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王迪
盛夏7月,顧家臺村山綠水清,花開正艷。村民任鳳蘭家,兩排10間黃墻石瓦房,圍合成一座太行農家院子。正房一室兩廳,面積60多平方米。吊蘭、牡丹、連翹等花草,擺滿了客廳的兩面墻,邁步屋內,花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另外9間廂房也裝修一新,辦了民宿小店。
不僅任鳳蘭家,該村60多戶人家,也將自家房屋進行改造,搞起了民宿旅游。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同基層干部群眾座談,任鳳蘭的老伴顧廷科作為村民黨員代表,就坐在總書記身旁。
今天,任鳳蘭家的院子早已改造成村里統一規劃建設的新民居,保留著泥墻石瓦的太行山山村風貌。前些年,她將全部廂房改造成民宿,平日一間屋子能掙100元。
“老伴在駱駝灣村阜裕旅游公司上班,一個月掙2000多塊錢,再加上土地流轉、養老金,還有分紅,俺們老兩口一年下來能有4萬左右收入?!弊鳛榇謇锏氖痉稑藯U,在任鳳蘭家門口,掛著黨員示范庭院、美麗庭院示范戶、十星級文明戶等大大小小五六塊牌子,很是亮眼。
她自己打理這幾間民宿:打掃庭院、洗衣做飯、侍弄花草。71歲的任鳳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斑^去吃都吃不好,住的地方還漏風,哪有閑心養花?”

7月13日,阜平縣龍泉關鎮副鎮長曹建平為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試驗所黨支部講黨課。
“眼看快10年了,我們要告訴總書記,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哩!”任鳳蘭讓記者給總書記捎個話。
曾經的“窮山溝、土坯房,亂石灘、不長糧,靠天收、白瞎忙”,如今已變為“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景”,這就是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
大約10年前的年底,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到顧家臺村看真貧、訪真苦,還在村里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一個農村脫貧攻堅座談會,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
10年間,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持下,在歷屆駐村干部的傾情幫扶中,村民強志氣、換腦筋,激發出強大內生動力,抓機遇、盡地利,發展旅游、高山蘋果、香菇、手工業,村民口袋鼓了,信心足了,眼光高了,目標遠了,都過上了好日子,顧家臺村舊貌換了新顏。
在村頭小賣部,《民生周刊》記者見到了時任顧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顧叔軍。當年總書記來訪時,曾在小賣部向他愛人詢問村里日常用品供應品種、價格、質量等情況。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來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相比當年,小賣部售賣的商品更全,也更上檔次了?!?/p>
談起這10年來村里的變化,顧叔軍脫口而出:“翻天覆地?!?/p>
“村里路面全部硬化、亮化,家家用上自來水,標準化衛生室和村民文化活動場所也建起來了,村民還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富起來的群眾,精神面貌也變了樣兒?!?/p>
以前,動員村民做事,村干部嘴皮子磨破,也沒人干;現在,大家不僅主動干,還搶著干、比著干。
“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滿打滿算,也就980元,到2021年,增長到19153元。2022年,盡管受疫情影響,但收入有望再上新臺階。2012年,全村只有一輛面包車,現在光私家車就有近百輛。”掰著指頭,顧叔軍細數起村里的變化。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村黨支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讓群眾干的,黨員先干起來;讓黨員干的,干部先干起來。干出樣子干出標準,再幫助群眾干,帶領群眾一起干。

顧家臺圓夢廣場的智慧新設備—太陽能智能充電座椅圖/王迪
支部作用發揮得好,黨員干部示范得好,黨組織的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就強了。黨員紛紛站出來挑大梁,許多群眾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一批年輕有文化的人才,加入黨組織,從城市返回村里發展。2013年,顧家臺村黨員及村委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學歷以初高中居多。到2021年,顧家臺村黨員及村委,出現年齡下降、學歷上升的可喜變化。
2021年4月,顧家臺村兩委完成換屆,班子平均年齡只有35歲,其中,34歲的致富能手顧錦成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一批有文化、闖蕩過市場、見過世面的年輕人,現在挑起了大梁,將推動我們村更快更好高質量發展?!鳖欏\成展望村里的發展前景:以前,游客來村里參觀完習近平總書記開會的地方,就再沒有游玩的項目了?!拔覀兇迕曉谕猓舨蛔∮慰汀,F在,村里新建了啤酒花園、親子樂園,開發了登野山、采摘等項目,形成集參觀、游學、吃住、玩樂于一體,小而精的新型山村旅游業態。”
