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崔靖芳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10個功能平臺之一,是唯一以“帶”為特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生態經濟發展區域。近年來,兩省市七區縣合力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樣板。梁平,作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的重要板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走在了前列、做出了示范。

“三峽風景眼、重慶生態湖”重慶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 。圖/熊偉
盛夏的明月山百里竹海,細雨蒙蒙,竹影婆娑。在重慶市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民宿夢溪湉園的停車場上,雖不是周末,空車位已所剩無幾。
“這里的水塘太好玩了,媽媽你看,這是蝴蝶,那是蜻蜓,太有意思了!”一個小女孩在池塘邊觀察昆蟲,拍著手高興地對旁邊的媽媽說。
過去,位于明月山百里竹海深處的獵神村村民靠挖掘石膏礦和經營竹材為生,生態環保意識淡薄。梁平創新“濕地+民宿康養”建設模式,利用溝谷稻田,種植莼菜、慈姑、菱角、空心菜等10多種水生經濟作物,恢復了山地立體小微濕地景觀。其中,獵神村的鄉村小微濕地項目獲得了全國景觀領域最高榮譽艾景獎。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我們獵神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近些年,我們關停礦山,恢復生態,建設小微濕地,改善村里環境,投資商來了,村里在外的能人也陸續回鄉,大家都是奔著竹山竹海好環境來的。”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說。
依托明月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百里竹海景區,獵神村如今形成了以墨林竹院、夢溪湉園為代表的精品民宿群,以獵神三巷、礦咖為代表的竹林打卡地,以竹家樂全竹宴、特色竹工藝品等為代表的竹產業,村民收入因此而節節攀高,幸福指數也是直線飆升。
獵神村的變化只是重慶市梁平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實施,梁平區搶抓歷史機遇,主動謀劃、全力爭取,積極對接、務實合作,攜手重慶市長壽區、墊江縣,四川省鄰水縣、達川區、大竹縣、開江縣等川渝東北毗鄰區縣,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合力打造明月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樣板地。
一幅山水相映、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畫卷,正在梁平區徐徐鋪展。
在今年6月公布的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中,全球共25座城市獲此殊榮,我國有7座城市入榜,重慶市梁平區是此次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至此,梁平在城市發展畫卷中又增添了一張國際名片。
梁平自古以來就是一座濕地之城。近年來,梁平區推進“全域治水·濕地潤城”,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打造以自然濕地為主、人工濕地為輔的完善濕地生態群落,繪就出“山水林田湖草,梁平生命共同體”的濕地畫卷。
自2019年啟動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以來,梁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全域治水·濕地潤城”,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濕地保護管理體系逐步健全,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截至目前,梁平濕地資源近2萬公頃,濕地率近11%,濕地保護率達52%。
“梁平雖沒有大江大河,但地處長江一級支流龍溪河發源地,境內408條水系縱橫交錯、78座湖庫星羅棋布、數以萬計溝渠田塘湖串珠成鏈,我們充分利用小微濕地資源本底,舉全區之力,大力實施‘全域治水·濕地潤城’,打造自身優勢和特色,形成多點開花的全域濕地生態格局。”梁平區林業局負責人說。
“2019年,闊別39年的灰雁再次回歸重慶,落戶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雙桂湖成為青頭潛鴨、紅頭潛鴨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和遷徙驛站。”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不僅為城市生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更是全國首批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為濕地保護傳承發揮巨大作用。
水是濕地的靈魂。黨的十九大以來,梁平推進“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率先提出“城市濕地連綿體、鄉村濕地生命共同體”兩個濕地生態建設理念并進行探索實踐,充分利用城區“一湖四庫六水”優質水生態資源,大力實施河湖連通工程,將涵養林、溪流濕地、立體山坪塘與雙桂湖濕地、城區若干河流、道路帶狀小微濕地進行生態連接,織就城市濕地有機網絡,聚力建設中國首個城市濕地連綿體。
“利用淺丘地帶中的溝、塘、渠、堰、井、泉、溪、田等優越濕地資源基礎稟賦,我們將小微濕地保護建設與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脫貧攻堅等進行了深度融合,讓小微濕地成為鄉村振興的美麗風景。”梁平區竹山鎮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梁平區采用“小微濕地+環境治理、民宿康養、自然教育、有機產業”模式,發展小微濕地經濟,年均產業收入達8.5 億元。
