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O 記者 陳秀娟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的席卷下,奧迪的電動化進程隨之提速。
2022 年6 月28 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這意味著,奧迪在中國第一座僅生產純電動車型的工廠正式開工。
據了解,該項目投資約26 億歐元,新工廠占地約150 公頃,到2022 年底,一支來自中德的專業技術團隊將入駐工廠,負責汽車生產制造的全價值鏈打造。除了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車間外,工廠還將配備自己的高壓電池裝配車間。
根據規劃,奧迪一汽新工廠將基于奧迪與保時捷合作的PPE 豪華電動平臺生產車型,目前確定生產的3 款車型分別為奧迪Q6L e-tron、奧迪Q6L e-tron sportback 和C 級轎車奧迪A6 e-tron。該工廠規劃年產量超過15 萬輛,并計劃于2024 年底投產。而根據奧迪的遠期規劃,到2025 年,奧迪將在中國市場推出5 款國產純電動車型。
此次生產基地奠基,對于奧迪來說,可謂在華加速電氣化轉型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負責中國市場的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杜思曼表示:“長春新工廠迎來開工建設,成為奧迪在中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過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我們將PPE 平臺引入中國,并將基于該平臺打造中國市場專屬的純電動車型。這將推動奧迪在華純電動車型陣容的發展。”
事實上,在電氣化布局方面,早在2021 年,奧迪就發布了“Vorsprung 2030”戰略。根據該戰略的規劃,至2025 年,奧迪計劃在電氣化(含混動)領域投資180 億歐元,并推出超20 款純電動車型;2026 年起面向全球市場的新車將全部為純電動車型;至2033 年奧迪逐步停產內燃機,實現完全電動化。
奧迪要想達成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中國自然是其布局的重中之重。更何況,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7 年位居全球首位。有機構預測,2030 年中國高端汽車市場銷量將超過400 萬輛的規模,新能源車在高端市場的份額也將提高至40%。
也正是因為如此,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指出,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是奧迪中國全新企業戰略“奧迪中國進取2030 戰略”的重要基石;奧迪全球董事會主席杜茲曼也強調,奧迪一汽新能源項目是奧迪電氣化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然而,理想很豐滿,實現很骨感。
作為國內一線豪華品牌,奧迪目前在中國的銷量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2021 年,奧迪在華銷量為70.1 萬輛,同比下降3.6%。反觀同為一線豪華的寶馬和奔馳,二者2021 年在華銷量分別為84.6 萬輛和75.9 萬輛。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奧迪在BBA 中連續第3 年銷量墊底。
具體到新能源車型上,相比歐美國家,奧迪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

截至目前,奧迪在華推出5 款新能源車型,分別是:一汽-大眾奧迪e-tron、Q2L e-tron、Q4 e-tron 三款純電SUV、混動轎車奧迪A6L TFSI e 以及近期上市的上汽奧迪Q5 e-tron。數據顯示,2021 年,奧迪在華電動車型累計銷量不足1 萬輛,增長率不足5%,遠低于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平均增長水平。要知道,僅過去一年,國內頭部新能源車企如比亞迪、五菱等企業年銷均超過45 萬輛,就連售價30 萬元以上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如蔚來、理想等年均銷量也均超過9萬輛以上。
巨大的銷量差距,反映出奧迪的電動車產品目前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
有分析人士認為,奧迪的電動車產品之所以在中國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與其在華布局緩慢、投放產品數量少有著較大的關系。此外,售價相對偏高(奧迪在華電動車售價覆蓋20 萬~50 萬元的價格區間),且其續航能力、配置及智能化水平等核心產品力相較同級自主品牌又無明顯優勢,因而很難贏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至于奧迪一向引以為豪的品牌口碑,也在今年5 月份“小滿”事件后大打折扣。
綜上種種,誠然在中國建廠、加大投資規模、反復強調其對于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視,但是,在特斯拉、比亞迪以及“蔚小理”等已在新能源車市場占據先機的現實面前,奧迪能否借新工廠之力在中國市場打一場電動化的翻身仗,依然充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