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珠 盧毅卓 張長茂
近年來,我國的甲狀腺疾病發病率日趨年輕化,臨床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癌中年齡<20 歲的患兒數量占比為1.8%,在年齡<10 歲的兒童中發病率較低,發病率<1/100 萬,在年齡15~19 歲的青少年中發病率為15.4/100 萬[1]。盡管甲狀腺癌在兒童及青少年中發病率較低,但是通過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了解可知,疾病存在較高的惡性風險,在臨床表現、評估方法、生物學行為、治療原則、細針穿刺活檢指征方面均與成年甲狀腺癌患兒存在較大的不同[2]。在以往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臨床治療中會遵循成人指南,但是該種治療方法并不適宜兒童及青少年[3]。因此,為了能夠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臨床治療效果,應充分了解兒童及青少年的甲狀腺癌臨床特點,以便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治療[4]。本文將于2010 年1 月~2011 年10 月在醫院中接受治療的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 年1 月~2011 年10 月就診的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1 例,女33 例,年齡4~17 歲,平均年齡(10.2±2.3)歲。納入標準:①患兒均符合2015 美國甲狀腺協會中關于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診斷標準要求;②經病理學及組織學被診斷為甲狀腺癌者;③首次被診斷為甲狀腺癌者。排除標準:①非原發性甲狀腺癌者;②合并其他癌癥疾病者。
1.2 方法 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法,使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法,將長為10 cm 的橫切口做在雙乳頭連線中點右側部位處,在深筋膜淺層部位處注入止血水,由1 mg 腎上腺素和300 ml 的生理鹽水構成,在深筋膜淺層部位處將玻璃器放入進去,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并在雙側乳暈處做長為5 mm 長的切口,并放入腹腔鏡,建立人工氣腹,壓力為4~5 mm Hg(1 mm Hg=0.133 kPa),維持好操作空間,并運用內窺鏡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觀察,運用超聲刀對疏松的結締組織進行分離處理,并將雙胸鎖乳突肌內緣及胸骨上窩部位充分暴露出來,明確正中頸白線后,對雙側帶狀肌進行分離處理,并將甲狀腺充分暴露出來,分離處理甲狀腺被膜,切除掉患側部位處的病灶,并放入到標本袋中,對患兒做病理檢查,對手術區域進行沖洗,當止血處理結束后,對引流管進行放置,之后對切口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統計隨訪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觀察圍術期手術指標(術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隨訪情況 對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進行10 年的隨訪,8 例出現復發,1 例因再生障礙性貧血死亡,50 例生存10 年以上,5 例帶瘤生存2 年以上。
2.2 并發癥發生率 對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統計,吞咽困難、切口感染、呼吸困難、切口滲血發生率分別為3.13%、1.56%、1.56%、1.56%。見表1。

表1 64 例患兒并發癥發生率(n,%)
2.3 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術后3 d,VAS 評分為(0.58±0.14)分,低于術前的(6.07±0.8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圍術期手術指標 術中出血量為(45.26±10.25)ml,引流量為(27.52±7.65)ml,住院時間為(4.15±0.75)d。
甲狀腺癌本身屬于一種惡性腫瘤,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病率較低,發病率為0.5%~3.0%,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隨之提升[5]。臨床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與成人甲狀腺癌臨床特點存在較大的差異,具有頸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率高、病灶體積大、腫瘤細胞鈉/碘同向轉運體表達增高等特點,疾病復發率高,但是總體存活率較高[6]。
與成人相比兒童和青少年的甲狀腺臨床過程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對兒童的甲狀腺表現進行了解可知,會出現較大的原發性腫瘤,肺轉移及淋巴結轉移率較高。相比于成人,甲狀腺癌患兒具有突出的特征,并且疾病預后治療效果較好,出現該種情況與腫瘤生物學行為有直接關系。在抑制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疾病中,促甲狀腺激素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能夠完成對腫瘤特征的有效控制。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大多為重病患兒,有很大一部分患兒會出現淋巴結轉移情況,主要表現在中央室淋巴結,當前復發的疾病對局部疾病的生存率不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通過將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可知:①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甲狀腺結節,在青少年甲狀腺結節中,惡性幾率為20%,而成人惡性幾率為5%[7]。在10 歲以下的兒童中,若患兒存在碘缺乏及頭頸部放療患兒,甲狀腺結節惡變率較高。②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更容易擴散[8]。當確診患有甲狀腺癌之后,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相較于成年人肺轉移及淋巴結轉移瘤更高,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兒童和青少年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幾率為40%~80%,成年人則為20%~50%,相較于成年人,兒童和青少年的甲狀腺癌遠處轉移主要發生在肺部位置,發病率為20%~30%[9]。③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整體預后效果好,且存活率高。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極容易出現轉移,大多為分化型,僅有少部分患兒會出現骨轉移,并且對放射碘治療敏感性較強[10]。經過治療之后,有著較高的總體存活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 年存活率高達90%~99%,成年人甲狀腺癌存活率為90%[11]。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促使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發展趨勢[12]。