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梅 孫思盈 李夢謠 陳蓮俊
河南省濮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于1991 年,是一所招收聽力、智力兩類障礙學生,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并舉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2008年,擔任普校中層干部的吳守剛被調往濮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副校長;2019 年,被任命為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上任以來,他帶領學校教師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生發展需求,圍繞“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宗旨,凝練并貫徹“夯實基礎教育,突出特色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為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國家級綠色學校、河南省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等榮譽稱號,他本人先后獲得全國特教園丁獎、河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教師、濮陽市優秀校長、濮陽市政府表彰先進個人等榮譽。
問: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智障學生、聽障學生開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德育主題實踐系列活動。學校是如何做好智障學生、聽障學生德育工作的?
吳守剛校長: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建立相關工作制度,依托主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陣地,以序列化、多樣化德育活動為載體,把德育工作做到每個學生的心坎上,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吳守剛校長
一是依托主題教育陣地,培育學生理想信念。學校以“養成教育”為重點,充分發揮主題教育活動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系列活動,如“紅領巾,心向黨”入隊活動、“匯聚青春力量,共筑青春夢想”入團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讀書活動等,使學生通過活動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其次,深入開展未成年人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如“童心向黨·筑夢起航”書畫展、“童心向黨·我向黨旗敬個禮”課本劇大賽、“童心向黨·黨的故事我來講”朗誦比賽、“贊盛世中華,頌祖國華誕”演講比賽、“永遠跟黨走,當好接班人”書信征文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紅心向黨,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二是依托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塑造學生心理品質。學校把“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靈”作為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學校有9 名專兼職心理咨詢教師,每學期在心理咨詢室開展“心靈之約”分享、“心理健康”疏導、讀書沙龍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展。
三是依托勞動教育陣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學校將勞動教育課程化,開展學生志愿服務、勞動技能展示等活動。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包括每個周末在宿舍、功能教室和藝術中心的義務勞動,還包括深入社區開展的“煙頭不落地,家園更美麗”“志愿服務不停步,文明城市永常駐”等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建立了集體觀念、強化了勞動意識、鍛煉了勞動技能、培養了勞動習慣,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與支持。學校培智部每個班級還有自己的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在各班“責任田”里栽種大蒜、西紅柿、茄子等。勞動基地成了培智部學生健康成長的第二課堂。
此外,學校把家庭教育納入德育工作體系,通過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校互訪等形式,促進家長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綜合素養持續提升,引導家長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使學生在全過程、全方位的德育潤澤下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問:基于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學校提出了“夯實基礎教育,突出特色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辦學理念。學校是如何落實的?
吳守剛校長:為順應特教發展形勢、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我帶領學校教師凝練出“夯實基礎教育,突出特色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
“夯實基礎教育”就是抓實抓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科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在小學階段,統一使用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聾校教材和培智教材,在初中以上年級選用教育部審定的普通學校教材,解決特校與普校教材內容銜接問題。“發展職業教育”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需求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給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提供有質量的職業教育,為他們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學校在原有工藝美術、計算機應用等重點專業基礎上,開設中醫推拿按摩、服裝加工、烘焙等專業,加強校企合作,聘用專業教師,建設專業教室、實訓基地,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專業理論、技能技巧,著力培養“一專多能”技術型人才。“突出特色教育”就是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主選擇,讓學生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學校組建雜技、舞蹈、書法、繪畫、剪紙、律動、非洲鼓、經典誦讀等22 個社團。每一個社團都有自己的訓練方案與訓練場地,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藝術成長規劃,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盡展才華、彰顯特長。學校還借助社會力量,成立了殘疾人雜技藝術團、乒乓球俱樂部、冰壺俱樂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幫助學生實現成長、成才、成功的夢想。學生的雜技、舞蹈節目和書畫作品多次在省級、國家級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或特別獎。
為確保各類教育教學有效有用,學校組建語文、數學、綜合、心理咨詢等名師工作室,立足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用集體的智慧優化課堂教學內容與手段。首先是開發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校本課程,包括雜技、手工、書法、繪畫等藝術特色校本課程,服裝設計、中醫推拿按摩等聽障學生職業教育校本課程,我會做飯、我愛勞動、我能安全出行等智障學生生存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其次是探索適合兩類障礙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對于聽障學生,實施“文化課程與職業教育并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長遠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對于智障學生,采取“生活化、活動式、重能力、補缺陷”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喜歡的“活動”作為基本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基本的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勞動就業等能力。此外,實施多元展示評價,組織開展書畫作品展、演講朗誦比賽、運動會、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展示中施展個性才華,實現自信成長。
問:學校校園景觀很有特色,彰顯不一樣的校園文化。學校有哪些經驗?
吳守剛校長:學校以打造“書香校園、綠色校園、文化校園”為目標,一手抓硬件建設,一手創人文環境,努力打造精品校園文化,以文化滋養心靈、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守望夢想,讓全體師生共享文化之美。
校園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學校努力做到讓學生視線所及之處都帶有教育性。學校建設了文化長廊,不僅呈現了《詩經》《爾雅》“仁、義、禮、智、信”等民族優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時代精神,還呈現了學校“勤奮、文明、規范、和諧”的校風和“樂學、善思、尚美、求新”的學風。學校建設了高標準的榮譽室、唱游教室、心理咨詢室、情景教室、乒乓球俱樂部、康復訓練室、中醫推拿按摩中心、書畫作品展室等場室,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已經成為學校師生的共識。學校裝備了明亮舒適的經典誦讀室和教師閱覽室,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圖書柜,購買了大量適合師生閱讀的圖書。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是學校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學校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紅色故事賽、演講賽到情景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各類讀書活動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充盈。這些做法促進了書香校園建設,學校也被評為濮陽市書香校園。
學校還按照“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整體擴綠、立體綠化”的工作思路,做到喬、灌、草結合,花、色、形結合,努力推進校園綠化美化再上新臺階。學校在假山瀑布、蔥郁竹林中布置了景觀石,呈現“自尊、自理、自立、自強”的校訓,融入濃濃的人文氣息。此外,學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定期舉行綠色環保主題征文活動、保護母親河主題班隊會,以及“只有一個地球”“世界無煙日”等主題活動。優美的育人環境,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盡顯特色教育風采。
濮陽特校建校已過三十而立之年,迎來新的發展起點。吳守剛校長表示,學校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精神,再譜“辦好特殊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