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潔 孫興蘭 涂惠 陳茜 胡婷英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部分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全球患者已超過2600萬人,我國心力衰竭患者約有 400萬例,我國患病率約為0.9%,5年生存率約為34%,出院30 d再入院率約為27%,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研究發現,容量超負荷是CHF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生理過程,規范CHF患者容量管理是緩解癥狀、降低再住院率的重要舉措[4],幫助CHF患者避免從醫院至家庭過渡過程中,發生容量管理缺如,是延緩CHF病程進展的關鍵。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及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基于互聯網開發的健康管理軟件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健康管理中[5]。本研究利用“互聯網+”云技術,基于CHF患者容量管理體征信號大數據的并發癥預警模型,建立“互聯網+” CHF患者容量管理云平臺,旨在探討CHF患者居家自我容量管理模式,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被確診為CHF的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 年齡>18歲;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正常;符合CHF診斷標準,根據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為Ⅱ-Ⅳ級;經美國心臟協會(AHA)危險分層標準評估[6],危險級別在C級及以上,患者本人或者主要照顧者有且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排除條件: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包炎等;合并重大軀體疾病終末期(如惡性腫瘤、肝、腎衰竭等);未控制的高血壓(靜息時收縮壓>200 mmHg和(或)舒張壓>100 mmHg,1 mmHg=0.133 kPa)等;合并嚴重精神疾病(如癲癇、精神分裂癥、癡呆等)。將患者按組間基本特征匹配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4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0例;年齡51~76歲,平均65.27±2.84歲;病程1~12年,平均5.76±1.33年;文化程度:小學 19例,初中15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9例;心功能分級:Ⅱ級9例,Ⅲ級29例,Ⅳ級16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18例;年齡50~78歲,平均63.84±3.05歲;病程1~13年,平均6.49±2.17年;文化程度:小學 20例,初中14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8例;心功能分級:Ⅱ級8例,Ⅲ級31例,Ⅳ級1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教育水平、心功能分級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本人或者主要照顧者均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電話隨訪護理模式,即由專科護士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建立個案管理檔案,根據隨訪時間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內容根據電話隨訪提綱逐一詢問,包括患者心率、血壓、體質量、尿量、飲食、用藥,認真傾聽患者主訴,通過評估發現存在的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解決方案并督促實施,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定期復查等。隨訪時間為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
1.2.2 觀察組 采用由專科護士采用“互聯網+”醫院家庭一體化容量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構建以專科護士為主導多學科協作團隊:構建以專科護士為主導多學科協作的慢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團隊,由1名心內科醫師,2名專科護士、1名營養師、1名軟件工程師、1名護理研究生組成。實施前,所有成員須接受相關知識及軟件應用的培訓,以保證實施的準確性。
(2)設計CHF容量管理平臺:該平臺是由某軟件開發公司人員開發的“健康樂”APP,主要包括醫護端及患者端兩大模塊。醫護端:專科護士可以查看入組患者的就診及治療信息,并可進行隨訪。患者端:患者可通過手機號進行注冊并登錄,電腦和手機可同步登陸。平臺主要包括就診信息共享、患者健康日記、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知識推送以及醫護患溝通平臺四大板塊即:①就診信息共享。主要為患者錄入健康檔案,包括個人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就診記錄、檢查數據等基本資料。②患者健康日記。包括體質量、液體攝入量和尿量、心率、血壓、心力衰竭相關癥狀等內容。③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知識推送。為患者定時推送相關心力衰竭容量管理健康教育知識,患者瀏覽后可獲得積分,并且設置線上知識問答環節,答對題目可獲得積分,積分累計可獲取實物獎勵。④醫護患溝通。患者可線上咨詢專科護士或醫師,進行解疑答惑。該APP經過心內科醫護人員的評估、預測試后,運行良好,可投入使用。
(3)運行CHF容量管理平臺:加入網絡平臺進行CHF容量管理,進行為期6個月的在線管理與隨訪。患者入組后由心內科醫師、營養師、康復治療師、為其制訂診療方案,專科護士依據方案制定護理計劃,患者及家屬自愿下載“健康樂”APP,教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平臺方法,完善個人信息,登錄“健康樂”接收消息。患者出院當日,行健康宣教,為患者制定血壓、心率、“干體質量”目標值、并告知患者及家屬在家中APP正確使用方法,專科護士對其進行個案管理。
(4)通過網絡平臺對CHF患者進行線上管理:通過就診信息共享板塊由患者自行上傳基本資料,全面了解疾病史;通過患者健康日記填寫體質量、液體攝入量和尿量、心率、血壓、心力衰竭相關癥狀等情況,了解患者在家中容量管理情況,若漏填、偏離目標值的±10%、出入量失衡等,系統會出現報警提醒,對接醫護端,專科護士進行一對一線上指導;通過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知識推送,使CHF患者了解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通過醫護患溝通模塊,可直接了解患者遇到的困惑,就業給予個體化指導。
