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愛東
(作者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白人兄弟”組合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龍頭琴彈唱的第一個組合,是龍頭琴彈唱傳承的創新形式。
龍頭琴又稱龍頭三弦,是白族彈撥弦鳴樂器,因琴首飾以龍頭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大理州劍川、鶴慶、洱源、大理、云龍和蘭坪等地,是白族說唱音樂“大本曲”(又稱“本子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用且唯一的伴奏樂器。”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海地區,已有數百年歷史,唱腔豐富,傳統表演形式是一人唱一人在一旁彈龍頭三弦伴奏。龍頭三弦還是白族青年男女唱山歌、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彈弦對調是白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主要方式,每逢劍川“石寶山歌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群眾穿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蜂擁赴會,歌會上青年男女彈弦對調、以歌覓偶。有人戲稱龍頭琴就是一把“愛情沖鋒槍”。
弘揚白族戲劇文化需要龍頭琴彈唱,白族群眾借景抒懷需要龍頭琴彈唱,白族男女青年談戀愛也需要龍頭琴彈唱,由此可見,龍頭琴彈唱在白族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為了更好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在對一彈一唱、自彈自唱等傳承形式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2013年12月,我依托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組建了三人組成的白族第一支龍頭琴彈唱組合——白人兄弟。組合打破了原有的一彈一唱、自彈自唱的傳承模式,既繼承優秀傳統,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受觀眾的喜愛。“白人兄弟”組建以來,先后獲得共青團北京市委網絡春晚“最佳民族音樂獎”、國家文化部第七屆民歌原生態大賽“優秀演唱獎”和“組委會特別獎”、西部九省市民歌邀請賽銅獎、北京市文化局“我愛唱歌“賽金獎、中央電視臺”爭奇斗艷——少數民族歌手爭霸賽“白族第一名等,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樂進新年》跨年音會、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 》“民歌風行”、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首都精品節目展演"等活動,宣傳了白族音樂文化,擴大了龍頭琴彈唱的影響。
創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形式需要與此有直接或間接聯結的“有緣人”、“有心人”。 “白人兄弟”組合三人都是白族,董祿龍、李四旺同來自劍川縣沙溪古鎮石龍村,李佐斌來自洱源縣鳳羽鎮起鳳村鳳羽壩子。石龍村是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唱唱跳跳是人們一天的基本生活內容,李四旺的姑姑李寶妹就是從這里唱出來的“白族歌后”;鳳羽壩子非常重視本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無論年節或是紅白喜事,都要把全村男女老少召集起來舉辦傳統文化活動。他們三人都從小受白族音樂文化熏陶、有對音樂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對傳承本民族優秀音樂文化有天然的自覺和責任擔當,是真正的“有緣人”、“有心人”。組合成立近九年來,他們不離不棄,相互支持、同心共進,保持了組合的旺盛生命力。他們都是90后的年輕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執著信念、令人耳目一新的彈唱形式,吸引了很多白族青年加入到龍頭琴彈唱的隊伍中來。


創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形式既要彈“古琴譜”又要彈“新樂章”。“古曲譜”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和魂,必須堅守;“新樂章”是為了傳承更廣更久。“白人兄弟”發展過程中就堅持彈“古琴譜”、彈“新樂章”并重,不僅守住了根和魂還培養了眾多忠實“粉絲”。《背鹽調》、《泥鰍調》、《大本曲》等是白族古曲,也是“白人兄弟“的主打曲目,加了三人的和聲和舞蹈表演后,更好地詮釋了原曲意境,常聽古曲的觀眾在看了“白人兄弟”的表演后連稱“有味道”。在此基礎上,為擴大受眾范圍,又不斷譜新曲唱新歌,如《故鄉謠》、《大理找金花》、《古道琴韻》等,都是近年來新創作的白族民歌。在歌曲配器上,突出龍頭琴,有的歌曲由龍頭琴單獨伴奏,使觀(聽)眾在欣賞歌曲過程中強化了對龍頭琴的認知。近年來,“白人兄弟”還對觀(聽)眾耳熟能詳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進行母語配琴彈唱,表達白族兒女對黨和祖國的摯愛情懷,深情的彈唱獲得了無數觀(聽)眾的點贊。



創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形式必須要有“名師點”和“大舞臺”。無論哪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方式大都是口傳心授。龍頭琴彈唱以組合的面孔出現,只是形式的變化,而彈唱的“硬核“必須有名師”口傳“。“白人兄弟”組建后,為了獲得龍頭琴彈唱的“真傳”,特別聘請我的父親楊月明為藝術顧問。他是白族大本曲音樂泰斗級人物楊漢先生弟子、琴師,曾到中南海懷仁堂和人民大會堂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國家文化部"文華獎"獲得者,對“大本曲”、龍頭琴制作和彈唱、白族服飾等有深入的研究。說的是白族話、穿的是白族衣、唱的是“大本曲”、彈的是龍頭琴,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有他這位名師的指點,“白人兄弟“組合的傳承道路始終在正道上行進。傳承的信心來自于展示的舞臺。 “白人兄弟”利用常住北京的優勢,先后在798藝術劇場、璃墟劇場、國家圖書館舉辦音樂會,參加中央電視臺及有關省市區電視臺舉辦大型演出活動,還隨團到韓國、泰國等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活動,得到廣泛好評。他們的“大舞臺“還有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的非遺展示演出、云南大理的洱海湖畔,家鄉的農家小院也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的彈唱。近兩年來,他們又在線上開辟舞臺,即使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形勢下,也沒有讓”白人兄弟“的身影離開觀眾的視線,沒有讓龍頭琴彈唱的聲音停止在聽眾耳里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