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韻涵 王旖軒
人們一直踐行著“情感是歌唱的生命與靈魂”這一共識。可是,這并不意味著聲樂界對歌唱的情感會有足夠的認知。音樂是表現人情感的藝術形式。音樂藝術形式眾多、各具特色,它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不同音色的聲音來表達人的內心感受,創造美的藝術形象。歌唱者在接受作品之前,已經具有一定的喜怒哀樂等自然情感,并且不帶有任何得失因素,所以最初始的感情最真實。演唱者要精準地把握歌曲的情景和演唱的情緒,做到對每一首作品都仔細斟酌、認真體驗,表演時才能瀟灑自如,引起聽眾共鳴。
歌唱需要重視情感體驗,一切音樂藝術形式都是以表現人的喜怒哀樂為目標,再通過歌聲直接抒發出來,當歌聲與聽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后,便會使人受到感染。歌曲要唱得感人,演唱者必須進入角色,融入真情,用心來演繹這首歌曲。生活和藝術是有差別的,如何將生活中的感情升華為藝術,提升演唱的激情,這需要進行大量的學習、實踐與藝術加工。
喜怒哀樂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感受歌曲中的喜怒哀樂,將靈魂與歌曲融為一體,盡心領悟歌曲的內涵,用心演繹,這樣的演唱,必然臻于妙處、詠嘆悠永、直擊人心。將情融于聲,兩者充分結合,才能打造完美的演唱。情作為演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形成美好心靈和純潔精神的來源。因為人的情感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感受,它是在高度理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但畢竟音樂作品表現的是感性的東西,或者強烈,或者舒暢,或者喜悅,或者悲哀,并不是能用語言所能表達出來的,所以情是影響歌者聲音質量、表情狀態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沒有情感的歌唱是無聊又機械的。情感是演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如果單純地唱出歌詞,無法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情感,即使盡全力歌唱,也無法感染聽眾,真正得到共鳴。情感的表達至關重要,歌曲節奏,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且能夠模仿;而千人千面,千人千情,加上演唱時,以情帶聲,悲喜不同,強弱朗然,自然能使聽眾為之動情,深入其中,回味無窮。
任何聲樂作品,演唱者在演唱前需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創作背景及其創作手法,以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因而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看懂歌詞里面傳達的感情,對曲風、背景有簡要分析,其次就要勇敢去唱,帶著感情有效率地去練習。先模仿原唱,再逐漸提高自己的唱歌功力,達到演唱時感情的增強。
還有,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對作品的情感理解、風格把握、審美感受和使之轉化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術之外,還應具備強烈的創作意識和創作激情。這種創作的意識與激情,能使演唱者獲得美的音樂表現基礎,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情感積累,喚起真實的情感記憶,以演唱的熱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歌唱是人類抒發和交流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最親切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歌唱中以聲帶情,以情感人是藝術創造的核心。有人說歌唱是最動聽的音樂,其動人之處就在于它有動聽的聲音,表現動人的感情,兩者完美地融合——聲情并茂,則需要歌唱者將自己的感情注于歌唱中,以情帶聲。