如今,游人到顧家臺村,可以看青山、蹚綠水、聞花香、聽鳥語、吃生態菜、嘮農家嗑,感受濃濃鄉愁。2019年,有關部門將顧家臺和駱駝灣兩村組團,打造成了“阜平縣脫貧攻堅實踐課堂”。
顧錦成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雖受疫情影響,2021年,顧家臺村接待游客仍達30萬人次。今年“五一”面向本縣開放、“六一”面向全國開放后,游客每天最多時達到約3000人次。新業態兒童樂園開業前3天,人流量累計達到8000人次。
顧家臺村村委會附近,有家名為“青蓮”的農家小院,大門口左側墻壁上,貼著入黨誓詞和鮮紅黨旗。
浮置型梯子式軌道結構,由混凝土縱梁和左右縱梁之間的鋼制橫向彈性連接件組成“梯子式”的一體化結構,并在縱向輕軌之間進行減振支撐,該軌道結構由于重量小,維護方便等特點主要用于在城市軌道的高架橋。
進入小院,別有洞天:白墻青瓦,花格窗,青石桌,“梅蘭竹菊”四間客房依次排開,蘭花、牽?;?、銅錢草、茉莉等盆栽有序擺放,一派恬靜秀雅韻味。
青蓮小院的設計者叫楊建杰,去年10月,他主動報名來到顧家臺參與鄉村振興。小院是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顧家臺村籌建的教育培訓基地。
楊建杰介紹,青蓮者,清廉也。小院立足顧家臺村,以顧家臺脫貧攻堅故事為藍本,打造一個思政教育陣地,將顧家臺村脫貧攻堅成果、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旅游民宿等緊密結合,既是公司干部培訓基地,也服務顧家臺村黨建工作。
截至目前,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支持下,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的6個黨支部、共170人次先后到顧家臺參觀學習,為當地帶來旅游消費收入6萬余元。
傍晚的顧家臺,涼風習習。道路兩側,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天說地。
王秉文是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駐顧家臺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駐村一年多時間里,他走訪了全村154戶農家,對村民家庭人口、就業情況、期盼需求等,了如指掌。
新一屆駐村工作隊到來后,王秉文帶領楊建杰、馮天雄兩名駐村干部第一時間入戶走訪,更換工作聯系卡,傾聽村民心聲。在與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深入交流后,為顧家臺村鄉村振興制定了整體規劃。
“我們單位利用建筑行業資源優勢,邀請設計公司專家到顧家臺實地勘察,并利用無人機深入山林、村落進行全面航拍測繪,繪制出顧家臺村平面布置圖及鳥瞰圖,為鄉村旅游業振興作進一步規劃安排?!蓖醣恼f。
從2013年至今,河北省先后派駐9批駐村隊員幫扶顧家臺村。其中,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作為目前駐村時間最長的派駐單位,自2017年起,已先后派出3批工作隊,對顧家臺村進行長期支持。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脫貧之后,駐村工作的重點轉向鄉村振興,這是比脫貧更加艱巨的任務。
王秉文表示,一是防返貧,對易致貧戶和低收入人群進行常態化幫扶;二是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選準產業,邁出堅實振興步伐。工作隊仍然要從思想認識和精神狀態上,繼續幫扶,防懈怠、創新業,提高村民內生動力,全面振興顧家臺。
去年7月,顧家臺引進了230畝菏澤牡丹和70畝連翹,打造一個集觀光、藥材及精油加工于一體的新產業。望向枝丫初露的田園,王秉文仿佛看到了顧家臺美好的明天,“希望有一天,當我們撤出村子時,村里的產業穩定,這一片田地花團錦簇,村民自主善治能力大大提高,我們駐村工作隊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心里也就踏實了?!?/p>
從顧家臺到駱駝灣,不到3公里,步行約40分鐘。
路過兩村之間的小關村時,記者看到當地仍保留著10年前村民住的老房子。低矮的土坯房四處透風,屋頂用簡單的瓦磚鋪蓋,窗戶糊著破舊的塑料布。
10年一瞬,顧家臺村,從一個窮山溝蛻變為脫貧攻堅示范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殷殷囑托,要“真正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
顧家臺村生態環境、土地和水資源條件良好,且山地冷涼、晝夜溫差大,建議采用“食用菌+高山蘋果”的農業發展模式,山上栽果樹,溪谷種香菇,搞高效農業。
村里沒有風景名勝,但是正位于天生橋、五臺山中間,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特別適宜發展民宿旅游。
近年來,在食用菌種植、高山林果、生態旅游、手工業等一批富民產業的帶動下,顧家臺村的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廣。
如今的顧家臺村,鄉風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群眾心氣更高了。隨著富民產業興起、住房條件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旅游產業發展,村民說,俺們顧家臺村,明天必定會更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