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對照組填寫紙質版基本資料及調查問卷并當場收回,觀察組通過APP平臺進行問卷調查填寫。主要觀察指標包括:
(1)自我護理行為能力:通過用歐洲心力衰竭自我護理行為量表中文版(EHFScBS)[7],評估患者自我護理行為能力。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總分為60分,得分越高,自我護理行為越差。本研究中該量表總Cronbach’sα系數為0.921。
(2)心功能指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6MWT)評估心功能情況。
(3)再入院率: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再入院情況,即患者再入院率=再入院人數/被調查總人數 ×100%。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各時點的均數比較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為期6個月對CHF患者進行容量管理過程中,觀察組平臺登錄次數累計為16 572次(其中每日點擊任一模塊計為1次),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板塊為患者健康日記板塊,點擊率為21.35%,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知識推送板塊使用率最低,點擊率為10.85%。
結果顯示,兩組4個時點,自我管理行為呈先降后增的趨勢,時間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各時點均以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并且隨觀察時間延長,組間差異逐漸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交互<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行為能力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4個時點,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6MWT呈逐漸增高趨勢,時間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各時點均以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并且隨觀察時間延長,組間差異逐漸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交互<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LVEF得分和6MWT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再入院情況,觀察組6個月內再入院9例(16.67%),對照組再入院人數15例(27.7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再入院情況比較
控制CHF患者容量超負荷在其治療中存在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目的為使CHF患者達到最佳個體化容量平衡狀態[8]。“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構建智能化患者管理平臺,為患者提供閉環式的在線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預警提醒服務,旨在使護理隨訪工作變的更加個性化、系統化、智能化,為出院患者創造新途徑[9]。本研究開發了CHF在線管理平臺,以“互聯網+”為理念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CHF容量管理模式,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后3個月 、6個月、12個月,其自護能力存在分組和時間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采用自行開發的CHF容量管理平臺,實現了醫院質量管控系統與患者手機APP系統的實時對接,實現信息共享,通過此平臺為CHF患者建立個體化電子健康檔案,進行遠程診療、健康信息傳遞、指導患者飲食、運動、用藥信息等健康教育,同時,患者可以上傳健康管理知識、生活狀態,自覺監測,實時查看自身健康數據,參與平臺互動,掌握自身容量管理運動方式、飲食注意事項及用藥不良反應等知識,調動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及參與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從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研究顯示,以“互聯網+”為理念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CHF容量管理模式,兩組干預后3個月 、6個月、12個月,其LVEF及6MW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效的容量管理,能夠清除患者體內液體,防止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過度活化,從而改善患者心功能[10],但CHF患者自身容量管理能力卻較差,僅有不到50%的患者可規律監測體質量[11],正確引導CHF患者規律且規范進行容量管理對其心功能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CHF容量管理平臺患者填寫每日健康日記,包括體質量、出入量、心率、血壓、心力衰竭相關癥狀等內容,通過量化方式進行監測。醫護人員可通過醫護端了解患者體質量、血壓、水腫等指標,可實時動態連續評估,明確患者的負荷狀態,及時反饋患者。并且系統會根據患者提供的量化數據進行報警提醒,使患者可及時進行容量調整,使個體保持最佳的容量平衡狀態,改善心功能,延緩疾病進展,從而降低住院率。
“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作為近年來高質量和低成本的醫療策略之一,已經成為各國醫療衛生保健改革的重點[12]。通過將“互聯網+”理念融入醫院家庭一體化慢性病管理中,可以實現對患者的有效管理[13]。但是具體對CHF容量量管理研究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首先研究對象大部分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對新興事物接受度差,且接受內容形式文字圖片已不能滿足其需求,后期研究者可積極嘗試加入視頻科普等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及形式。其次,近年來醫院-社區-家庭三維聯動模式日漸成熟,今后可考慮完善三級醫院或社工力量銜接,促進CHF患者從醫院到社區/家庭安全過渡,為實現延續護理開辟新途徑。
本研究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CHF患者容量管理,可有效提高CHF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住院率,對臨床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慢性疾病管理提供臨床借鑒,促進慢病一體化管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