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 徐芳
術中麻醉與鎮痛泵的使用、心理壓力大、局部 填充物多等多種原因會引起肛腸外科術后常見的尿潴留并發癥。尿潴留臨床表現為膀胱充盈、無法自主排尿,可伴有下腹部脹滿、疼痛、不適[1]。如果不及時干預治療,不僅會影響術后切口的愈合,還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膀胱破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目前處理術后尿潴留的方法主要是留置導尿管,但容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甚至在拔除尿管后再次出現尿潴留,因此,探索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方案顯得尤為必要[2]。中醫治療尿潴留的經驗豐富,針刺、艾灸、穴位貼敷等中醫特色護理均有顯著療效。本研究探討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在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醫院就診的80例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肛腸術后8 h未排尿但有排尿感,小腹脹滿不適,膀胱區叩診為濁音,膀胱內尿量在600 ml以上,患者自行努力卻始終無法排出尿液;年齡18~66歲,病程≥1年;術前經檢查未見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生命體征平穩;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上;未見任何精神障礙類疾病,可正常交流;患者及家屬均同意研究方案,依從性高。排除條件:耳部、腹部有皮膚病及潰瘍;合并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合并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疾病;有耳穴壓豆、中藥封包禁忌證;不配合治療,依從性差,中途退出治療,同時參與其他項目研究,臨床資料不全,有嚴重不良事件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8~65歲,平均52.3±2.6歲;病程1~8年,平均5.3±0.8年;手術種類:混合痔18例,肛周膿腫13例,肛瘺9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18~66歲,平均52.7±2.7歲;病程1~8年,平均5.5±0.9年;手術種類:混合痔19例,肛周膿腫15例,肛瘺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手術種類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臨床表現為排尿不暢、尿頻、尿不盡,有時會有尿失禁,有明顯上尿路擴張、腎積水,可能有尿毒癥癥狀。進行泌尿系彩超檢查,排尿后發現膀胱內殘余尿量>50 ml,可確診為尿潴留[3]。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安慰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并對術后并發癥及尿潴留相關知識進行科普與宣講;保護患者隱私,通過關閉門窗、床簾遮擋、提供獨立的排尿空間等途徑來營造良好的排尿環境;利用條件反射法來誘導患者排尿,如聽水流聲、溫水沖洗會陰等;對下腹進行熱敷和按摩,緩解術后肌肉痙攣。干預6 h,若干預后仍無法自行排尿,且下腹脹滿、不適、疼痛感加重,應立刻進行導尿,連續干預7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耳穴壓豆及中藥封包。
(1)耳穴壓豆:選取雙耳上的膀胱、三焦、腎、尿道、交感、神門等耳穴,對雙耳皮膚常規消毒后將王不留行籽貼于所選耳穴處,并用無菌膠布固定。囑患者或其家屬對耳穴壓豆處進行適當的按壓刺激,一日按壓6~8次,每次按壓5 min左右,雙耳交替按壓,以患者耳部感到酸麻、重脹且耐受為宜。
(2)中藥封包:選取黃芪、車前子各30 g,川芎、丹參各20 g,茯苓、桂枝、川牛膝各15 g,香附、烏藥各10 g,水蛭6 g,充分均勻混合,將調制好的中藥置于布袋內,上鍋蒸20 min,在患者下腹部先置1塊毛巾,后將蒸后的布袋置于毛巾上熨燙,直至中藥封包無熱度后停止,每天操作1~2次,連續干預7 d。注意調節室溫,及時關注、詢問患者感受。
(1)術后首次排尿時間、首次排尿量。
(2)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護理基礎知識、服務技能水平、護患溝通水平4個方面,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十分滿意,80~90分為較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3)臨床療效[4]:治愈指干預后能自行排尿,腹脹明顯減輕,殘余尿量<50 ml;有效指干預后能自行排尿,殘余尿量50~200 ml;無效指干預后殘余尿量>200 ml,或無法自行排尿,癥狀無改善,更有甚者則加重。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構成比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分布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療效比較
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早于對照組,首次排尿量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和首次排尿量比較