“濕地讓城市更美好,濕地建設讓百姓生活更幸福。”梁平區委書記錢建超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梁平建成了以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濕地公園,形成結構完整、空間連續、功能齊全的城市濕地連綿體保護體系,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預制菜消費持續升溫。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到3500億元,預測5年內有望實現萬億元以上規模。
面對規模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梁平預制菜產業架起了打通市場聯結的橋梁。
享有“巴蜀糧倉”美譽的梁平,是國家級重點產糧大區、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獨具風味的“都梁食風”,品類繁多的地方特色美食,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一頭連著消費升級,一頭連著生產變革,預制菜產業蘊藏著拉動地方農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面對萬億級市場新藍海,梁平立足川渝,面向全國,率先提出了建設以川菜為主的“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
走進剛開業一個月的梁平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體驗館,映入《民生周刊》記者眼簾的,是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各種包裝預制菜,火鍋、炒菜、半成品等一應俱全。講解員介紹其特色:省時、省心,無油煙,但菜品上乘,成為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后眾多時尚青年的首選。
在體驗館中,《民生周刊》記者看到開放式的廚房里并無廚師,而是幾臺餐飲機器人在操作,僅3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重慶小面就端上了餐桌。“預制菜的出現改變了消費方式,也改變了生產方式。”一位排隊體驗的市民說。
“我們拿出‘真金白銀’,圍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強鏈補鏈、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梁平區區長陳孟文表示,在創新激勵方面,對新認定的預制菜產業國家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給予獎勵,對于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團隊科研經費支持、住房生活保障等。此外,在核心生產環節、倉儲冷鏈物流、要素保障等方面,均有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一場細雨后,梁平區合興街道龍灘村的柚子林愈發顯得青翠欲滴,正值生長期的柚子掛滿枝頭,放眼望去,錯落有致,今秋又將是梁平柚豐收季。
梁平柚為“中國三大名柚”之一,與廣西沙田柚、福建文旦柚齊名。龍灘村是梁平柚的主產地,清朝末年已開始種植。
梁平區合興街道龍灘村柚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耀春對《民生周刊》記者說:“我們以梁平柚種植、家庭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為主要經濟來源,通過低產柚園改造、高接換種等手段,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效益化發展,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為促進梁平柚產業發展,龍灘村籌建了專業合作社,實行全程社會化服務,對名柚園核心區柚樹建立統一管護、二維碼柚樹溯源和商標品牌保護制。
“自明月山綠色示范帶開始建設后,我們的梁平柚產業獲益不少,從單一種植向深加工轉型,推出了柚子糖、柚子酒等產品,產業附加值大大增加。”何耀春感慨。
曾是川渝兩地交流合作屏障的明月山,如今成了川渝共謀發展的重要紐帶,宛若一輪輝映天地的明月,照亮川渝毗鄰地區的綠色發展之路。
兩年多來,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7個區縣自覺擔負起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重大政治責任,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重大改革,起步扎實、開局良好。
在中國首批森林氧吧—百里竹海腹地,漫山遍野的竹林深處有一處古樸的建筑—精品民宿梁山驛。這里曾是一處學堂遺址,后成為梁平區S410竹山公路服務區。在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中,這里被改造成擁有近20間客房的精品民宿。
“梁山驛建筑整體以文化為魂,再現和重塑空間為要,目的就是讓過去留幾個腳印在當代。”梁山驛民宿負責人介紹,梁山驛內庭院保留原有尺度和局部痕跡,青石地板加鋪“之”字形老石板,利用原建筑拱圈、拱梁,用老石缸和陶缸栽植月季、薔薇等藤本植物進行綠化改造,增加院落靈性。
“百里竹海風光秀美,是森林康養的好地方,每逢周末,便有大批市民來休閑,房間供不應求。”該負責人說。
建設像梁山驛這樣的明月山精品民宿群,僅僅是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中的產業規劃之一。
在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共抓大保護、共謀大健康、共建產業鏈,深耕文化源、共享基礎設施的思路下,7個區縣加快構建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聯合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同申報建設明月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共同打造綠色農業、綠色制造業、綠色旅游業等業態,由共融、共建走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