諾,也是守護人民生命安全打贏抗疫阻擊戰的真實見證。2020年2月5日,南方都市報攝影記者鐘銳鈞進入武漢疫區,長時間蹲守在“重災區里的重災區”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搶拍出前線醫護人員“最美逆行者”的肖像印痕特寫照。同時,南方都市報還配合這組攝影作品推出了《千言萬語盡在臉上,記錄支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摘下面罩的樣子》報道作品,用文字講述每個“疫痕”背后的故事,以這些醫護人員平實的語言、簡單地敘述表達了動人的心聲。
媒體融合是近些年媒體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詞。南方都市報以多形態、融媒體的方式提升系列抗疫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最美逆行者”系列報道作品包含《你們摘掉口罩的樣子,很美!》系列海報、《印記》長圖海報、《千言萬語盡在臉上,記錄支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摘下面罩的樣子》圖文報道和“讓我記住你的臉”H5作品以及大量短視頻等,豐富了基于這一主題的內容產品線,這些內容產品既能夠在報紙上刊載,更能夠很好地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環境,從而引發了受眾的廣泛關注、強烈共鳴和轉發熱議。
海報不同于其他的繪畫形式,它通過簡潔的符號和直觀的圖像,使人在一瞬間或一定距離外就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南方都市報的《你們摘掉口罩的樣子,很美!》系列海報以最直觀的方式打動了受眾。我們或許無法看清身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但當他們脫下防護面具和口罩后的累累傷痕和一臉印記,一定令人過目不忘。這組海報還增加了更多信息便于受眾閱讀相關內容。例如,海報左下方簡短的文案如“嘆口氣后喊加油”“在外面太久了都忘記當孩子是什么感覺了”等,讓受眾在被特寫肖像感動后徹底破防。又如,海報底部附有二維碼,受眾只需掃碼即可跳轉到南方都市報關于抗疫的一線報道,里面既有圖文,又有短視頻,還有大量記者手記,充分把各種形式的媒體內容“融”了進來。
相比海報的直觀與直接,圖文報道的好處在于其篇幅可以更長,信息量可以更大,故事可以敘述的更完整。因此,南方都市報在系列海報的基礎上,將記者在前線發回來的大量信息進行編輯加工,又在報紙上刊發了《千言萬語盡在臉上,記錄支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摘下面罩的樣子》圖文報道,而這篇圖文報道也很快被各大權威媒體和網絡媒體轉載。圖文報道是該系列融媒體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海報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交代的更清楚。圖文報道讓我們看到這些普通的醫護人員除了是人民的英雄外,他們更是別人的丈夫、妻子、父母和子女。例如,在圖文報道中,1981年出生的李文英提到,“我挺想念女兒Bobo的,我兒子挺聽話的,現在他的微信頭像也改成了我穿防護服的頭像。”又如,1993年出生的張志博提到,“我出發的時候是大年三十,告訴他們的時候母親反應很強烈,她哭了。”而這些信息,是海報作品難以傳達給受眾的,圖文報道則補足了每一張海報的故事背景,講好抗疫暖心故事,傳遞抗疫必勝的正能量,更能引發受眾的共鳴。
H5作品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較強的體驗性和互動性,正是具備了這一特征,用戶在體驗了作品后,更愿意將它分享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臺。南方都市報推出的H5“讓我記住你的臉”正是對此進行了精準的把握,才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在H5里,醫護人員臉上的每一道印痕都是一道勛功章,通過新媒體用戶的點贊、留言、轉發而被一點點放大。除此之外,H5還具備查詢前線醫護人員個人頁面、感人事跡、為他們加油等功能,而醫護人員如果有時間也可將自己在前線的抗疫手記和所見所感寫下來讓新媒體用戶看到。通過這個H5作品,南方都市報將媒體受眾和醫護人員進行了有效連接,形成了一個互動平臺,提升了作品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衡量融媒體報道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便是報道本身的傳播效果。對于南方都市報“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報道來說,它的傳播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線上到線下,從樓宇電視到戶外大屏,它創造性地以“線上全媒體、線下多場景”的立體傳播策略,覆蓋了廣泛的媒體受眾,弘揚了時代主旋律。
南方都市報“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以普通醫護人員人物特寫海報為核心,以多樣化內容產品線為載體,把他們摘下口罩和護目鏡后留在臉上的印痕、未愈合的血痂、安普貼的膠漬、疲憊中的昂然和淡定,深深地烙刻在受眾的心中,引發了他們在各大網絡媒體的積極轉發,形成了刷屏現象。根據中國記協網公示的《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項參評作品推薦表》數據顯示,該系列報道被人民日報、新華網、騰訊網、今日頭條等160多個平臺廣泛轉載,全網總閱讀量超過1.1億人次,南都新媒體平臺閱讀量超過1000萬人次,南方都市報“最美逆行者”話題10余條微博截至2021年3月6日總閱讀量超過1億人次,單篇最高閱讀量閱讀1379萬,點贊超過11000次,轉發和評論超過8000次。可以說,憑借這些實實在在的傳播效果,南方都市報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引導正確輿論、傳播主流價值的重要作用。
為了適應媒體融合傳播的時代趨勢,實現主流價值觀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越來越多的媒體在融合了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多形態的內容產品之外,也在努力嘗試進行線上線下傳播的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方都市報“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的線上線下傳播融合模式,是一次有益且有效的探索,也是主流媒體在更大范圍內唱響主旋律的深度實踐。以線下亮燈活動的傳播為例,2020年2月17日晚,南方都市報與廣州市委宣傳部攜手舉辦了“為最美逆行者亮燈”致敬行動,將記者前線拍攝回來的照片制作成了巨幅LED屏海報,并在廣州30多個地標性建筑的LED屏滾動播放。這場亮燈活動在第二天即迅速擴展到了廣東21個地市的1000多塊LED屏。2020年3月30日,人民日報以整版形式刊發的一則題為《正是這一個個時代的英雄,成就了一個英雄的時代》的圖片,就使用了“最美逆行者”海報在廣州獵德大橋上亮燈的照片。這場亮燈致敬活動被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報道,并獲得全網超1億的總閱讀量,多個境外媒體也對此活動進行了轉發和使用。2020年8月至9月,南方都市報還聯合廣東省博物館共同舉辦了“致敬抗疫者”的專題展覽,有3萬余人次參觀了展覽,通過記者在前線拍攝的500余張抗疫照片和121件抗疫見證物,不但傳播了偉大的抗疫精神,也為廣東黨建活動開辟了一個新的陣地。

南方都市報推出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從大時代背景下的細節出發,打造了形態豐富的內容產品線,創造了線上線下融合傳播、全面覆蓋的爆款傳播現象,通過形態融合、渠道融合、傳播融合,不但實現了線上刷屏傳播的效果,還實現了亮燈致敬和專題展覽的線下傳播景觀。如何打造出更多像“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體報道這樣的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將主旋律聲音傳播得更廣、更遠,是主流媒體需要持續思考的一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