相關調查數據研究顯示,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每年的發病率增長速度為1.1%[13]。盡管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病理與成年人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在患病后患兒未出現明顯的特異性癥狀,但是頸部位置處的腫塊一般較大且較多,有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大多數患兒均為發現頸部淋巴結出現腫大而就診[14]。在發病后應及時接受治療,以提升疾病預后治療效果,確保患兒能夠盡快恢復健康。目前,在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治療中倡導使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法,具有手術視野清晰、創傷小、圖像放大及遠距離操作等特點,使手術切口得以縮小,手術操作更具精細化,術后瘢痕發生率明顯降低,對腫瘤的復發及轉移具有抑制作用,疾病預后改善效果好,患兒生活質量顯著提高[15]。
年齡是影響甲狀腺癌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臨床上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復發相關因素中≤15 歲是最為主要的因素,導致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復發及頸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為腫瘤侵犯被膜及雙側腺體受累。在對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進行治療中應注意分層細化,并注重功能。應細化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高危因素包括腫瘤侵犯被膜、年齡≤15 歲、未分化癌、髓樣癌、雙側腺體受累[16]。在對患兒進行細化治療期間,應結合患兒病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患兒合理化的治療方法,一般主要是采用手術治療方法,應防止對疾病臨床治療效果造成極大的影響,避免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生長及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手術結束后應給予患兒甲狀腺素,是因為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大多屬于分化型,會對促甲狀腺激素(TSH)造成反饋抑制,對腫瘤復發及轉移具有減緩作用,并且符合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要求,疾病預后治療效果好,患兒生活質量大大提升,術后取得了滿意的疾病臨床治療效果。
兒童和青少年在患有甲狀腺癌之后,應盡早接受治療,在以往治療期間主要是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方法,但是由于該種治療方法本身的切口較大,對患兒頸部外觀的美觀度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患兒而言,不能滿足自身的實際需求。現階段,基于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腔鏡技術隨之而誕生,該治療措施在實際的應用期間展現出了易恢復、創傷小等優勢,其所取得的優質治療效果,受到了患兒的高度認可。近年來,我國的腹腔鏡技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在甲狀腺癌臨床治療中取得了突出的治療效果。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在手術治療期間無需將頸闊肌切開,并且手術治療操作工作需要在淺筋膜之間的疏松結締組織部位中進行,不會導致患兒出現極大的創傷,術后引流量及出血量均較少,為患兒術后的快速康復提供了保證。但是經過臨床實踐可知,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法本身的手術時間較長,對手術醫生的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其應熟練掌握頸部解剖知識,并且清晰了解腔鏡器械。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進行10 年的隨訪,8 例出現復發,1 例因再生障礙性貧血死亡,50 例生存10 年以上,5 例帶瘤生存2 年以上。對64 例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統計,吞咽困難、切口感染、呼吸困難、切口滲血發生率分別為3.13%、1.56%、1.56%、1.56%。術后3 d,VAS 評分 為(0.58±0.14) 分,低于術前的(6.07±0.8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為(45.26±10.25)ml,引流量為(27.52±7.65)ml,住院時間為(4.15±0.75)d。通過對患兒進行隨訪可知,僅有1 例患兒出現死亡,整體死亡率較低,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具有容易復發及侵襲性強等特點,為了能夠提升疾病臨床治療效果,做好疾病診斷工作尤為重要。在對患兒進行診斷期間,對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肺部多發轉移灶及頸部淋巴結腫大患兒,可考慮其患有甲狀腺癌侵犯的可能性,為了能夠降低疾病復發幾率,在臨床上應選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使患兒的疾病復發幾率得以降低,使患兒的生活質量及生存率得到大大提升,當手術結束后應對患兒進行密切的隨訪,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患兒的病情恢復情況,一旦發現患兒出現任何的不良情況,能夠及時對其進行處理。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17],通過對患兒進行1~25 年的隨訪,復發率為10.9%,再生障礙性貧血死亡有1 例,未有出現出現死亡。在總共46 例患兒中,生存時間>10 年的患兒有19 例,帶瘤生存時間為>2 年者有2 例。相關研究提出[18],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患兒術后1、3 d 的VAS 評分低于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法患兒,手術時間長于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法患兒,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法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法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研究與本研究具有相似性,充分認證了本文的研究結果具有可參考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和青少年甲狀腺癌臨床治療中應用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法,疾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并發癥發生率低,疾病復發率低,不影響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