痔、肛瘺、肛裂等大腸肛門疾病手術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尿液存留于膀胱,患者排尿不通暢,只能點滴而出,或不能自行排尿,并感到下腹部脹痛難忍,這種術后并發癥就是尿潴留[5]。引起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很多,患者的心理因素、排尿習慣變化,又加上因為害怕做手術而造成的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即使膀胱不滿也會出現尿潴留。術后肛門疼痛是大部分肛腸手術患者手術后的主要癥狀,肛門部位疼痛和損傷,導致膀胱和尿道括約肌的痙攣,從而引起尿潴留;另外,由于手術牽拉導致術后肛緣腫脹,肛門括約肌痙攣,或肛門填充物過多、肛管包扎太多,導致肛門自行收縮,加劇肛門疼痛;腰麻或局部麻醉不能有效時,會導致排尿困難,而腰麻后的排尿反應會被抑制,無法完全麻醉時,會導致肛門括約肌痙攣,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障礙;男性患有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泌尿系統感染、尿道狹窄等疾病,加上手術的刺激,加重排尿困難,提高了尿潴留的發生幾率;女性的尿道和肛門之間有陰道,而男性的直腸和尿道毗鄰,因此手術刺激所致尿潴留男性高于女性[6-9],尿潴留在臨床的發生率高達52%[10]。
尿潴留會對患者日常的排尿造成嚴重影響,主要引起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難、尿頻、尿痛,將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1]。由于尿潴留會導致大量尿液長期存留在膀胱內,容易滋生細菌,引起膀胱炎,也會導致膀胱過度伸展,從而對膀胱造成永久性的損傷,甚至會使膀胱喪失收縮能力,膀胱內的尿液有可能會反流至腎臟引起腎積水,對腎臟造成一定的損傷[12]。如果尿潴留因前列腺增生,或者是尿道狹窄所引起,膀胱在過度充盈時,也可能會引起充盈性的尿失禁。不及時預防或進行治療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長術后康復時間,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痛苦少、成本低的防護方案尤為重要。
臨床上針對術后尿潴留主要采取留置尿管導尿方案,但發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大,患者接受度低,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中醫護理方案。中醫護理是我國所特有的護理模式,具有操作簡便、痛苦較小、安全性高、經濟適用等優點而被廣大患者接受。中醫認為該病的病位為膀胱,與肺、脾、腎、三焦相關,在中醫學范疇當中屬于癃閉的范疇,病機主要為術中失血、術后情志不暢等原因引起津液不足,水液氣化無源,從而導致小便不通[13]。耳與臟腑、經絡有密切聯系,耳穴是人體疾病在耳部的反應點,刺激相應的耳穴可以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用王不留行籽對耳穴進行不間斷的按壓,可長時間刺激膀胱、三焦、腎,產生利尿作用[14]。尿潴留會伴有腹部的脹滿不適,中藥封包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素問·玉機真臟論》云:“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中藥封包法屬于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運用中醫經絡學說、熱與離子導入原理,以“腑以通為用”為則,將自配的中藥組方熨燙于患者小腹,促進皮膚對外來藥物的吸收,起到通經散瘀、通利小便的作用[15-17]。中藥封包由多味中藥組成,其中黃芪可補氣固表、有助排膿、斂瘡生肌、利尿托毒;車前子能清熱、利水、明目、化痰;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開郁燥濕等功效;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茯苓有利水消腫、健脾和胃、止瀉等功效;桂枝可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川牛膝能祛風利濕、通經活血;香附可止痛、理氣解郁、安神寧心;烏藥能順氣、開郁、散寒、止痛;水蛭具有破血通經、逐瘀消癥的作用。封包中諸藥具有舒筋緩急活絡、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等多種作用,且遇熱易揮發,穿透力強,能有效提高病灶周圍肌肉的張力,緩解局部肌肉緊張,減輕和消除水腫疼痛[18]。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作為全新的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結合了兩者的雙重作用,使護理更具有針對性,同時該聯合方案不會產生新的痛苦,無藥物的不良發應及依賴性,更易于接受,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19-20]。
本研究結果發現,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早于對照組,排尿量高于對照組,提示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護理有利于促進術后排尿,減輕尿潴留。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有利于緩解癥狀,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對肛腸術后尿潴留的干預作用確切,可有效緩解排尿困難等癥狀,促進患者手術后的康復,提高療效和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醫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