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明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有關部門關心指導下,近年來,松江的“三農”工作取得了較大進步。今年以來,松江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工作,確保高質高效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一是高站位做好糧食穩產保供。嚴格按照中央、市委有關要求,全力完成各項底線任務,多措并舉抓好糧食生產。十五年如一日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走出超大城市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有效路徑。千方百計克服疫情困難,已完成今年水稻種植面積15.2萬畝,進度快于去年同期;全力以赴穩定“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疫情期間綠葉菜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30%,生豬上市量增長超80%,為大上海保衛戰提供有力物資支撐。二是高質量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大力發展農業領域“五型經濟”,建強建好“南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順豐華東總部暨智慧供應鏈科技產業基地等農業頭部項目。深化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建設,綠色食品認證率全市第一,成功創建第二批全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三是高標準打造人民向往的美麗鄉村。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前提下,加快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確保年內超額完成1949戶目標。繼續抓好鄉村振興示范村、農村人居環境優化、農村“四好”公路建設等民心工程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新模式,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
著力破解浦南浦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切實為實施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一是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現代化農業水平,家庭農場機農結合服務覆蓋率達95%,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7.9%,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推廣普及水稻穴直播機械化技術的區縣。引進3條國際一流的大米加工流水線,年加工能力達2.25萬噸,可覆蓋4.5萬畝優質水稻種植面積。二是強化政策支撐。圍繞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推動政策向“三農”傾斜,重點保障“米袋子”“菜籃子”等內容。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堅持“三農”投入不減、涉農項目不少工作導向。三是強化土地供給。立足城鄉統籌發展軸,加強規劃引領,持續加大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供給,今年已新增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用地指標2.21公頃。
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為完成既定目標夯實基礎、贏得主動。一是做強農村黨建。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提升村“兩委”領導班子能帶富、善治理工作能力。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在招才引智、自主培養、人盡其才上出新招,為農村添人氣、增活力。加強農村網格化黨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實踐基地作用。二是做優工作機制。建立雙周調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受疫情影響的重點任務。建立督辦落實機制,通過定人員、定時間、定路線圖,著力打通復工復產堵點。完善掛圖作戰機制,對74項重點任務按照正常、滯后、困難創建紅、黃、綠“三色”預警分類管理機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三是做精鄉村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快推廣清單制、積分制、數字化手段,持續加強鄉村治理。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從嚴管理婚喪嫁娶,嚴格落實婚事緩辦、白事簡辦、宴會不辦等要求,抓實抓細農村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下一步,將認真落實會議精神,時刻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不斷增強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超大城市郊區“三農”工作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努力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