語調力度變化主要是以情感表達需要為依據的,任何語言的強弱都有邏輯關系,這種遞進承接總是前后呼應,它是使情感表達更加鮮明、生動、準確、完整的重要方式。
歌唱中語調的掌握主要體現在咬字吐字不同。歌唱時咬字松,吐字輕,力度均勻,自然流暢,則形成的語調抑揚頓挫,有的字需要有感情地發聲,只突出它的重音;有的字不需要過于突出,只讓它們起到烘托作用;每個字的發音,松緊、快慢、長短、高低等,都影響著感情的表達,這些都需要用特殊的表現手法。為了養成在歌唱時咬字松、吐字輕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中著手,平時講話,要有意識地養成一種輕聲說話的習慣,讓口、唇、舌處于放松狀態,慢慢地形成好的習慣,進而讓這種反應自然地、下意識地融入歌唱中。字含在嘴里,或者停頓,或者一帶而過,都需要細心地揣摩,有的字要唱出棱角,顯示出其剛強;有的字要唱出圓潤,顯示出其柔美,需要細心地體會每一個字,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表達出歌唱的情感。
如果思想感情比較強烈,表現的情緒比較激動,那么咬字要緊,吐字須有力,要讓字在口腔里有結實、飽滿的感覺,做到“剛”主“柔”賓,剛柔相濟。比如說阿黛爾第二張錄音室專輯《21》的首支主打單曲rolling in the deep,該曲的音域跨度從B3到D5,韻律感極其強烈,韻律感來自歌詞和背景音樂兩處。阿黛爾在演唱中充滿了憤怒、復仇、心碎、自我反省等一系列的情緒,讓人清晰地感受到阿黛爾對于愛情破滅的掙扎和心碎。有些歌曲表現的是平穩的感情,抒情的韻味濃厚,這就需要放慢歌唱速度來表現其中的感情,在發音方法方面,比較多的是使用口腔后部發音。有代表性的歌曲是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在歌曲中,掌握風格的變化,而后對語言進行細致的處理。要在演唱中不斷地增強表現力,運用特殊的表現手法進行咬字吐字。只有音樂與語言水乳交融,才能夠升華音樂形象,它的基礎就是熟悉音樂,了然于胸,之后講究發音“字正腔圓”。
在演唱中,強弱是相對來說的,有時候聲音很響,但是不需要有很大的力度;有時候聲音很弱,但是很有力度才能做到。這些都要根據歌曲需要和情感的表達來決定。每一個歌者都有不同的嗓音條件,根據自己的特點、表現能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表現范圍內將歌曲理解和表演發揮到極致,做到強不驚乍,弱不虛脫。
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快慢的變化,必須快慢有節,變化有方,一定要做到快而有制,絕不匆匆忙忙,令人煩躁不安;慢而不散,絕不稀里糊涂、無精打采,令人昏昏欲睡;快慢掌握得準確而巧妙,這樣就不至于枯燥呆板,一首歌曲,應該被唱得“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擊節震驚。
速度就是音樂進行的快慢,它和人的生理感覺有密切關系。音樂進行每分鐘小于60,則慢速;超過80,則快速;在60到80之間,則是中速。情感的表達與速度有必然的聯系:平穩的情緒多用中速表達;激動的情緒多用快速表達;悲傷的情緒多用慢速表達。
由于情感體驗的差別,不同的人對速度的處理就不同,要正確把握速度。首先,固定速度,要嚴格掌握;其次,對作品進行分析,熟悉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最后,了解作品的風格特點、民族特點等。如《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按照作曲家標明的速度,全曲具體時間應為12分30秒,但庫謝維茨基指揮演奏了13分30秒(速度為74),托斯卡尼尼指揮又演奏了19分鐘(速度為52)。
節奏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音樂節奏,按照最窄的定義是音的輕重和長短有規則地流動。各種長短、均勻和不均勻劃分時值的音相結合,構成多樣的音樂。均勻的節奏及以均勻為主的節奏是較平穩的,所以表現的情感多為流暢順利的,如三連音盡管音是三個,但是在一拍里面是分布均勻的,所以以三連音為主的旋律也是平穩的。音的長短不均勻劃分有小切分,這種多表現在激動、歡快的旋律里面。
二拍子的特點是兩個重拍中間有一個弱拍,三拍子主要來源于奧地利民間舞蹈華爾茲,二拍子和三拍子是音樂中最基本的拍子,所以又叫單拍子。四拍子則是由兩個二拍子組合,又叫復拍子。許多慢速抒情樂曲及大型奏鳴曲的慢板樂章都是四拍子,進行曲和舞曲多是二拍子,區別較為明顯。
歌唱要有頓挫,唱歌最美妙之處在于它的頓挫,頓挫有道,則演唱得法。一斷一連、曲盡其妙、主次分明、轉折揚抑,讓人聽起來形神畢現。實際上,頓挫是有目的的,它為了表達感情的需要,這個頓挫,是學習歌唱技巧的重中之重。“喜悅之處,一頓挫而和樂出;傷感之處,一頓挫而悲恨出;風月之場,一頓挫而艷情出;威武之人,一頓挫而英氣出”,這樣的演唱才能夠表達細膩、出神入化,引起聽眾共鳴。
歌唱是情感的藝術,不是純技術的藝術。通常在演唱作品時會要求以“情”帶聲,重在抒發感情,做到以“情”感人。聽一個人唱歌,不是聽他的歌唱技巧有多好,而是他的演唱能不能打動人心。因此,在教師教學和自我練習的過程中,不應該過于注重學生演唱技術上的表現,也要加強對歌曲的理解,對歌曲形象的把握,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精神內涵。另外,在平時的訓練中,不要一味地追求聲音效果、音高、唱法,要養成一種自然用氣的歌唱習慣和重在情感表現,用“情”來帶動聲音技巧的學習和提高,力求“聲情并茂”,這樣才能改善和克服緊張心理,不要被技術嚇倒,避免因技術方法造成緊張情緒。演唱的第一個字很重要,一定要全心投入穩住情緒,音樂響起就浸潤其中,進入歌曲意境,力求第一個字就振聾發聵,吸引住聽者,征服全場。在現代歌手中,還有一個用情感打動聽眾的歌者——關喆,關喆被稱為“表情帝”。他的原創歌曲《想你的夜》就說明他在處理感情方面的細膩。
還有,每首歌都有高潮,但是高潮不一定是最強音或者最高音,情感的高點有時候和音高、音強恰恰成反比,借此表達深沉厚重的情感。“歌曲的結尾是最重要的一環,它直接關系到表演的優劣。”結尾往往掀起感情的狂瀾,帶領全場觀眾將情緒推至巔峰,讓人意猶未盡欲罷不能。最后一個字的處理最需要注意,要把握好收聲、收氣和收情的先后順序。即便演唱結束,發聲器官仍要保持積極“備戰”的良好狀態,先收聲、再收氣,最末尾收情,要做到“言已盡,意未止”,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用生命和靈魂唱歌,和音樂融為一體。華晨宇,他在唱《我》時,和張國榮“隔空對唱”,精彩紛呈,很多網友稱之瞬間秒殺張國榮,其實華晨宇征服觀眾的因素,很多來自他的“入戲”。聽過的人都知道他的歌聲溫暖人心,非常能引起共鳴。每次上臺,華晨宇都投入全部感情,雖然平時看他“呆若木雞”,不茍言笑,但一站上舞臺,他就全副身心。因此,歌迷稱他為“火星人”。華晨宇平時不愛說話,把想要對聽眾和歌迷說的話和想表達的情感全融入歌聲中,然后傳達給聽眾。他是個靈魂歌者。華晨宇獨特的經歷對于歌曲就有不同的方式去詮釋,華晨宇表演前先聽曲,再看詞,最后唱歌,他之所以獲得極大的成功,是因為他把自己和音樂融為一體,從而成為一個對唱歌很投入的歌手。
綜上所述,感情在歌曲中的表現方法很多,不一而足,表演過程中,需注意發音方法,用心唱,帶入感情,把這首歌當作是演唱者自己的經歷,這樣唱就會有感覺,不斷去研究、去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情感處理方式,做到對每個作品都負責任地演唱。
歌唱作為聲樂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人們常將其表現總結為“聲”與“情”兩大基本要素,其中“聲”是通過喉嚨發出流動的音響,它是歌唱的工具,是聲樂藝術的表現手段;而“情”則是通過唱歌情感體驗和表達后的“血與肉”,因此歌唱藝術是鮮活的生命。只有注重歌唱時的情感體驗與表達,讓“聲”與“情”共同承載聲樂藝術實踐的審美使命,才能創作出聲樂藝術靈魂。“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只唱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句所表達的音樂美學思想對我們今天唱歌藝術實踐無疑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縱觀古今中外聲樂藝術發展,藝術造詣深的歌唱家無不在具有精熟演唱技藝及表現方法的同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歌唱情感,使自己的表演從內心體驗到外形表現,在清楚演唱所需要的前提與條件下,從而使聲音造型到情感處理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